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杂感
导读韩寒在《零下一度》这部书里的第二篇文章《第三个人》,有句话我很喜欢:第一个人说一番话,被第二个人听见,也跟着他说,此时第三个人反对,第四个人一看,一边是两个一边是一个,于是就随人多的说。
山城,在褪了色的冬季,依旧生机盎然,城市里生长的是一些钢筋和水泥铸造的植被和动物,他们因人的呼吸而存活,因人的四肢而成长,因人的欲望而繁殖和茁壮。
是无知,是幼稚,是愚蠢。是大自然的娇生惯养,是依赖性的顺其自然。因忘记而滋生出了种种欲望,因持有而放纵性的学会放弃。玻璃框框,那些东拼西凑来的纪录片,全是这对大自然的种种意义。然而......
所谓的游山,也之不过是爬了一座被积雪覆盖的小山,而之所以游山,是因为我看见了只有在油画上看到的美景;在林间的小道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桑翠的针松和泛黄的针松遮掩着褐色笔直傲耸树干,在松林的背后,枯黄繁密的树枝撑起了一片落叶黄,暗淡的黄昏,寂寥的树林,阐释着一个永恒的无声的爱。
然而就是这所谓的小山,所谓的树林,所谓的黄昏,所谓的积雪。在有声的世界里,无声的诠释。
满身的疲惫,满身的狼藉,面目的疑惑,让自己无法承受......
上帝用了7天的时间创造了这个世界。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到失乐园,人类因为诺亚方舟看到了灾难,知道了生命的脆弱,上帝的圣使,引领者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回到故土。以色列人相信着者上帝,就像我们的祖先相信火那样相信着自然,
原罪,让以色列人意识性的知道如何背叛,就像我们现代人知道如何选择填饱肚子的最佳捷径,并理直气正的解释,那是为了我自己。
韩寒在《零下一度》这部书里的第二篇文章《第三个人》,有句话我很喜欢:第一个人说一番话,被第二个人听见,也跟着他说,此时第三个人反对,第四个人一看,一边是两个一边是一个,于是就随人多的说。
渐渐的,默默的,望望的逐渐在阴霾的阴云下下坠的夕阳,在积雪覆盖下憔悴斑驳的群山。挥挥手,挥掉朦胧在双眼前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