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Z)
醉花荫〔醉花阴〕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特别提示:
此为《醉花荫》词牌基准格式。宋人或另有句式及平仄小异,乃古人为词常偶作随机应事,故今人不必逐一奉为金科玉律。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醉花阴〔宋〕李清照
重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宋〕毛滂
檀板一声莺起速,山影穿疏木。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灯照瀛州绿。西去玉堂深,魄冷魂清,独引金莲烛。
·词牌说明·
本词牌《醉花荫》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五句三仄韵。《醉花荫》又写作《醉花阴》。
相关资料:《中原音韵》福“黄钟宫”,《太平乐府》注“中吕宫”。
鹧鸪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特别提示:
这词很象两首七绝,前阕完全是七绝形式。下阕第一句格式是由第二句拆分而来,即去掉第二句首字,将余下的六字拆分成两个三字句。本调格式比较稳定,且被常用。
上阕后二句、下阕首二句,常用对仗,不可不知。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鹧鸪天 〔宋〕朱敦儒
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馇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末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开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词牌说明·
本词牌《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并而成,唯后阕换头处稍变。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常用对仗。
相关资料: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词牌《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醉春风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
△
△··
△△△·
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
△
△··
△△△·
仄平平仄。
△
特别提示:
本调上下阕平仄格式同。
每阕第四句为三字叠韵。上下阕第五、第六句,后人仿填时均用对仗,可遵循。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醉春风 〔宋〕赵德仁
陌上清明近,行人难借问。风流何处不来归,闷、闷、闷。回雁峰前,戏鱼波上,
试寻芳信。
夜久兰膏烬,春睡何曾稳。枕边珠泪几时干,恨、恨、恨。惟有窗前,过来明月,
照人方寸。
怨春风〔宋〕赵鼎
闺怨
宝鉴菱花莹,孤鸾慵照影。鱼书蝶梦两浮沈,恨、恨、恨。结尽丁香,瘦如杨柳,
雨疏云冷。
宿醉厌厌病,罗巾空泪粉。欲将远意托湘弦,闷、闷、闷。香絮悠悠,画帘悄悄,
日长春困。
醉春风 〔宋〕朱敦儒
夜饮西真洞,群仙惊戏弄。素娥传酒袖凌风,送、送、送。吸尽金波,醉朝天阙,
斗班星拱。
碧简承新宠,紫微恩露重。忽然推枕草堂空,梦、梦、梦。帐冷衾寒,月斜灯暗,
画楼钟动。
醉春风 〔宋〕贺铸
楼外屏山秀,凭阑新梦后。归云何许误心期,候、候、候。到陇梅花,渡江桃叶,
断魂招手。
楚制汗衫旧,啼妆曾枕袖。东阳咏罢不胜情,瘦、瘦、瘦。隋岸伤离,渭城怀远,
一枝烟柳。
醉春风 〔明〕顾潜
紫燕归来两,云踪无处访。桃花开后海棠开,想、想、想。落日城边,断霞楼角,
绿波兰桨。
锦瑟萦尘网,香篆消罗幌。更阑酒醒梦难成,响、响、响。芳树敲风,空阶滴雨,
倍添愁怅。
·词牌说明·
词牌《醉春风》又名《怨东风》,双调六十四字。上下阕平仄格式同,各七句,各三仄韵夹三字叠韵。
相关资料:赵鼎词名《怨东风》。《太平乐府》、《中原音韵》俱入中吕类。《太和正音谱》注“中吕宫”,亦入正宫,又入双调。蒋氏《十三调》注“中吕调”。
祝英台近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
△
··
··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
·
△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
·
·△·
··
△
·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特别提示:
上阕第二句,可用韵亦可不用。
上阕首二句对仗,上、下阕后一句为“上三下四”结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祝英台近 〔南宋〕程垓
坠红轻,浓绿润,深院又春晚。 睡起恹恹,无语小妆懒。 可堪三月风光,五更魂
梦,又都被、杜鹃催趱。
怎消遣,人道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断肠沈水重熏,瑶
琴闲理,奈依旧、夜寒人远。
祝英台近 〔南宋〕 辛弃疾
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
管,倩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
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祝英台近 [南宋]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
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
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祝英台近 〔南宋〕史达祖
柳枝愁,桃叶恨,前事怕重记。 红药开时,新梦又溱洧。 此情老去须休,春风多
事。便老去、越难回避。
阻幽会,应念偷翦酴?,柔条暗萦系。节物移人,春草更憔悴。可堪竹院题诗,藓
阶听雨,寸心外、安愁无地。
祝英台近 〔南宋〕韩?
