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
[导读]:我们是应该尊敬老师的,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简单的1、2、3和复杂的分子式,是他们除父母外第一个教会了我们认识真善美。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学校给老师放假,办晚会;
这个社会存在着一种职业,就会有这种职业的潜规则存在。官场有官场的,商场有商场的,对于现在越来越被人重视的教育战线,其潜规则更是花样繁多。
女儿刚上小学时,我特别高兴。报名那天手托着天真活泼的女儿,早早来到学校门口,等待老师的到来。当我拿出户口本交给一位老师时,她说她们班学生已够,让我去报别的班。我很是惊讶,这明明是报名的第一天,而且我也看到她刚来,怎么就会是人数够了呢?
退后打问一同前来给孩子报名的家长,才知这个班是重点班,配的老师都是优秀老师,学生都是提前给校方打了招呼的,而且这些孩子都是有点背景或家底的。我顿悟,原来学校说不再招收重点班,可这个现象还是以潜规则的形式存续了下来。
孩子正式上学后,那更是有好多的潜规则要去遵循,如若不慎便有意想不到的后果。
刚开学时,女儿被分在了第五排就座,中秋节过后没几天,女儿告知我她的座位被老师后调两排。我问她是不是班上又来了个子小点的小朋友,女儿说没有。我又问她是不是上课捣乱,让老师做了这样的“惩戒”,女儿一脸的无辜,一再用她稚嫩的语言辩明她很听老师的话。
想来,女儿也真的听话,在家里她很少让我为她分心,领她去外面,见了生人也不敢说话,只往我身后躲。所以,在那么严肃的课堂上,我想她更是不敢有所不轨的。
但对于女儿座位的后调我却一直找不出一个合理的答案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朋友也谈起她女儿座位的问题。中秋节时,她拿着礼物去了老师家,借用尊师重教的名义去拉了拉关系,不到十天她女儿的座位就上调了一排。
此刻我才明白,原来女儿座位的后调,是因为有好多像这位母亲一样聪明的家长,而我却愚钝地没有想到。这样说来都是我的错。
第二年的中秋节,我早早地提着礼物去了老师家。
老师一脸微笑,很是可亲。我在老师家正襟危坐了半天,和老师谈了谈女儿的学习外,我们俩再找不出相同的话题来。但我想老师一定明白我的心意,为女儿调好座位的。
十几天后,女儿班上又换座位了,这次女儿被放置于倒数第一排。老师换完座位后一再强调,学习好就行,不要在意座位的前后,更没有必要把学校的这些小事告诉家长。
女儿很听话,座位换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告诉我们。可我唯一能感觉到的是,她对于老师教的课一知半解,生字的读音总是错。一次责骂她学习退步时,她才说出了自己的委屈,坐在最后一排,前边高个的同学挡在她面前,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老师的讲的课也听不清。
我又一次对这种现象产生了迷惑——去年中秋节是我的错,我没有去尊师重教,可今年我去了啊!难道是我送的东西太轻了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我的迷惑被一位高人点破,今年已不再送东西了,改送大商场的购物卡,而且面额可观,还要外加一顿酒店的“便饭”。
我再次愕然,原来,潜规则又改头换面了,又是我的愚钝耽误了女儿,这让我的心里对女儿有了一丝愧疚。同在一个班学习,别的孩子可以以家长为荣,座在前排,听清老师讲的课,看清老师写的字,而女儿的这种待遇却被我抹杀掉了。
但细细考虑,一张面额可观的购物卡外加一顿酒店的“便饭”,快抵上我们普通工薪阶层一月的工资了。可你追完这个节,又会有另一个值的庆贺的节日出现,中国的节日实在是太多了。如此之代价,并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所能承担的起的。
我们是应该尊敬老师的,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简单的1、2、3和复杂的分子式,是他们除父母外第一个教会了我们认识真善美。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学校给老师放假,办晚会;孩子们给老师送花,送工艺品,这里面都表达着对老师的尊敬和对教育的重视。家长们逢年过节去老师家座座,相互沟通一下,谈谈孩子的学习生活,同时再表示一下对老师的尊敬与感谢,这些都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地去发扬光大。但是,如果把这种优良传统和社会美德演化成一种花样翻新的潜规则或是一目了然的商品交换,我想,这将会成为社会的一种残破和畸形.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