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M)
梅花引
〔将进酒〕
《钦定词谱》宋代贺铸例词格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钦定词谱》注:此调作者,类填古人成语,故平仄往往不同。
编者推荐元代蔡松年例词格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句式有定格,平仄并无定格。宋人及后人例词中,几乎归纳不出近似的平仄格式,《钦定词谱》亦几乎字字标为可平可仄。这说明,人们仿填《梅花引》词调,更看重其句式节奏。但凡七言句,以大致依照七言律句为妥。编者特意附上元代蔡松年例词格式,以便仿填本调者,在平仄格式上即时参照。
本格式上阕前三句为一组句,用三仄韵,后三句〔尾句可拆分成两句,即四句〕为一组句,换三平韵。
本格式下阕前两句为一组句,用两仄韵。后三句〔尾句可拆分成两句,即四句〕为一组句,换三平韵。
上下阕中间两三字句,可对仗,可叠韵,自行视情安排。宋人例词中,下阕两个三字句多作叠韵。
上下阕尾句,可看成一个九字句,即可拆作“四五”分句,又可作“上四下五”句式,或作“上六下三”句式,亦可不作拆分。读前人词作,此处应以句意分,不可盲目以格式分。
本调有两体,一体为五十七字,另一体为一百一十四字。后者乃是前一体叠加而成,即两首五十七字体各分为两阕,作一首《梅花引》。其格式不必例举,只附例词。为便于区别,不妨借用贺铸词名《小梅花》称五十七字体,用《大梅花》称叠加体。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 五十七字格体 ·
梅花引 〔宋〕 刘辰翁
酒熟未,梅开未,去年迟待重来醉。笑当筵,舞当筵,惟有今年、八十是开年。
参差野袂成归鹤,石鼎未开容剥啄。岁开尊,岁添孙,孙又开尊、福曜萃高门。
梅花引 〔元〕蔡松年
春阴薄,花冥漠,金街三月初行乐。碧?春,玉奁人,蝉飞雾鬓、风前立画裙。
浮生酒浪分馀沥,娇甚春愁生远碧。犀心通,暖芙蓉,此时不恨、蓬山千万重。
梅花引 〔元〕蔡松年
清阴陌,狂踪迹,朱门团扇香迎客。牡丹风,数苞红,水香扑蕊、新妆谁为容。
蜡灯春酒风光夕,锦浪龙须花六尺。月波寒,玉琅??耷橛质恰⒒?撬捅Π啊</p>
· 一百一十四字格体 ·
〔每一例均由两首五十七字格体叠成〕
梅花引 〔宋〕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梅花引 〔宋〕贺铸
思前别,记时节,美人颜色如花发。美人归,天一涯,娟娟?娥三五满还亏。
翠眉蝉鬓生离诀,遥望青楼心欲绝。梦中寻,卧巫云,觉来珠泪滴向湘水深。
愁无已,奏绿绮,历历高山与流水。妙通神,觉知音,不知暮雨朝云何山岑。
相思无计堪可比,珠箔雕阑集千里。漏将分,月窗明,一夜梅花忽开疑是君。
梅花引 〔宋〕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裙。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行,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梅花引 〔宋〕刘均国
千里月,千山雪,梅花正落寒时节。一枝昂,一枝藏,清香冷艳天赋与孤光。
孤光似被珠帘隔,风度烟遮好颜色。粉垂垂,玉累累,先春挺秀不管百花知。
似霜结,与霜别,莫使幽人容易折。短墙边,矮窗前,横斜峭影重叠斗婵娟。
黄昏惯听楼头角,只恐听时零乱落。醉来看,醒来看,萦绊丽人潇洒倚阑干。
梅花引〔宋〕《梅苑》无名氏
园林静,萧索景,寒梅漏泄东君信。探春回,探春回,四时却被伊家苦相催。
江村畔,开烂漫,看看又近年光晚。绽芬芳,喷清香,寿阳宫里爱学靓梳妆。
夭桃红杏夸颜色,争似情怀雪中折。冒严寒,冒严寒,游蜂戏蝶莫作等闲看。
故人别后知何处,春色岭头逢驿使。赠新诗,折高枝,楼上一声羌管不须吹。
·词牌说明·
词牌《梅花引》又名《将进酒》《小梅花》《贫也乐》,双调,五十七字。上阕六句〔后一句可拆分成两句,即七句〕,前三仄韵,后换三平韵;下阕五句〔后一句可拆分成两句,即六句〕,前两仄韵,后换三平韵,前两平韵常作叠韵。
蓦山溪
〔心中照云溪〕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
·
△
·
··
·△
··
·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
·
△
·
··
·△
··
·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特别提示:
此格《蓦山溪》上下阕平仄格式同。
上、下阕第四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上三字平仄多不拘,然以音节而论,则应以“仄平平”为佳。第五句四字,第六句五字;第六句可用平韵,亦可不用。第五、第六两句,又可合为“上四下五”结构的九字句,语气须连贯,无须用韵。后两个三字句(即第七、第八句)以对仗为美,且常与尾句三连韵,一气呵成。
词牌《蓦山溪》变格颇多,不必一一探求。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蓦山溪 〔宋〕黄庭坚
别意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
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寻芳载酒,肯落他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