馆娃宫,采香径,范蠡五湖侧。 子夜吴歌,声缓不须拍。 崇桃积李花间,芳洲绿
遍,更冉冉、柳丝无力。
试思忆,老去一片身心,辜负好克色。古往今来,时序恼行客。去年今日山中,如
何知得。却又在、他乡寒食。
·词牌说明·
本词牌《祝英台近》,也可不带近字,又名《月底修箫谱》。双调七十七字,上阕八句三仄韵,下阕八句四仄韵。首二句为三字对偶。
相关资料:元高拭词注“越调”。辛弃疾词有“宝钗分,桃叶渡”句,故又得名《宝钗分》。张辑词有“趁月底重修箫谱”句,故又得名《月底修箫谱》。韩?词有“燕莺语,溪岸点点飞绵”句,又得名《燕莺语》,又有“却又在他乡寒食”句,于得名《寒食词》。
昼夜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
△
·△·
·
·△·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
△
·△·
·
·△·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
·△·
△
特别提示:
本调创自柳永,当以柳永例词为基准格式。上下阕平仄格式同。
上下阕第三、四句对仗。上阕第二句第六句、下阕第二句第六句均为“上三下四”豆分句。上下阕尾句首字领格或“上一下四”句式。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昼夜乐 〔宋〕柳永
忆别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别离情绪。况值阑珊春色
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
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昼夜乐 〔宋〕柳永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
逞,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荧,一声声堪听。
客房饮散帘帷静,拥香衾、欢心称。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
兴,这欢娱、渐入嘉景。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昼夜乐 〔宋〕黄庭坚
夜深记得临歧语,说花时、归来去。教人每日思量,到处与谁分付。其奈冤家无定
据,约云朝、又还雨暮。将泪入鸳衾,总不成行步。
元来也解知思虑,一封书、深相许。情知玉帐堪欢,为向金门进取。直待腰金拖紫
后,有夫人、县君相与。争奈会分疏,没嫌伊门路。
·词牌说明·
本词牌《昼夜乐》双调九十八字,上下阕相同。前段八句六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此调创自柳永,有前段第五句俱押韵者,有前段第五句押韵、后段第五句不押韵者,此词后段第五句不押韵,黄庭坚词,正与此同。此词前后段两结句,俱上一下四句法,与第七句只作五言者不同。
烛影摇红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
△··
·
··△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
·
·
△
特别提示:
本调九十六字,上下阕平仄格式同,以周邦彦例词为定格,源自毛滂四十八字格及王诜五十字格。
下附四十八字格及五十字格,供热衷于格律考究者参考。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烛影摇红 〔宋〕周邦彦
惜春
香脸轻匀,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转。早是萦心可惯,更那
堪、频频顾盼。几回得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解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收雨散,凭栏
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烛影摇红 〔宋〕吴文英
飞尽西园,晚秋却胜春天气。霜花开尽锦屏空,红叶新装缀。时放清杯泛水,暗凄
凉、东风旧事。夜吟不绝,松影阑干,月笼寒翠。
莫唱阳关,但凭彩袖歌千岁。秋星入梦隔明朝,十载吴宫会。一棹回潮度苇,正西
窗、灯花报喜。柳蛮樱素,试酒争怜,不教不醉。
烛影摇红 〔宋〕吴文英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
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
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烛影摇红 〔宋〕刘克庄
拙者平生,不曾乞得天孙巧。那回忝扈属车来,岂是齐卿小。此膝不曾屈了,更休
文、腰难运掉。前贤样子,表圣宜休,申公告老。
凉簟安眠,绝胜?直铃声搅。集中大半是诗词,幸没潮州表。月夕花朝咏啸,叹人
间、愁多乐少。蓬莱有路,办个船儿,逆风也到。
烛影摇红 〔宋〕刘辰翁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掩袖凝寒不语,漫粘
酥、枝枝缕缕。断肠何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
仙掌擎来,翠眉敛半看成露。惊沙马上面帘轻,谁贵毡庐主。多少高阳伴侣,到如
今、沉冥几许。乘槎相问,万里银河,欲归无路。
·词牌说明·
本词牌《烛影摇红》双调九十六字,上下阕同,各九句五仄韵。
相关资料:周邦彦例词上阕即毛词体,下阕即用王词,但第二、三句,王词九字,此则删去二词,作七字句,仍是王词体也。此词平仄,查宋词悉与小令同,惟前下阕第八句,或作仄仄平平,或作平仄平平,则与小令异。此词另有四十八字格、五十字格,见如下。
