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诗词格律(Tw)

诗词格律(Tw)

2013-10-22 04:42 作者:蝶恋花整理 阅读量:34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调笑令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

△·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特别提示:

本调三换韵。中间两六言句为平韵。

前两句为叠句,后第六、七句为叠句。后叠句为第五句尾二字的颠倒。句尾三句格式与前三句格式同,中间夹两个六字句。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调笑令〔唐五代〕王建

团扇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调笑令 〔宋〕苏轼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

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调笑令〔唐五代〕王建

杨柳

杨柳,杨柳,日暮白沙渡口。船头江水茫茫,商人少妇断肠。

肠断,肠断,鹧鸪夜飞失伴。

调笑令〔唐五代〕王建

罗袖

罗袖,罗袖,暗舞春风依旧。遥看歌舞玉楼,好日新妆坐愁。

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调笑令〔唐五代〕王建

蝴蝶

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君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

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调笑令〔唐五代〕戴叔伦

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注:戴叔伦的这一首调笑令个别处有破格,如“千里万里月明”等,但均不失吟咏和谐。这便是词有格而不拘泥的典范。词格本身是为了吟咏上的和谐,若在不得已情况下,用一些人们能够在句中读得顺口的成语、名词或词组来稍有破格,是不无不可的。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古调笑》,单调三十二字。词首叠句。后面叠句为上句末尾二字的颠倒。通篇三换韵。

本词牌相关资料:《乐府诗集》载,中唐时“三台调笑”等六词,即所谓“中唐六调”;本是六言乐府诗,后乃演为长短句之词。“调笑”,《词谱》作“古调笑”;《韦江州集》作“调啸”。一名“宫中调笑”;一名“转应曲”:一名“三台令”。胡适《词选》云:“‘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是一种游戏的歌词;‘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似是起于和答的歌词;‘三台令’之名,可见此调是从六言的‘三台’变出来的。”白居易诗,有“打嫌调笑易”句;自注云:“‘调笑’,曲名也。”于是可见此调成立于中唐之际也。

又有注云:戴叔伦词名《转应曲》,冯延巳词名《三台令》,与宋词《调笑令》不同。

桃源忆故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特别提示:上下阕同,句句用韵。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桃源忆故人 〔宋〕秦观

冬景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桃源忆故人 〔宋〕欧阳修

梅梢弄粉香犹嫩,欲寄江南春信。别后愁肠萦损,说与伊争稳。

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新恨,竟日无人问。

·词牌说明·

本调四十八字,前后阕同,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本词牌相关资料:一名《虞美人影》。张先词或名《胡捣练》,陆游词名《桃园忆故人》,赵鼎词名《醉桃园》。韩?词有“杏花风里东风峭”句,又得名《杏花风》。“虞美人影”,与“虞美人”本调无涉也。

摊破浣溪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特别提示: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本调是在四十二字格《浣溪沙》上下阕尾句上,添三字“仄仄平”于前,取三字句“仄平平”于后,故称《摊破浣溪沙》,或称《添字浣溪沙》。

自唐以来默认,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换作“仄仄平平仄平仄”。故上下阕第三句平仄格式可由之。

下阕前二句多用对仗。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煜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李煜词中“还与韶光共憔悴”用的是拗句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尽管是允许的,但一般常用的格式均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 〔宋〕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山花子 〔明〕陈子龙

杨柳凄迷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词牌说明·

词牌《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四句两平韵。

本词牌相关资料:唐教坊曲名。一名《南唐浣溪沙》,《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史·乐志》名《感恩多令》。

太常引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

··

·

△·

△··

特别提示:

前后阕基本相同。前阕首句在后阕拆成两句,并把平脚变为仄脚。

另有将第二句前加一衬字,成五十字格,如高观国词“似争驾翠鸾飞”,再如韩?词“还知道、为谁开”。如此加一衬字,便是其它词谱中《太常引》调的另一格。

实际上于第二句前加一衬字,第二句就已变成“○○○、○○○”句式。知道这一衬字变化即可,不必视为另一格。

上下阕结尾句倒数第二字,一定用去声。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被白发、斯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仙丛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太常引 〔宋〕高观国

玉肌轻衬碧霞衣。似争驾翠鸾飞。羞问武陵溪,笑女伴、东风醉时。

不飘红雨,不贪青子,冷澹却相宜。春晚涌金池,问一片、将愁寄谁。

注:

高观国词于第二句前加一衬字“似”,韩?词也是如此,加一衬字“还”。

这是宋人作词常用技法,不必视为另一格。

太常引 〔宋〕韩?