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蓦山溪 〔宋〕欧阳修
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 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楼台上下,歌管咽春
风;驾香轮,停宝马,只待金乌晚。
帝城今夜,罗绮谁为伴。 应卜紫姑神,问归期、相思望断。 天涯情绪,对酒且开
颜;春宵短,春寒浅,莫待金杯暖。
蓦山溪 〔宋〕晁补之
亳社寄文潜舍人
兰台仙史,好在多情否。 不寄一行书,过西风、飞鸿去后。 功名心事,千载与君
同;只狂饮,只狂吟,绿鬓殊非旧。
山歌村馆,愁醉浔阳叟。 且借两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来毕竟,何处是功
名;不同饮,不同吟,也劝时开口。
蓦山溪 〔宋〕周邦彦
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 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 江湖病眼,偏向此山
明;愁无语,空凝伫,两两昏鸦去。
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 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 今宵幸有,人似月婵
娟;霞袖举,杯深注,一曲黄金缕。
蓦山溪 〔宋〕周邦彦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 空翠入衣襟,拊轻榔、游鱼惊避。 晚来潮上,迤逦没沙
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 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 玉箫金管,不共美人
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蓦山溪 〔宋〕贺铸
楚乡新岁,不放残寒退。 月晓桂娥闭,弄珠英、因风委坠。 清淮铺练,十二玉峰
前;上帘栊,招佳丽,置酒成高会。
江南芳信,目断何人寄。 应占镜边春,想晨妆、膏浓压翠。 此时乘兴,半道忍回
桡;五云溪,门将闭,璧月常相对。
蓦山溪 〔宋〕晁端礼
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 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 朋游在否,落托更能
无;朱弦悄,知音少,拨断相思调。
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 深院锁春风,悄无人、桃花自笑。 金钗一股,拟欲问音
尘;天杳杳,波渺渺,何处寻蓬岛。
·词牌说明·
词牌《蓦山溪》又名《上阳春》《心中照云溪》,双调八十二字,上下阕同。上下阕各九句五仄韵。有关要点,请见特别提示。
满江红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
△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平仄格式初以柳永例词为定格,后人渐渐融入对仗句法。
上阕第二、第三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五、六句常用对仗。第七句为“上三下五”句式,或看成八字句,首字领格,引领一个七言句。
下阕前两组三字句常用对仗。第五句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两个四言句;或把第五句看作九字句,使用“上五下四”句式,“上五”首字多为领格,也有不领格者采用“三二”节奏。第七、八句常用对仗。第九句为“上三下五”句式,或看成八字句,首字领格,引领一个七言句。
上下阕后四句平仄格式同。
本调亦有平韵格,或平仄韵互用者,如姜夔、刘克庄等,其余格式不变。
过去曾有人强调于此调中严格使用入声韵,未免故弄玄虚,不足取。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南宋〕岳飞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殊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蛟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兵提锐旅,一
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叙汉阳游,骑黄鹤。
满江红〔元〕萨都剌
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
脂井坏寒?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满江红〔宋〕赵希蓬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杜老爱君□谩苦,
贾生流涕衣空湿。为国家、仔细计安危,渊然识。
英雄士,非全阙;东南富,尤难匹。却甘心修好,无心逐此!螳怒空横林影臂,鹰
扬不展秋空翼。但只将、南北限藩篱,长江隔!