此调本名“忆故人”。《能改斋漫录》:都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徽宗喜其词,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憾,遂今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益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本曲腔调,始创于徽宗时,牌名则改自邦彦。《漫录》所引,即今词后阕,而“烛影摇红”以下,辞多改易。盖当时之“忆故人”调,只四十八字,即此词半阕,分作前后阕。南宋以后,易名“烛影摇红”始加双叠,成九十六字耳。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乃令大晟乐府别撰腔,周邦彦增益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按王诜词本小令,原名《忆故人》。或名《归去曲》,以毛滂词有“送君归去添凄断”句也。若周邦彦词则合毛、王二体为一阕。元赵雍词更名《玉珥坠金环》,元好问词更名《秋色横空》。
附:《烛影摇红》四十八字格、五十字格
烛影摇红
四十八字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
··
△··
·
··△
例词参考:
烛影摇红 〔宋〕毛滂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
注此一《烛影摇红》格式,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周词前段,即此词体也,故可平可仄,即可参之,余校毛词别首及贺铸词。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乃令大晟乐府别撰腔,周邦彦增益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按王诜词本小令,原名《忆故人》。或名《归去曲》,以毛滂词有“送君归去添凄断”句也。若周邦彦词则合毛、王二体为一阕。元赵雍词更名《玉珥坠金环》,元好问词更名《秋色横空》。
五十字格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
(△)
△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
△
△
例词参考:
烛影摇红 〔宋〕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注此一《烛影摇红》格式,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周词后段即此词也。但此词前段第二、三句,共九字,疑向字、乍字,或歌者所添衬字耳。
醉蓬莱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
·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特别提示:
上阕第一句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三个四言句。第五句首字领格。第六、第七句对仗,第八句首字领格。第九、第十句多用对仗。
下阕第二句可以用韵,亦可不用。第六句首字领格。第七句、第八句常用对仗。
格式变化提示:
苏轼例词下阕在第一、第二、第三句随机变化,重组成“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两句,其余均同。通观苏轼词,多有类似句型变化。
韩?例词下阕第七、第八、第九句做了随机发挥,此三句被重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两句。其余均同。
熊以宁例词下阕首句格式变化成“平平仄仄”。其余均同。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醉蓬莱〔宋〕柳永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 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 嫩菊黄深,拒霜红
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
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醉蓬莱〔宋〕陈?
问东州何处,境胜人幽,两俱难得。 狼山相望,有高堂千尺。 妙曲轰空,彩云翻
袖,乐奏壶天长日。笑我飘然,蓬窗竹户,只延山色。
拟棹觥舡,径冲花浪,直造?筵,共醺仙液。仍乞蟠桃,向庐山亲植。未举江帆,
早逢淮雁,问故人踪迹。远老池边,陶翁琴里,此情何极。
醉蓬莱〔宋〕吴文英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 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 象尺熏炉,翠针金
缕,记倚床同绣。月?琼梳,冰销粉汗,南花熏透。
尽是当时,少年清梦;臂约痕深,帕绡红皱。凭鹊传音,恨语多轻漏。润玉留情,
沈郎无奈,向柳阴期候。数曲催阑,双铺深掩,风环鸣兽。
醉蓬莱〔宋〕黄庭坚
对朝云??,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 画戟移春,靓妆迎
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
麝脐香满,醉舞研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醉蓬莱〔宋〕韩?
问西湖好处,楼上薰风,有谁称寿。 十里荷香,对槐阴清昼。 细浪揉蓝,远山凝
黛,更管弦初奏。醉舞嗟嗟,欢声沸沸,生申时候。
膝下婆娑,老莱儿戏;帝所辉光,使衣呈绣。眷倚方隆,赐金章华绶。自此飞腾,
凤阁鸾台,好满斟醇酎。道骨仙风,朱颜青鬓,年年依旧。
醉蓬莱〔宋〕韩?
