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诗词格律(RS)

诗词格律(RS)

2013-10-23 18:43 作者:蝶恋花整理 阅读量:42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如梦令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如梦令 〔宋〕秦 观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本词牌相关资料:宋苏轼词注:“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因此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也。”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故又得名《不见》。张辑衣词有“比著梅花谁瘦”句,又得名《比梅》。《梅苑》词有名《古记》。《鸣鹤余音》词有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有名《如意令》。

阮郎归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

△··△

特别提示

下阕前两句多用对仗。上下阕第二句及尾句忌犯孤平。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阮郎归 〔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阮郎归 〔南唐〕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自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春睡觉,晚妆残,无人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阮郎归 〔宋〕黄庭坚

烹茶留客驻雕鞍,有人愁远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月斜窗外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词牌说明·

《阮郎归》词牌又名《醉桃源》《宴桃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

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正长”句,名《碧桃春》。李祁词名《醉桃源》。曹冠词名《宴桃园》。韩?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归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人月圆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始于宋代王诜〔shēn〕,以王诜例词为定格。杨无咎仅将下阕后三个三字句重组成七言和五言两句,别具一格。

本调中三言三句为一组句,上阕一组三言句,下阕两组三言句。每组句,须有开有合,且句意顺畅自然;每组句忌用三个纯并联句,免作枯燥堆砌之状。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人月圆〔宋〕王诜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夜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人月圆〔元〕元好问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人月圆〔元〕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地,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人月圆〔宋〕杨无咎

风和日薄余烟嫩,恻恻透鲛绡。相逢且喜,人圆玳席,月满丹霄。

烂游胜赏,高低灯火,鼎沸笙箫。一年三百六十日,愿长似今宵。

·词牌说明·

词牌《人月圆》又名《青衫湿》。双调四十八字,上阕五句两平韵,下阕六句两平韵。

相关资料:《中原音韵》入“黄钟宫”。此调始于王诜,因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吴激词有“青衫泪湿”句,又名《青衫湿》。

冉冉云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特别提示:

结合卢炳、韩?二人《冉冉云》词作平仄格式特点,本调上下阕前三句可视作同格。虽然卢炳、韩?二人词中平仄格式略有出入,其实这是宋人作词或填词时常有的随机性,并不字字拘泥于前者格式,但整体韵味保留。故大可不必因另一首词平仄韵脚略有差异,而视为另一格。今人仿填古词,当明此理。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冉冉云 〔宋〕卢 炳

雨洗千红又春晚,留牡丹、倚阑初绽。娇娅姹、偏赋精神君看,算费尽、工夫点染。

带露天香最清远,太真妃、晓妆体段。拌对花、满把流霞频劝,怕逐东风零乱。

冉冉云 〔宋〕韩 ?

倚遍阑干弄花雨,卷朱帘、草迷芳树。山崦里、几许云烟来住,画不就、人家院宇。

社寒梁燕呢喃舞,小桃红、海棠初吐。谁信道、午枕醒时情绪,闲整春衫自语。

璞如子注:“山崦里、几许云烟来住”,句中“住”字诸本均作“往”,实乃后

人刊刻时字误或擅自修改所致。当为“住”。在“山崦里”,常见云烟集聚是自然,

而此处用“来往”二字则不妥。再说,本句意韵并不难揣度,韩?舍韵脚而独造意于

“往”字,于情理不通。

另须说明,古语言中,凡韵母“ü”,多发音作“u”。

·词牌说明·

本词牌《冉冉云》双调五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韩?词,有“倚遍栏杆弄花雨”句,故又名《弄花雨》。

瑞龙吟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

·△·

·

·

·

·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

·

·

△·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特别提示:

本调三阕,此种格式前两段称为“双拽头”,

上阕、中阕前三句为一组句,后三句为一组句。

下阕前三句为一组句,第四、第五句为一组句,本两句或作“前四后六”或作“前六后四”。第六、第七句为一组句。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八、第九句为一组句。第十、十一、十二句为一组句。十三、十四、十五句为一组句。第十六、十七句为一组句。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瑞龙吟 〔宋〕周邦彦

章台路,还是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坊曲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生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

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秋,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

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瑞龙吟 〔宋〕吴文英

堕虹际,层观翠冷玲珑,五云飞起。玉虬萦结城根,澹烟半野,斜阳半市。

瞰危睇,门巷去来车马,梦游宫蚁。秦鬟古色凝愁,镜中暗换,明眸皓齿。

东海青桑生处,劲风吹浅,瀛洲清?。山影泛出琼壶,碧树人世。枪芽焙绿,曾试

云根味。岩流溅、涎香惯搅,娇龙春睡。露草啼清泪,酒香断到,文丘废隧。今古秋声

里,情漫黯、寒鸦孤村流水。半空画角,落梅花地。

瑞龙吟 〔宋〕刘辰翁

老人语,曾见昨日开炉,坠天花否?生年不合荒荒,枯根薄命,婵娟误汝。

那知许,女乐如烟点点,江南处处。何时重到湖?,淋漓载酒,依稀吊古。

终待胭脂露掌,弄鸥招鹤,凭君画取。万柳漫堤,一丝一泪垂雨。蒙蒙絮里,又送

金铜去。漫肠断、王孙望帝,呕心囊句。市隐今成趣,袖回地狭,天吴凤舞。莫是青州

谱,怎不早,翩翩向青州住?回头蜃海,已沈花雾。

·词牌说明·

词牌《瑞龙吟》三阕,一百三十三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

十六字令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十六字令 〔宋〕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十六字令 〔今〕毛泽东