满江红 〔宋〕张先
飘尽寒梅,笑粉蝶游蜂未觉。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过雨小桃红未透,舞
烟新柳青犹弱。记画桥深处水边亭,曾偷约。
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拚从前烂醉,被花迷著。晴鸽试铃风力软,雏
莺弄舌春寒薄。但只愁、锦绣闹妆时,东风恶。
满江红 〔宋〕刘克庄
题范尉梅谷
赤日黄埃,梦不到、清溪翠麓。空健羡、君家别墅,几株幽独。骨冷肌清偏要月,
天寒日暮尤宜竹。想主人、杖履绕千回,山南北。
宁委涧,嫌金屋;宁映水,羞银烛。叹出群风韵,背时装束。竞爱东邻姬傅粉,谁
怜空谷人如玉。笑林逋、何逊漫为诗,无人读。
满江红 〔宋〕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鸟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
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
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 〔宋〕姜夔
姜词自序云:《满江红》旧词用仄韵,多不叶律。如周邦周邦彦词“无心扑”句,
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祝曰:
“得一席风,当以平韵《满江红》为神姥寿。”言讫,风与帆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
“闻佩环”,则叶律矣。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与、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
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应笑英雄无好手,一
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江楼,帘影间。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双调,九十三字,上阕八句四仄韵,下阕十句五仄韵。上阕第五、六句常用对仗。下阕前两组三字句常用对仗,后阕第七、八句也常用对仗。当然也有不对仗者,如柳永例词。过去曾有人于此调中严格强调使用入声韵,未免故弄玄虚,不足取。
相关资料: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余各以类列,《乐章集》注仙吕调,高?词注南吕调;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
满庭芳
〔满庭花〕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特别提示:
下阙前两字句与下三字句,可结为一个五字句,不用韵。此后两个四字句,常用对仗。第五句首字为领格字。下阙第六句以后与上阙同。本调中三字豆句,即“、”号前三字,均可独立为句。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满庭芳 〔宋〕苏轼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
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
年梦、屈指堪惊。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满庭芳 〔宋〕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
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君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
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
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 〔宋〕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
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
梦里、相对残馇。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满庭芳 〔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
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减,须
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满庭花》,双调九十五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上阙四平韵,下阙首两字句与下三字句可结为一个五字句,不用韵。第五句首字为领格字。下阙第六句以后与上阙同。本调中三字豆句,即“、”号前三字,均可独立为句。
本词牌相关资料:载本调亦名“满庭霜”。万氏《词律》则以九十三字者为“满庭芳”,以九十五字者为“满庭霜”。实则仅后者之前后阕第七句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一则取柳宗元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为词名,一则取方夔诗:“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为词名,实则同一调也。又本调亦名“锁阳台”,毛氏《词学全书》云:满庭芳,采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一名《锁阳台》,中吕调也。
木兰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
