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X)
潇湘神
平仄平,平仄平(叠句),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以刘禹锡例词为定格。单调,第二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即“叠句”。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潇湘神 〔唐〕刘禹锡
咏湘妃词二曲·其一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咏湘妃词二曲·其二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 〔宋〕黄公绍
其一
建云?,建云?,土风到处总相犹。朝了霍山朝岳帝,十分打扮是杭州。
其二
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
潇湘神 〔清〕屈大均
零陵作·其一
潇水长,湘水长,三湘最苦是潇湘。无限泪痕斑竹上,幽兰更作二妃香。
零陵作·其二
潇水深,湘水深,双双流水逐臣心。潇水不如湘水好,将愁送去洞庭阴。
·词牌说明·
词牌《潇湘神》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相关资料:唐代祭祀湘妃神曲,调始自唐刘禹锡《咏湘妃词》,所谓赋题本意也。
相见欢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特别提示:
下阕前两句独立两仄韵,第三句归原韵。
上下阕尾句,均为完整连贯的九字句,句式节奏特点也自然很明显。但后人还是习惯拆成不同的分句〔拆句点豆〕,反倒破坏了句子的通畅。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相见欢 〔南唐〕李煜
秋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双调,上下阕共三十六字。句句用韵,但一般下阙前两句另换新韵,第三句以后再换回前韵,故而别有风味。
惜分飞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上下阕平仄格式同,句句用韵。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惜分飞〔宋〕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飞〔宋〕毛滂
山转沙回江声小,望尽冷烟衰草。梦断瑶台晓,楚云何处英英好。
古寺黄昏人悄悄,帘卷寒堂月到。不会思量了,素光看尽桐阴少。
惜分飞〔宋〕贺铸
皎镜平湖三十里,碧玉山围四际。莲荡香风里,彩鸳鸯觉双飞起。
明月多情随舵尾,偏照空床翠被。回首笙歌地,醉更衣处长相记。
惜分飞〔宋〕辛弃疾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
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惜分飞〔明〕刘基
蝶醉蜂迷莺不语,门掩一庭花雨。春事无多许,野云江树谁为主。
纵有垂杨千万缕,难绾教春莫去。愁到伤心处,数声杜宇青山暮。
·词牌说明·
词牌《惜分飞》,又名《《惜双双》》《惜芳菲》。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各四仄韵。
本词牌相关资料:贺铸词名《惜双双》。刘?词名《惜双双令》。曹冠词名《惜芳菲》。
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特别提示:
上下阕平仄格式同。上下阕头两句要用对仗。上下阕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西江月〔宋〕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 〔宋〕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宋〕辛弃疾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步虚词》《白滔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本词牌相关资料:“西江月”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乐章集》注“中吕宫”。欧阳炯词有“两岸滔香暗起”句,故又得名《白滔香》。又因程?词而名《步虚词》,因王行词而名《江月令》。又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另有变格《西江月慢》。
撷芳词〔摘红英〕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换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换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特别提示:
词牌《撷芳词》本格上下阕平仄格式同。前三句为一组句,同韵。第四句起换韵,后四句为一组句,同韵。
注意:下阕前三句与上阕前三句同韵,下阕后四句与上阕后四句同韵。
第六句平仄,根据前人填词情况看,可在声调和谐基础上自行斟酌。
另一格,上下阕句尾添三叠字,且词牌常用《钗头凤》名,故今人仿填时当以词牌名区分之。《钗头凤》格式另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
撷芳词〔五代〕《古今词话》无名氏
风摇动,雨?茸,翠条柔弱花头重。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摘红英〔宋〕赵汝?
东风冽,红梅拆,画帘几片飞来雪。银屏悄,罗裙小,一点相思,满塘春草。
空愁切,何年彻,不归也合分明说。长安道,箫声闹,去时骢马,谁家系了?
