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导读:清清的小溪就象是五线谱儿,水中欢快的鱼儿就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我们用稚嫩的双手拨动着琴弦,弹奏着一曲曲童声的合唱,至今仍不绝于耳。
记得我小的时候,雨水充足,污染又少,无论是小河里还是沟渠里一年四季都流着清清的水,成群的鱼在水里游,清晰可见,这对还小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所以到水里摸鱼,就成了那时的主要乐趣,至今记忆犹新。
摸鱼主要是在小河里,小河在村北不远处。天气变暖后,放了学,回家放下书包,和大人打一声招乎,便和小伙伴一起奔小河去了。选择河水较浅,石块较多的水段,卷卷裤子,撸撸袖子,就可以下水了,嘴里刁着一根在岸边折的细柳条,剥去外面的绿皮,剩下滑溜的白色内条,每每摸到鱼,便用这柳条从鱼鳃戳进去,然后从鱼嘴里穿出来,等穿满了一串,把它挂在岸边的柳树上(主要是防被狗吃了),换一根去皮的细柳条,继续摸。
摸鱼是很有技巧的,鱼在水里石块下栖息,如果你手法不够快,不够精准,还没等你的手伸到石块下,鱼可能就跑掉了。
那时我摸鱼常用的手法有两种。如果石块不是很大,就用合围法,也就是拇指与食指张开,整个虎口成半圆形。用时两手掌手心向下,放平,从四面迅速伸入石块下形成合围之势。这时两手掌是把石块顶起来的,石块压在手掌背上。如果石块下藏有鱼的话,是跑不掉的,上面盖着石块,下面是河床,四面是由手合围成的圆,鱼儿只好束手就擒。再一种手法是双刀直入法,也就是除两拇指外,其余八指迅速插向石块底,向中间汇聚,这种手法不同于合围,而是事先看准石块的两个主要大缝隙,以便堵住鱼的主要逃路,手法要快,在鱼还没来得及从其它小缝隙逃走便被手指挤在石块上动不了了。
摸鱼是个力气活,腰始终大幅度的弯着。因为每个石块底下都藏着一个未知,急于探究的心情诱使我放弃了伸直腰休息的机会,摸完了一块便想去摸下一块,尽管大人们常说小孩没有腰,但时间长了还是会腰酸背疼。摸鱼除了需要耐力还要有耐心,因为并不是每块石块底下都会藏有鱼,即使有鱼也不一定就能捉住,所以有时连摸几次都没有收获。当然,也有在一块石块底下摸到二到三条的时候。当石块底下的鱼较多或鱼很滑不易捉出水面时,我们就会用手捧着把鱼和石块一起扔上岸,再跑到岸上去拣鱼。有时候在石块下跑掉的鱼会慌不择路,钻到你的脚底下,弄得脚心痒痒的。把钻到脚底下的鱼捉出来可就容易多了。
摸鱼要从下游向上游摸,这样弄浑的水向下游流去,不会影响你的视线,以便更好的观察石块。
有时候看到成群的鱼在水里游,我们便会拣一些石块扔在水中,受到惊吓的鱼躲到石块底下,这时再去摸鱼会收获更多。
摸到的鱼拿回家,用指甲把鱼肚子掐一个小口,挤出里面的内脏等杂物,抓一把盐撒上淹一小会,在锅里放上点油,便可煎着吃了,卷在煎饼里真香啊!在那缺油少盐的年代,这可是很解谗的。
清清的小溪就象是五线谱儿,水中欢快的鱼儿就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我们用稚嫩的双手拨动着琴弦,弹奏着一曲曲童声的合唱,至今仍不绝于耳。
小河伴着我成长,洗濯着我的心灵。那清净甘甜的河水影响着我的性格,造就了我这颗至今单纯不泯的童心。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