小春时候腊前梅。还知道、为谁开。应绕百千回。夜色转、参横斗魁。

十分孤静,替伊愁绝,片月共徘徊。一阵暗香来。便觉得、诗情有涯。

·词牌说明·

本调又名《太清引》,双调四十九字,上下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另有于第二句前加一衬字,成为五十字格,其余平仄格式及韵脚不变,见特别提示。

本词牌相关资料:《太和正音谱》注“仙吕宫”。一名《太清引》。韩?词有“小春时候腊前梅”句,故又得名《腊前梅》。两结句倒数第二字一定要用去声。

踏莎行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特别提示:

上下阕平仄格式同。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踏莎行 〔宋〕姜夔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踏莎行 〔宋〕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消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绶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词牌说明·

本调又名《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

本词牌相关资料:金词注“中吕调”。曹冠词名《喜冲天》,赵长卿词又名《柳长春》,《鸣鹤余音》又词名《踏雪行》。曾觌、陈亮词添字者名《转调踏莎行》。

唐多令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特别提示:

上下阕平仄格式同。每阕各五句、两豆句。第三句也可作七字句,如明代陈子龙词。吴文英词上阕第三句属于七字句前加一衬字,没必要看作另一格。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唐多令 〔宋〕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同柳阜

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唐多令 〔宋〕张炎

一见又天涯,人生可叹嗟。想难忘、江上琵琶。诗酒一瓢风雨外,都莫问,是谁家。

怜我鬓先华,何愁归路赊。向西湖、重隐烟霞。说与山童休放鹤,最零落,是梅花。

唐多令 〔宋〕周密

?沈听西风,蛩阶月正中。弄秋声、金井孤桐。闲省十年吴下路,船几度、系江枫。

辇路又迎逢,秋如归兴浓。叹淹留、还见新冬。湖外霜林秋似锦,一片片、忍题红。

唐多令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唐多令〔明末〕 陈子龙

寒食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唐多令 〔清〕李天植

新绿满沧州,孤帆带远流。更甚人同倚南楼。一片伤心烟雨里,犹记似,别时秋。

华发渐蒙头,相思如旧不?怪江山不管离愁。二十年前曾载酒,都作了,梦中游。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南楼令》。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五句、四平韵。也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如吴文英唐多令词。

本词牌相关资料:《太和正音谱》越调,亦入高平调。一名《糖多令》。周密因刘过词有“二十年、重过南楼”句,故得名《南楼令》。张翥词有“花下钿箜篌”句,故又得名《箜篌曲》。

天仙子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

△··

△··

·△

△··

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

△··

△··

·△

△··

平仄仄。

特别提示:

上下阕平仄格式同。第一句韵脚可平可仄。后面两三字句常用对仗。

附单调二格供参考:

一、平韵格〔单调,三十四字。六句,五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仄仄平。

·△

二、仄韵格〔单调,三十四字。六句,五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平仄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天仙子 〔南唐〕张先

醉笑相逢能几度,为报江头春且住。主人今日是行人,红袖舞,清歌女,凭仗东风

交点取。

三月柳枝柔似缕,落叶倦飞还恋树。有情宁不惜西园,莺解语,花无数,应讶使君

何处去。

天仙子 〔南唐〕张先

送春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

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

应满径。

单调例词

天仙子 〔后唐〕韦庄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绣衾香冷懒重熏。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

梦见君。

天仙子 〔后唐〕韦庄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

春日曛。

天仙子 〔后唐〕韦庄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

两线红。

天仙子 〔后唐〕韦庄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露桃宫里小腰肢,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

宋玉知。

天仙子 〔唐〕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捻红豆弄。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

谁与共。

天仙子 〔唐〕和凝

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嫩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

空断续。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六句、各五仄韵,上去通押。第四、第五两句,平仄多不拘。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相关资料:《天仙子》,唐教坊舞曲。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进此曲名,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平韵或仄韵转平韵体。《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宋人改用双调,六十八字,十二句,上下片各六句,五仄韵。

?人娇

〔? 音 tì〕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

···△··

··△

·

··△·

平平仄平仄仄。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

··△··

··△

··△··

··

平平平仄。

·

特别提示:

本调以六十八字格为主格。另有六十六字格、六十四字格,上下阕同,见附。

上阕第三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五句首字领格。第六句为“上三下六”句式。

下阕第三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五句首字领格。第六句为“上三下六”句式。

〔附六十六字格〕: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平平仄。

·△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平平仄。

特别提示:

本调为六十六资格,上下阕平仄格式同。另有六十四字格,仅将六十六字格中第五句领格字去掉。

上下阕第三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五句首字领格。第六句为“上三下六”句式。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人娇〔宋〕晏殊