注:拆,古读音“彻”。
摘红英〔明〕李鄂
潮头白,峰头碧,落梅香暗渔翁笠。西风透,东风骤,待得晴明,莺花时候。
莺声涩,花枝寂,春来已蜡看山屐。山如旧,春如绣,层楼望处,苍寒红瘦。
摘红英〔元〕张翥
春晴中酒
莺声寂,鸠声急,柳烟一片梨云湿。惊人困,教人恨,待到平明,海棠应尽。
青无力,红无迹,残香积粉那禁得。天难准,晴难稳,晚风又起,倚阑争忍。
摘红英〔宋〕刘辰翁
赋花朝月晴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落花情绪,上坟时节。
花阴雪,花阴灭,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一番寒食,满村啼?。
·词牌说明·
词牌《撷芳词》又名《摘红英》《玉珑璁》《折红英》,双调,五十四字。上下阕各七句,各六仄韵。另有上下阕后各添三叠字格,见《钗头凤》。
相关资料:《古今词话》云:“政和间,京师妓之姥曾嫁伶官,常入内教舞,传禁中《撷芳词》以教其妓。人皆爱其声,又爱其词,类唐人所作。张尚书帅成都,蜀中传此词,竞唱之。”又名《摘红英》,殊失其义。不知禁中有《撷芳园》,故名《撷芳词》也。按:程垓词名《折红英》。曾觌词名《清商怨》。吕渭老词名《惜分钗》。陆游因词中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改名《钗头凤》。《能改斋漫录》无名氏词名《玉珑璁》。
小重山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
·
△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
·
△
特别提示:
上阕第二句为“上五下三”句式,第四句为“上三下五”句式。
下阕第二句为“上五下三”句式,第四句为“上三下五”句式。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小重山 〔宋〕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翠几秋风。
小重山 〔宋〕米友仁
醉倚朱阑一解衣,碧云迷望眼、断虹低。近来休说带宽围,人千里、还是燕双飞。
深院日初迟,绮窗帘幕静、恨生眉。不堪虚度是花时,鸿来速、争解寄相思。
小重山 〔宋〕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 〔宋〕辛弃疾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阁,绕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小重山 〔宋〕黄子行
一点斜阳红欲滴,白鸥飞不尽、楚天碧。渔歌声断晚风急。揽芦花、飞雪满林湿。
孤馆百忧集,家山千里远、梦难觅。江湖风月好收拾,故溪云、深处著蓑笠。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四平韵。
本词牌相关资料:《宋史·乐志》双调。李邴词名《小冲山》,姜夔词名《小重山令》。韩?词有“点染烟浓柳色新句,故又得名《柳色新》。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谢池春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引领〕平平平仄。
·
··
△
△
△
仄平平、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引领〕平平平仄。
·△
·
△
△
△
仄平平、仄平平仄。
△
特别提示:
上下阕除首句外,其余平仄格式均同。上下阕第五句首字领格。此调平仄较严。
另有六十四字等变格,不予推荐。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谢池春 〔宋〕陆游
贺监湖边,初系放翁归棹。小园林、时时醉倒。春眠惊起,听啼莺催晓。叹功名、
误人堪笑。
朱桥翠径,不许京尘飞到。挂朝衣、东归欠早。连宵风雨,卷残红如扫。恨尊前、
送春人老。
谢池春 〔宋〕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
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在何处?叹流年、
又成虚度。
·词牌说明·
本词牌又名《卖花声》,双调六十六字,上阙下阕各四仄韵。
本词牌相关资料:由李石词而得名《风中柳》,因《高丽史》无名氏词得名《风中柳令》,因孙道绚词得名《玉莲花》,因黄澄词得名《卖花声》。
行香子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
△···
△··
·
△
···
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
·
·
△··
·
△
···
仄,仄平平。
△
特别提示:
本调上下阕句式同,但前四句平仄略异。亦有下阕平仄格式一如上阕者,如秦观等例词。
上下阕第三句为“上三下四”句式,或作首字领格,引领后面六字句,唯不得视作普通七言句。
