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复归
导读:古镇的小茶亭很多,大部分靠在小河边,少则一张桌,多则五六张,这里的茶叫“阿婆茶”,据说,历史上这一带的女人就有喝茶的习惯,你我围在一张桌上,嗑嗑瓜子剥剥花生,谈天说地.
昨夜无眠却是为了宁静的复归!
“在幽谧的街巷中,秀美的田野上,清澄的河水间,可以欣赏历史的遗迹,探究民俗民情的渊源,觅得一份野趣,使浮躁的心灵复归宁静。”这是在介绍古镇旅游的小册子上的一段文字。今天正是为了寻找宁静,我和他才出游古镇。古镇展示的是历史,古镇展示的是民俗,而我们去古镇不仅仅是欣赏历史的遗迹、探究民俗的渊源,更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
锦溪,一个后开发的旅游古镇,没周庄的名声,便宜的门票,稀疏的游客,相对周庄倒是少了一份喧嚣和繁华,古朴更真了一点。民居民宅、街巷河道看得出修复的痕迹,还见得一些现代建筑材料,古街道上的老樟树、紫藤,水居人家的河埠都在无声息地坦露着小镇久远的历史。今天在我看来那小镇的历史还在那镶嵌在石板里木纹中不被人看得起的尘圬间,在深埋于河床底下已腐烂的树枝和落叶中,还有藏匿在人们心里无人知晓的秘密里。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周围发生的一切,静静地等待,没有一丝失落的感觉。
我和他走在那窄窄的古街道上,脚底历经风雨的石板承载着我俩内心的沉重,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都向我们迎来,林林总总的民间博物馆展示给我们那些已知的、未知的和一知半解的历史,那些东西让你产生无限的瑕想。人之伟大因发现历史创造历史,历史之伟大因造就天地造就人,人在历史变迁中又成为历史,如此往复。人生命的可贵之处就是它的唯一性,上帝给予每个人生命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每个人都会成为历史,人们常常用“上帝安排”来平衡这个沉重的话题,来解脱失去生命的枷锁。然而当我们真的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坦然置之,很难解脱……
古镇的小茶亭很多,大部分靠在小河边,少则一张桌,多则五六张,这里的茶叫“阿婆茶”,据说,历史上这一带的女人就有喝茶的习惯,你我围在一张桌上,嗑嗑瓜子剥剥花生,谈天说地。我们选择了靠河边的一个只有一张桌的叫“长寿茶楼”的凉亭,向主人要了两杯绿茶对饮而坐与茶主人拉起了家常,谈话间想起了二十多年没见的同学是这镇上的,于是问起了她的情况。当年我和她是学校的播音员,她的漂亮曾吸引了众多的追求者,她是大家公认的“校花”,我从那个方面都自叹不如。现在我把她放到我们刚走过的窄窄的街巷里,欣赏她那穿着直统裤飘逸走来的样子,那样子绝对不比油画中的逊色。对于美丽的回忆是甜美的,舒心的,愉悦的。刚才还在叹息的他一下精神许多,他和她也是同学,也许他和我的感受一样,得知她的家就在茶楼的对面,他也兴奋不已,随即打电话去逗另一男同学,虽然大家都快五十的人了,但同学之间好像没年轮,当年依旧。此时我真欣慰,因为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一种能让浮躁的心复归宁静的安排,只是这是意料之外的情趣……
黄昏的太阳泻在古镇的小桥上流水中,穿着蓝花布衣的水乡妇女,唱着我们儿时熟悉的小调,摇着乌蓬船在我们的身边慢悠悠的过去,与对岸长廊上通透赤红的灯笼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画面。隔壁锅里猪蹄香味扑鼻,我们忍不住叫上了一份,便一边啃着猪蹄,一边品着清茶,这时的他已完全置身于那份闲情和那种静谧中了,在那个时刻他的心复归了宁静,身体从肌肤到骨架被完全放开了,原本的所有的不适几乎都在一瞬间离他而去了,我听不到他的叹息,听不到他的怨言,只看到他的微笑,我也跟着微笑。
这一晚我却无眠!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