庆文章太守,燕寝凝香,诞弥佳节。 庾岭归来,又经年梅发。 棋酒心情,笙歌滋
味,便合朝天阙。玉作山前,冰为水际,几多风月。
绿鬓朱颜,浩然相对;自是中原,旧家人物。?鹭班回,尚记陪清切。好把胸蟠万
卷,谈笑了、济时勋业。锦幄初温,宝杯深劝,舞回香雪。
注:韩?例词下阕第七、第八、第九句做了随机发挥,此三句被重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两句。
醉蓬莱〔宋〕苏轼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 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 赖有多情,好饮无
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
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注:苏轼例词下阕在第一、第二、第三句随机变化,重组成“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两句。通观苏轼词,多有类似句型变化。
醉蓬莱〔宋〕熊以宁
寿察判
某伏以清商肇序,阶神方五荚之飞;元精生贤,宝历应千龄之运。于赫自天之佑,
丕昭维岳之祥。弧矢垂门,冠裳争耀。既托??之芘,敢忘颂咏之私。敬制拙词,仰祝
台算。以醉蓬莱寄调,缮写拜呈,伏惟台慈,特赐采览。
渐荷收绿盖,桂叶金英,嫩凉天气。 香案仙官,向人间游戏。 道貌孤高,灵扃恬
淡,有寿星标致。梦得文章,水心谈论,家声相继。
芙蓉上幕,龙藩胜地;剡荐交飞,宸衷简记。行趣朝班,便鸾坡螭陛。赞画堂中,
垂弧节届,且举觞一醉。试问庄椿,春秋多少,八千馀岁。
注:熊以宁例词下阕首句格式变化成“平平仄仄”。
·词牌说明·
词牌《醉蓬莱》又名《冰玉风月》,双调九十七字,上阕十一句四仄韵,下阕十二句四仄韵。
相关资料:《乐章集》注“林钟商”。赵?老词有“璧月流光,雪消寒峭”句,名《雪月交光》。韩?词有“玉作山前,冰为水际,几多风月”句,名《冰玉风月》。
子夜歌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
··
△
·
△
特别提示:
本调格式与《菩萨蛮》词牌别名《子夜歌》不同。平仄格式以宋代彭元逊为定格。
上阕首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三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三句与第四句或重组作“○○○○○、○○○○,○○○○”句式。第五、第六句为两个四言对句。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
下阕首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三、第四句为两个四言对句。第六句首字领格。第八、第九句,后人多用对句。第十一句为“上三下四”句式,“上三”首字领格。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子夜歌〔宋〕彭元逊
和尚友
视春衫、箧中半在,??酒痕花露。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如雾。临颖美人,秦
川公子,晚共何人语。对人家、花柳池台,回首故园咫尺,未成归去。
昨宵听、危弦急管,酒醒不知何处。漂泊情多,哀迟感易,无限堪怜许。似尊前眼底,
红颜消几寒暑。年少风流,未谙春事,追与东风赋。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子夜歌〔明〕冯鼎位
上西楼、曲屏暮霭,记得烛花红处。自心字香消、彩云飞散,萍踪难聚。春水画桥,烟
溪芳草,夜夜相思路。怅重来、情事依然,惟有半帘淡月,照人离绪。
酒阑后、无聊短梦,尚逐紫箫声去。杨柳梢头,寒梅影里,曾看弓弯舞。想章台信杳,
凄凉京兆眉妩。啼?遗红,唾裙留碧、憔悴莺花主。倩谁传桃叶桃根,断肠新句。
子夜歌 〔清〕叶衍兰
逆欢尘、锦屏绛蜡,花月艳情如许。有多少、琴心筝怨、付与红牙金缕。径窄埋鸳,楼
空锁燕,蓦换凄凉处。剩长廊、鹦鹉迎人,似说华?影事,梦寻无据。
雕阑畔、逡巡绕遍,冷落一山秋雨。秃柳当门,横藤碍路,莫系游骢住。怅樊川薄?,
天涯空叹羁旅。翠袖笼笺,青衫?泪,漫忆销魂句。只十年幽恨难忘,酒边凄语。
·词牌说明·
词牌《子夜歌》与《菩萨蛮》别名不同。双调一百一十七字,上阕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五仄韵。
相关资料:调见凤林书院《元词》。与《菩萨蛮》令词别名《子夜歌》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