上下阕第六句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三个三言对句〔起码领格字后面两个三言句为对仗〕,此乃本调要点,不可忽略。
下阕第二句末字或作平声押韵,或作“仄仄平平”格式押韵,均可。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行香子 〔宋〕晃补之
前岁裁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往相知。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对林中侣,闲中
我,醉中谁?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醉同行,月同
坐,影同归。
行香子 〔宋〕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恨、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
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
柳,陇头云。
行香子 〔宋〕苏轼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
缕,蜜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
静,略从容。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
白,菜花黄。
远远苔墙,隐隐茅堂。矧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
舞,蝶儿忙。
行香子 〔宋〕韩玉
一剪梅花,一见销魂。况溪桥、雪里前村。香传细蕊,春透灵根。更水清泠,云黯
淡,月黄昏。
幽过溪兰。清胜山矾。对东风、独立无言。霜寒塞垒,风静谯门。听角声悲,笛声
怨,恨难论。
行香子 〔明〕高启
芙蓉
如此红妆,不见春光,向菊前、莲后才芳。雁来时节,寒?罗裳。正一番风,一番
雨,一番霜。
兰舟不采,寂寞横塘,强相依、暮柳成行。湘江路远,吴苑池荒。恨月??,人杳
杳,水茫茫。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
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
雨,醍儿风。
·词牌说明·
词牌《行香子》双调六十六字。上阕八句,四平韵;下阕八句,三平韵,亦可第二句押平声韵。
相关资料:《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
喜迁莺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
··
△
·
·
△··
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
··
△··
·
·
△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推荐一百零三字格。参照秦观、曹冠、蒋捷、冯去非等人例词。
除下阕首二字句外,其余皆三句为一组句。
上阕第二句首字领格。第三、第四句用对仗。第十句首字领格,后两个四言句常用对仗,也可不用。
下阕首句为二字。第五、第六句用对仗。第十一句首字领格。
附:四十七字格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
特别提示:
此为四十七字格。
上阕前两个三字句对仗,第二句可不用韵。前三句为一组句,后两句为一组句。
下阕前两个三字句对仗,第二句与第三句另换仄韵〔别韵〕。此后两句恢复与上阕相同的平韵。前三句为一组句,后两句为一组句。
后人填词常有将下阕前两句合作一句,如明代刘基例词。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喜迁莺〔宋〕秦观
西风落叶,正祖席将收,离歌三叠。鹤喜仙还,珠愁主去,立马城头难别。三十六
湖春水,二十四桥秋月。争羡道,这水如膏泽,月同莹洁。
殊绝。郊陌上,桑柘阴阴,听得行人说。三木论囚,五花判事,个个待公方决。鸾
凤清标重睹,驷马高门须设。挥袂处,望甘棠召伯,教人凄咽。
喜迁莺〔宋〕秦观
梅花春动,见佳气充庭,祥烟萦栋。华发方欢,斑衣正舞,飞下九霄丹凤。温诏辉
煌宠渥,御墨淋流恩重。平世里,把荣华占断,谁人堪共。
听颂。天付与,五福随身,总是阴功种。帘幕笼云,楼台丽日,不数蓬莱仙洞。白
雪歌翻瑶瑟,玄露酒倾银瓮。更愿取,早起来廊庙,为苍生用。
喜迁莺〔宋〕曹冠
艳阳时序,向祓禊芳辰,登临仙府。碧水澄虚,修篁耸翠,夹径蕙兰香吐。春晚巧
莺声碎,风卷飞红无数。凝望处,见桑村麦陇,竹溪烟浦。
欢聚。须信道,游宦东西,易得成离阻。北海开尊,东山乘兴,四乐偷闲赢取。棋
战新来常胜,诗瘦只因吟苦。心湛静,笑白云多事,等闲为雨。
喜迁莺〔宋〕冯去非
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世事不