·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
·
△···
··
△
特别提示:
此调变格甚多,然斟酌众家词作,还觉此一体规整顺口,且对变格富有兼容,易于掌握。故参照宋代严仁、辛弃疾例词及元代元好问例词以荐之。
本格上下阕除前二句外,其余平仄格式同。采用不同句式,须考虑上下阕对称。
上阕第二句为“六字折腰”句式,此句或作完整六言句。第三句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三个四言句,至少前两个四言句对仗。第六句为“六字折腰”句式,此句或作完整六言句。第七句首字领格,引领一个七言句;此句或作“上三下五”句式,“上三”首字领格。第八句、九句常见对仗。
下阕第二句可作首字领格,亦可不领。第三句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三个四言句,可不用对。第六句为“六字折腰”句式,此句与上阕同,或作完整六言句,但此句句式保持上下阕对称。第七句首字领格,引领一个七言句;此句一如上阕,或作“上三下五”句式,“上三”首字领格。第八、第九句可对仗,亦可不对。
常见三变格:
变格①:下阕首句拆分为“前二,后五”两句,且两句均用韵。上下阕第六句作普通六言句,其余不变。
变格②:上阕第二句作完整六言句,不拆分。见元好问例词。
变格③:上下阕第六句作完整六言句,不拆分,句式保持上下阕对称。其余格式不变。见元好问例词。
变格④:上下阕第六句拆分为“前二,后四”两句,作“平平,仄平仄仄”格式,前二字句用韵。句式保持上下阕对称。其余格式不变。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木兰花慢〔宋〕严仁
社日有怀
东风吹雾雨,更吹起、夹衣寒。正莽莽丛林,潭潭伐鼓,郁郁焚兰。阑干曲、多少
意,看青烟、如篆绕溪湾。桑柘绿阴犹薄,杏桃红雨初翻。
飞花片片走潺?,问何日西还。叹扰扰人生,纷纷离合,渺渺悲欢。想云葳、何处
也,对芳时、应只在人间。惆怅回纹锦字,断肠斜日云山。
木兰花慢〔元〕元好问
流年春梦过,记书剑、入西州。对得意江山,十千沽酒,著处欢游。兴亡事、天也
老,尽消沈、不尽古今愁。落日霸陵原上,野烟凝碧池头。
风声习气想风流,终拟觅菟裘。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马,腾踏清秋。黄尘道、何时
了,料故人、应也怪迟留。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
木兰花慢〔元〕元好问
拥都六冠盖,瑶圃秀、转春晖。怅华屋生存,丘山零落,事往人非。追随,旧家谁
在,但千年、辽鹤去还归。系马凤凰栖柱,倚弓玉女窗扉。
江头花落乱莺飞,南望重依依。渺天际归舟,云间汀树,水绕山围。相期,更当何
处,算古来、相接眼中稀。寄与兰成新赋,也应为我沾衣。
木兰花慢〔元〕元好问
送取新归隐山阳兼简玉川同社
澹西园暮景,对别酒、惜临分。 爱姨被中台,挂冠神武,谁得如君。 纷纷道途鞍
马,甚当时、王粲也从军。处处惊乌夜月,年年落雁横汾。
菟裘老计在耕耘。风□出尘氛。 记沁北丹东,松枯石润,菊秀兰薰。 林泉竟轮先
手,漫回头、惭愧玉山云。寄谢鸡豚社客,草堂未要移文。
木兰花慢〔元〕元好问
赠吹遇篥者张嘴儿暨乃妇田氏合曲赋此
要新声陶写,奈声外有声何。怆银字安清,珠绳莹滑,怨感相和。风流故家人物,
记诸郎、吹管念奴歌。落日邯郸老树,秋风太液沧波。
十年燕市重经过。鞍马宴鸣珂。 趁饥凤微吟,娇莺巧啭,红卷钿螺。 缠头断肠诗
句,似邻舟、一听惜蹉跎。休唱贞元旧曲,向来朝士无多。
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题广文克明菊隐
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纵无酒、成怅
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古来尧舜有巢由,江海去悠悠。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我无可、无不
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
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题上饶郡圃翠微楼
旧时楼上客,爱把酒、向南山。 笑白滔如今,天教放浪,来往其间。 登楼更谁念
我,却回头西北望层栏。云雨珠帘画栋,笙歌雾鬓云鬟。
近来堪入画图看,父老愿公欢。 甚拄笏悠然,朝来爽气,正尔相关。 难忘使君后
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与客携壶且醉,雁飞秋影江寒。
木兰花慢〔宋〕程垓
倩娇莺姹燕,说不尽、此时情。 正小院春阑,芳园昼锁,人去花零。 凭高试回望
眼,奈遥山远水隔重云。谁遣风狂雨横,便教无计留春。
情知雁杳与鸿冥,自难寄丁宁。 纵竹院颦深,桃门笑在,知属何人。 衣篝几回忘
了,奈残香犹有旧时熏。空使风头卷絮,为他飘荡花城。
木兰花慢〔宋〕范成大
古人吾不见,君莫是、郑当时。 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名动京师。 诸公任他衮
衮,与杜陵野老共襟期。有客至门先喜,得钱沽酒何疑。
昔年连辔柳边归,陈迹恍难追。 况种桃道士,看花才子,回首皆非。 相逢故人问
讯,道刘郎老去久无诗。把作一场春梦,觉来莫要寻思。
木兰花慢〔宋〕李芸子
占西风早处,一番雨、一番秋。 记故国斜阳,去年今日,落叶林幽。 悲歌几回激
烈,寄疏狂、酒令与诗筹。遗恨清商易改,多情紫燕难留。
嗟休,触绪茧丝抽,旧事续何由。奈予怀渺渺,羁愁郁郁,归梦悠悠。生平不如老
杜,便如他、飘泊也风流。寄与庭柯径菊,甚时得棹孤舟。
附:柳永格式例词
木兰花慢〔宋〕柳永
坼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
赏,聚雕鞍绀?出郊?。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坠珥,珠翠纵横。欢情,对
佳丽地,任金?罄竭玉山倾。拌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词牌说明·
