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手艺

手艺

2013-10-23 13:47 作者:初雪 阅读量:34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在老人眼里,他所磨出的每一把锃亮的刀都是一件绝妙的艺术品。老人会像一个画家欣赏一幅画那样虔诚地去欣赏每一把刀。

就在十几年前,家里的菜刀钝了,拿给磨刀的师傅磨两下也是一件像当今修车一样极为平凡的事。谁也不会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平凡经得日子久了也都会使人忽地意识到它们的改变。

不知道具体多少年没见到走街串巷的磨刀师傅了。昨天在一个僻静的街角无意间却邂逅了一个拖着三轮车的磨刀师傅,依然是很亲切的感觉。

“抢——菜——刀••••••磨——剪——子••••••”,那一声吼透着深厚的底蕴,使人一听便知道是个老师傅了,这一声吼便让人家信任,愿意把刀子交出来磨。这就是磨刀师傅的“味儿”了。从前的生意人没处打广告,自己的一张嘴便是所有的广告。所以要做好生意先得练就一副好嗓子。亮堂堂的嗓子在街巷之间一出声,需要的人便知道个所以然了。

老人大约七十岁的样子,背已微微佝偻,老人嘴角的须上还有两鬓的头发都很有一种沧桑的韵味。为了生意的方便,老人不是坐在车上蹬这三轮车,他一只手攥住车把手,另一只手握住车箱上的一处钢管,拖着整个锈蚀的三轮车和他的一对老腿,一步一瘸地向前移,口中还不时地念叨着那句词儿。虽然车子并不是很重,看得出老人的步子迈得很吃力,仿佛有一千条担子向他压来,怎么说这也是养活了他大半辈子的家伙什。

这样的一番景象,即便是出现在街角也是略显扎眼的。一把菜刀不过是十几块钱,一用便是几年,即便是锈了、钝了,丢掉之后再买一把新的,谁也不会想到费那闲工夫去磨它。别说普通人家不需要,就是酒楼、菜馆的厨师们也是不需要的。

一天下来,生意冷冷淡淡的,赚不到一个子儿,老人似乎有些孤独。他朝路边转了转车把,就把车子靠到了一颗老梧桐上,这也是老人的习惯(每次在外边做生意,总要找到一颗有些年岁的树靠着,然后就在树下设条凳子开始干活。似乎大树可以为他带来无限的安全感)。老人抽下条凳搭在地上坐了下来,从怀里掏出一杆二尺来长的旱烟管子,装上半锅烟草,燃了起来。老人紫青色的两片唇相互配合着蠕动几下,果然有烟从烟管里冒出,从老人的口鼻中冒出。热乎乎的烟云流过老人的口腔,也流过他的两片肺,一直流到了他心底,暖热了他的整个身子。老人长长地舒了口气,似轻松了许多。然而这小小的轻松丝毫掩盖不了老人那张惆怅的脸。

休息足之后老人又将他的设备收进车箱。重新扫视一遍车箱,磨刀的工具简简单单:一张窄窄的条凳,上面嵌着一块磨刀石,条凳的一头固定着一块可以转动的砂轮(这是仅存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设备)和一只装有半桶水的小铁桶。如果还有能称得上是设备的就是老人的那柄烟袋了。

“抢——菜——刀••••••磨——剪——子••••••”如果有人问起,大件的一块,小件的五角。再如果碰上一个很重视每一角钱的,三角、四角也是可以接受的。转了一天,晃了晃钱袋子,能有五六块钱的收入已是不错的了。如果单靠老人的这点手艺养家糊口是肯定不行的。老人的家中也有几亩薄田,在农闲的时候靠着这点手艺赚几块零花钱,权当是闲逛。所以老人也不必为着没生意做而犯愁。

磨刀的确是个闲活,老人喜欢那种坐在长凳上的感觉,手里攥着刀,一下下地在磨刀石上蹭,刀与砂轮相互摩擦,噌噌地闪着火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顾客都可以闲聊两句,聊聊家庭琐事,说不定祖上第几代就能攀上亲戚,聊得开心了少收几个子儿也无妨。长凳美极!噌噌声美极!火星美极!闲聊美极!老人如此钟爱他的这个职业,在家里闷不住了,搭上家伙便可出去转悠两圈,这是一种绝妙的安排。

老人离不开他的长凳,就像一个画家离不开他的画笔。对于老人而言,磨刀这门手艺也是无异于画画的一门艺术。在老人眼里,他所磨出的每一把锃亮的刀都是一件绝妙的艺术品。老人会像一个画家欣赏一幅画那样虔诚地去欣赏每一把刀。他一直都在很用心地磨好每一把刀,向画家害怕每一笔败笔一样畏惧刀的每一个瑕疵,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每一把刀都有可能成为他所磨过的最后一把。磨刀是老人一生的事业,尽管那张长凳赚来的只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钱,老人还是会用他的一生去坚守。

比起磨刀师傅,我更愿意称这位老人为磨刀家。

月华

相关文章关键词

《手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