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
慵觑。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间
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
喜迁莺〔宋〕高观国
歌声凄怨,是几度诉春,春都不管。感绿惊红,颦烟啼月,长是为春消黯。玉骨瘦
无一把,粉泪愁多千点。可怜损,任尘侵粉蠹,舞裙歌扇。
转盼。尘梦断,峡里云归,空想春风面。燕子楼空,玉台妆冷,湖外翠峰眉浅。绮
陌断魂名在,宝箧返魂香远。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
喜迁莺〔宋〕蒋捷
游丝纤弱,漫著意绊春,春难凭托。水暖成纹,云晴生影,芳草渐侵裙幄。露添牡
丹新艳,风摆秋千闲索。对此景,动高歌一曲,何妨行乐。
行乐。君听取,莺啭绿窗,也似来相约。粉壁题诗,香街走马,争奈鬓丝输却。梦
回昼长无事,聊倚阑干斜角。翠深处,看悠悠几点,杨花自落。
附:四十七字格
喜迁莺〔后唐〕韦庄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喜迁莺〔南唐〕李煜
晓月坠,宿烟微,无语枕频?。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喜迁莺〔明〕刘基
残夜
画角断,篆杳清,斜月淡疏棂。露寒霜冷鹊频惊,归梦不曾成。
湖上数声沙鸟,河汉渐低木杪。起看北斗待天明,云白日华生。
·词牌说明·
词牌《喜迁莺》又名《喜迁莺令》《燕归来》《鹤冲天》。双调,一百零三字。上阕十一句,五仄韵;下阕十二句,五仄韵。
另四十七字格: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平韵〔或三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换韵〕,两平韵。
相关资料: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人,《太和正音谱》注“黄钟宫”。因韦庄词有“鹤冲天”句,更名《鹤冲天》。和凝词有“飞上万年枝”句,名《万年枝》。冯延巳词有“拂面春风长好”句,名《春光好》。宋夏竦词名《喜迁莺令》。晏几道词名《燕归来》。李德载词有“残腊里早梅芳”句,名《早梅芳》。长调起于宋人。《梅溪集》注“黄钟宫”,《白石集》注“太簇宫”,俗名中管高宫。江汉词一名《烘春桃李》。
潇湘逢故人慢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
△
··
·
△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
·
△
··
·
△
特别提示:
词牌《潇湘逢故人慢》另作《潇湘忆故人慢》。本调为平韵格,明清词作也常见有仄韵格,且平仄出入较大,但句式相同,不例举。
上阕第二句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两个四言对句。第五句首字领格,或引领后面两个四言对句〔王安礼例词非对句〕。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九句虽都作“上三下四”句式,但可看作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两个六言句。
下阕第三句为九字句,可为“上三下六”或“上五下四”句式,但首字均应领格。第五句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两个四言对句。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九句为“上三下四”句式。
上阕第四句及下阕第四句,可作为独句,亦可纳入后两句成一组句。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
潇湘逢故人慢〔宋〕王安礼
薰风微动,方樱桃弄色,萱草成窠。翠帏敞轻罗。试冰簟初展,几尺湘波。疏檐广
厦,称潇湘、一枕南柯。引多少、梦魂归绪,洞庭雨棹烟蓑。
惊回处,闲昼永,更时时、燕雏莺友相过。正绿影婆娑。况庭有幽花,池有新荷。
青梅煮酒,幸随分、赢取高歌。功名事、到头终在,岁华忍负清和。
潇湘逢故人慢〔明〕韩洽
拟王和甫
园亭晴敞,正梁飞旧燕,林唱新蝉。望清景无边。有青峰回合,碧渚相连。葛衣纱
帻,对南薰、一曲虞弦。起无限、乡心别恨,潇湘夜雨朝烟。
曲终也,余韵在,见游鱼浴鹭、出没波间。爱褥草芊绵。更扶柳垂池,翠柏参天。
日长人倦,向北窗、欹枕高眠。愁魂绕、沧浪云梦,片时行尽三千。
·词牌说明·
词牌《潇湘逢故人慢》另作《潇湘忆故人慢》,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阕各十句,各五平韵。有关要点见特别提示。
相关资料:调见《花庵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