之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之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之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词牌说明·

本词牌《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生查子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特别提示:

本调上下阕格式同,首句不能犯孤平。所谓“孤平”,即除韵脚之外,句中单独出现一个平音。解决孤平办法:比如本调首句第一字用了仄音,第二字便剩下一个平音,只要将第三字也用平音,就不是孤平了,这也叫“粘补”。允许韵脚是单独一个平音,不属孤平。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

生查子 〔宋〕辛弃疾

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生查子 〔宋〕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霜天晓角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

△···

··

·△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古人填词甚多,平仄亦较宽松。有仄韵格,亦有平韵格,另有下阕首句为五言者。仄韵格凝重、阔放,故荐之。

上下阕尾句均为“六字折腰”句法,即“三三”句式。

旧谱将下阕首句作二字断句,不足取。《钦定词谱》将林逋例词下阕首句前二字截为韵句,谬也。其实林逋例词前二句为对仗句,可见将首句前二字截为韵句非原作者本意,故不必依照。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霜天晓角 〔宋〕林逋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热,晓寒兰烬灭。更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霜天晓角 〔宋〕辛弃疾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霜天晓角 〔宋〕吴礼之

王生陶氏月夜共沉西湖,赋此吊之

连环易缺,难解同心结。痴蛏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

意切人路绝,共沉烟水阔。荡漾香魂何处,长桥月。断桥月。

霜天晓角 〔宋〕吴礼之

秋景

西风又急,细雨黄花湿。楼枕一篙烟水,兰舟漾、画桥侧。

念昔空泪滴,故人何处觅。魂断菱歌凄怨,疏帘卷、暮山碧。

月当窗 〔宋〕张辑

(寓霜天晓角)

看朱成碧,曾醉梅花侧。相遇匆匆相别。又争似、不相识。

南北千里隔,几时重见得。最苦子规啼处,一片月、当窗白。

霜天晓角 〔宋〕张辑

暮天云阔,懒泛琴三叠。恰有梅花相伴,窗儿上、一枝月。

忆别恁时节,吟情谁共说。?枕偶成清梦,画角晓、更愁绝。

霜天晓角 〔宋〕葛长庚

五羊安在,城市何曾改。十万人家圜暝,东亦海、西亦海。

年年蒲涧会,地接蓬莱界。老树知他一剑,千山外、万山外。

霜天晓角 〔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词牌说明·

词牌《东风晓角》又名《月当窗》《长桥月》。双调四十三字。上阕四句三仄韵,下阕四句,三仄韵。《钦定词谱》将下阕首句作二字断句,不足取。

相关资料:元高拭词注“越调”。张辑词有“一片月当窗白”句,名《月当窗》。程垓词有“须共踏夜深月”句,名《踏月》。吴礼之词有“长桥月”句,名《长桥月》。

诉衷情〔偶相逢〕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特别提示:

按其格式完美及宋人以后仿填数量看,《诉衷情》词牌此体当推为正格。另有一格,即仅于上阕末句前衬一字为引领,或云衬字格。见欧阳修词。 其它变格不做解析。

衬字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领〕仄仄仄平平。

··

△·

△·

·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偶相逢 〔宋〕贺铸

彩山涌起翠楼空。箫鼓沸春风。桂娥唤回清昼,夹路宝芙蓉。

长步障,小纱笼。偶相逢。艳妆宜笑,隐语传情,半醉醒中。

诉衷情 〔宋〕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诉衷情 〔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词牌说明·

词牌《诉衷情》又名《偶相逢》,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又一体,仅于上阕末句前加一字成四十五字,见欧阳修词。另有单调及三十余字格不予推荐。

苏幕遮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特别提示:上阕前两句多为对仗,后阕前两句可对仗亦可不对仗。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 〔宋〕范仲淹

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宋〕赵 文

绿秧平,烟树远,村落声喧、凫雁归来晚。自倚阑干舒困眼。一架葡萄,青得池塘满。

饮先愁,吟又懒。几许闲情、百计难消遣。客落不如归梦短。何况啼鹃,怎不教肠断。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亦名《鬓云?令》。后阕与前阕无异。

本词牌像个资料:《苏幕遮》来自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西域。幕,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后引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诗词格律(RS)》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