质疑
导读民众的话语说粗糙,浅薄,杂七杂八,缺乏理性,却有很多是真诚的,一针见血,真指要害的,众人拾些火焰高啊,这是集体智慧,看过之后,可以让我们深受启发。
我写过侦探小说,破案的过程,起于疑点,终于证据。质颖似乎与破案过程类似,如果说有区别的话,最大的区别,就是质疑不讲证据。质疑,质疑,就是质问的怀疑。怀疑是客观的,冷静的,审慎的,而质问,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故意不要冷静,而做愤怒状,不重前因后果,逻辑判断的。
然而我不大能质疑,看电视,报纸,新闻天天有,而我却质不出什么疑来,看着人家在网上报纸天天质疑,好不热闹,我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望洋兴叹。究其原因,一是消息不灵通,二是咱不是内行,做为外行,我不像他们有把外行在一夜之间变成的内行的超强本领,三是,质问,应该说是习惯性质问,跟我切身利益无关,或者没有切身感受,再者,咱也没那么敏感,第四,也没有那张牙舞爪,看谁都想责问教训的爱好。所以,我不会去质问什么。
要说,质问,我最想质问的,质疑的,恐怕是英语了。学英语,我是深受其害,浪费了青春年华,花季被无情摧残了,如果我能谈恋爱的话,谈恋爱都没时间。可我质问,怀疑,质疑,却是无比的寂寞,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跟我一起质疑英语。集体沉默,剩下我一个人干嚎,那声音多难听。人家都喜欢英语,就你讨厌英语,你是不是故意要跟别人不一样,耍另类,想出名啊,炒作啊。
其实质疑也有难度,于是报纸说,为赋新词强质疑。怪不得现在没人写诗了,什么风花雪月,春愁秋恨。原来有了替代品,质疑啊,新闻天天有,永远都质不完,而且读者还爱看。看,思想家。这样,主观的,客观的原因都有了,有的人就把质疑当饭吃了。还能挣钱。
报纸双说,过度质疑,举例说明用身份证买火车票。质疑高明就高明在,它淌的是一淌混水,混水摸鱼,虽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都是一个很复杂的事。你想啊,那火车票要有身份证买,以前这事咱没干过,诸多问题就出来了,什么,费时间,太麻烦,有没有效果,等等。也不用论证,反正我劈头盖脸先大说特说一通,要想说出点声色来,引起关注,过度质疑,就在所难免了。
报纸又说,习惯性质疑。学生物的时候,每次给狗喂食的时候,摇铃,这狗时间长了,一摇铃,还没喂食呢,他就开始分泌唾液。在生物学上,这叫条件反射。有些人天天质疑,在电视报纸上看见什么新闻,都要质疑,养成了毛病,找不到有质疑价值的新闻,就浑身不自在。批评家啊,不比评,那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于是就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说,终于可以质疑了。
质疑是好事,大家都不质疑了,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对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也不利。民众的话语说粗糙,浅薄,杂七杂八,缺乏理性,却有很多是真诚的,一针见血,真指要害的,众人拾些火焰高啊,这是集体智慧,看过之后,可以让我们深受启发。
质疑与破案相比,专业性差了些,所以,如果案子破不了,质疑者就有些茫然得不知所措,如同迷宫里的耗子,不知东南西北,以致乱窜了,因为现在是无的放矢了。最典型的要数华南虎事件了。周老虎人工培育出了一只纸老虎,堪称人间奇迹,然破案专家用最选进的仪器也不能识别出那照片是不是伪造的。周老虎把媒体与侦破专家彻底忽悠了一把。专家用专业仪器都鉴定不出来,何况民间人士乎。于是质疑者们终于愤怒了,不明白,为什么质疑了半天,也质疑这照片是真是假。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就搞不清楚呢。
质疑的过程,是民众充分享有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的过程。如今谁都可以在网上对一些无论大小的事说上几句,或是长篇大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视角,一时间,烽烟四起,众说纷纭,你挑水来我担柴,共同创建质疑世界。这是个进步,使某些暗箱操作的事,变得公开透明了。思维是从怀疑开始的,有一个问号,然后是感叹号,逗号,停顿号,最后是句号。正是这些质疑声,在网络世界成了一道无处不在的独特风景,让所有的长了尾巴的人,无处遁形,颇为忌惮,敢怒不敢言。不为别的,只因为有一群人,他们喜欢质疑,并且乐此不疲,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无论如何,这是个不错的爱好,值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