词牌《木兰花慢》双调,一百零一字。本格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九句五平韵。上下阕除前二句外,其余平仄格式同。
摸鱼儿
〔迈陂塘〕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
·
△
·△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
△
·
△
··
·
△
·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
··
△
·△
·
·
·
△
特别提示:
上阙尾数第三句首字为领格字,下阙尾数第三句首字为领格字。
上下阕首三字,均可以为“顿号句”,亦可为“逗号句”。上阕第六句为“上三下四”句式,下阕第七句为“上三下七”句式。
注古词谱中所标称的“豆”或作“读”,即指“、”顿号分句,不同于现在称谓“逗号”的“逗”。古词谱中所标称的“句”,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句,不同于当代称谓“句号”的句。本谱不沿用旧谱标称,但有时会于要点提示中略有涉及。
可灵活掌握的句法句式:上阕第五句的三字句、第七句的四字句,以及下阕第六句的三字句、第八句的四字句,此四句多为针对下一句的感叹语句,多具有独立且完整的句意 。尤其上阕第七句、下阕第八句,该四字句之标点,可单独用句号或感叹号。本格式下阕第七句的“上三”,亦可独立成句〔即指“,”逗号句〕,见元好问词。上、下阕由“豆句”〔即“、”顿号句〕组合的十字句,另有重组成“四、五”句式,且前句首字引领,见张炎词。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
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
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 〔宋〕晁补之
东皋寓居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消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
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 荒了邵平瓜圃。君试
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候万里,归计恐迟暮。
迈陂塘 〔金〕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
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中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饮恨不埋黄土。相思
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迈陂塘 〔金〕元好问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
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
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
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
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迈陂塘 〔金〕元好问
楼桑村汉昭烈庙
问楼桑、故居无处,青林留在祠宇。荒坛社散乌声□,寂寞汉家箫鼓。春已暮,君
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刘郎良苦!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登临感怆千古。 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 还自
语,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征鞍且驻!就老瓦盆边,田仇共饮,携手醉乡去。
迈陂塘 〔元〕李治
和元遗山雁丘
雁双双,正分汾水,回头生死殊路。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摧劲羽,倘
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丘土。
仍为汝、小草幽兰丽句,声声字字酸楚。 拍江秋影今何在, 宰木欲迷堤树。霜魂
苦,算犹胜、王嫱青冢贞娘墓。凭谁说与?叹鸟道长空,龙艘古渡,马耳泪如雨。
摸鱼儿 〔宋〕张炎
别处梅
向天涯、水流云散,依依往事非旧。西湖见说鸥飞去,知有海翁来否。风雨后,甚
客里逢春,尚记花间酒。空嗟皓首!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归时候,花径青红尚有,好游何事诗瘦? 龟蒙未肯寻幽兴,曾恋志和渔叟。 吟啸
久,爱如此清奇,岁晚忘年友。呼船渡口。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迈陂塘》《陂塘柳》《摸鱼子》《买陂塘》等,双调一百一十六字,上阕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阕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
本词牌相关资料:一名《摸鱼子》,唐教坊曲名。晁补之词有“买陂塘,旋栽杨柳”句,故又名《买陂塘》,又名《陂塘柳》,或名《迈陂塘》。辛弃疾赋怪石词,名《山鬼谣》。李冶赋并蒂荷词,有“请君试听双蕖怨”句,故又得名《双蕖怨》。
附资料二: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显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晃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