二月春光,正是杨花满路。那堪更、别离情绪。罗巾掩泪,任粉痕沾污。争奈向、

千留万留不住。

玉酒频倾,宿眉愁聚。空肠断、宝筝弦柱。人间后会,又不知何处。魂梦里、也须

时时飞去。

?人娇〔宋〕晏殊

一叶秋高,向夕红兰露坠。风月好、乍凉天气。长生此日,见人中嘉瑞。斟寿酒、

重唱妙声珠缀。

凤莞移宫,钿衫回袂。帘影动、鹊炉香细。南真宝?,赐玉京千岁。良会永、莫惜

流霞同醉。

?人娇〔宋〕张扩

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

一枝未曾到手。

今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

看花时候。

?人娇〔清〕陈维崧

几阵蝉嘶,惯了一枝花影。帘底下、井华冰冷。绡裳乍解,更红酥寒凝。似素藕、

浸勾碧湖千顷。

浴罢凭阑,晚妆慵整。且消受、凉花绿茗。盈盈皓月,渐低窥金井。又画就、深院

夜香风景。

·附六十六字格例词·

?人娇〔宋〕张智宗

多少燕支,匀成点就。千枝乱、攒红堆绣。花无长好,更光阴去骤。对景忆、良朋故应招手。

曾记年时,花开把酒。枉淋漓、春衫湿透。文园今病,问速能来否。却道有、酴?牡丹时候。

·附六十六字格例词·

?人娇〔宋〕毛滂

雪做屏风,花为行障。屏障里、见春模样。小晴未了,轻阴一饷。酒到处、恰如把春拈上。

官柳黄轻,河堤绿涨。花多处、少停兰桨。雪边花际,平芜叠嶂。这一段、凄凉为谁怅望。

注六十四字格,仅将六十六字格中第五句领格字去掉。

·词牌说明·

词牌《?人娇》,双调,六十八字。上下阕各六句,各四仄韵。六十六字格、六十四字格亦上下阕各六句,各四仄韵。

本词牌相关资料:《乐章集》注“林钟商”。

乌夜啼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特别提示:

本调此格下阕前两句独立两仄韵,第三句归原韵。

本调另有别体,不予推荐。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乌夜啼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宋〕石孝友

潇湘雨打船篷,别离中。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

留不住,终须去,莫匆匆。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本词牌相关资料:唐教坊曲名。《太和正间谱》,注“南吕宫”,双“大石调”。宋欧阳修词名《圣无忧》。赵令?词名《锦堂春》。按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清商曲《乌夜啼》,乃六朝及唐人古今体诗,与此不同。此盖借旧曲名,另翻新声也。

巫山一段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特别提示:

本调此一格上下阕平仄格式同。格式虽短小,却感觉舒展流畅,读来上口,又颇有《卜算子》节奏,特予推荐。本调另有一体四十六字格,即下阕前二句为两个六言句,且有换韵,不予推荐。

上下阕前二句均用对仗。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巫山一段云〔宋〕毛文锡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巫山一段云〔宋〕李?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巫山一段云〔元〕赵孟罴/p>

晓色飘红叶,平沙枕碧流。泉声云影弄新秋,触处是离愁。

脸泪横波漫,眉攒片月收。佳人欲笑卒难休,半整玉搔头。

巫山一段云〔元〕赵孟罴/p>

绝顶朝云散,寒江暮雨频。楚王宫殿已成尘,过客转伤神。

月是巫娥伴,花为宋玉邻。一听歌调一含颦,幽怨竹枝春。

巫山一段云〔元〕赵孟罴/p>

碧水澄青黛,危峰耸翠屏。竹枝歌怨月三更,别是断肠声。

烟外黄牛峡,云中白帝城。扁舟清夜泊萍汀,倚棹不胜情。

巫山一段云〔元〕赵孟罴/p>

碧水鸳鸯浴,平沙豆蔻红。云霞峰翠一重重,帆卸落花风。

淡薄云笼月,霏微雨洒篷。孤舟晚泊浪声中,无处问音容。

·词牌说明·

词牌《巫山一段云》双调,本格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三平韵。

相关资料: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乐章集》注“双调”。

望汉月〔忆汉月〕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推荐五十二字格,以晏殊例词为定格。

上阕第四句为“上三下四”句式,首字领格。

下阕第二句、第四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均首字领格。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忆汉月〔宋〕晏殊

千缕万条堪结,占断好风良月。谢娘春晚先多愁,更撩乱、絮飞如雪。?

短亭相送处,长忆得、醉中攀折。年年岁岁好时节,怎奈尚、有人离别。

望汉月〔宋〕李遵?

黄菊一丛临砌。颗颗露珠装缀。独教冷落向秋天,恨东君、不曾留意。

雕栏新雨霁。绿藓上,乱铺金蕊。此花开后更无花,愿爱惜、莫同桃李。

·词牌说明·

词牌《望汉月》,又名《忆汉月》。双调,上下阕各二十六字,共五十二字。上阕四句三仄韵,下阕四句三仄韵。本调另有五十字格,见柳永。

唐教坊曲名。柳永词名《望汉月》,《乐章集》注“正平调”。

望海潮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领〕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以柳永原创格式为准。

上阕第八句首字多为领格字。下阕第二句首字为领格字,领后面两个四字对仗句。下阕第九句首字亦多为领格字。

上阕首二句对仗,上阕第四、五句对仗。下阕第二句引领两个四字对仗句。下阕第四、五两句对仗。

最后两句可换成:“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见秦观例词。

·

·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宋〕秦 观

洛阳怀古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

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

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双调一百零七字,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具体特点,请参考特殊提示。

本词牌相关资料:始见于《乐章集》,入“仙吕调”。此调以柳永词为正体,秦观、张元?、史?之、石孝友、赵可、折元礼诸词,俱照此填。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诗词格律(Tw)》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