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星星竹和栽她的花盆

星星竹和栽她的花盆

2013-10-23 21:40 作者:今韵 阅读量:36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人总是要用一种东西来弥补失去的另一种东西造成的空落。我到花店千寻万觅而未果后(因为赠我这株草的花店倒闭了),只好买了一棵很近似的花——文竹,栽在了盆里,目前长势很盛,只是容易伸蔓,往高处爬,有点趋炎附势的味道,少了些隐士的谦虚,更不要说那种竹子样的感觉了。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原组长别有高就,老组长起复委用。便组织全组人员把过去的卫生死角狠狠地打扫一遍。凡是看着不顺眼的东西,一律扔掉。

我忽然发现他正拿着原组长那个细瓷花盆要往垃圾袋里扔,便以英雄救美的豪气抢了下来,带回了家中。

这个花盆很有艺术性。他的在正面绘着三个女子,一女似在启朱唇张杏口演唱小曲,而另两女,坐在坐床之上,一弹琵琶一吹笙;背景是高矮两块太湖石并几竿翠竹。描画细腻,形象生动,衣饰光鲜,纹理流畅。

看完此图不由想起《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所描写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核维旅”“钟鼓既设,举酬逸逸”“会舞笙鼓,乐既和奏”的景象,其大意是说,主人和客人分别入席后,食器也摆放得很整齐,鱼肉果瓜什么都有。钟鼓都已经架设好,宾主起来互相敬酒。吹着笙管敲着钟鼓,音乐是那样祥和优美。

富贵人家,宴饮之时,唤歌伎舞娘,唱曲跳舞助兴,几千年来习以为常,不足为怪。所惊讶的是画面的传神,把人带入一个云烟般的岁月。

最让人喜欢的是,它的背面有一首诗:两竿翠竹拂云长,几叶幽兰带露香。好手移来窗户里,不须千里望沅湘。也不知这是谁的诗,记得曾经到网上查过,当时记得的,事后竟然忘了,可那首通俗流畅的小诗,却总像镌刻在脑海中,难以忘怀。这首小诗与正面的画面互映成趣,相得益彰。

我想,倘若在花盆中栽上几竿竹子一样的花草来点缀一下该多好呀!

后来,我到花店买了两盆花,店主作为搭头送我一棵竹子似的草。我便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心想,回去正好栽在那个花盆里。高兴之余竟然忘记了花店老板告诉我的名字,或者我根本就没有听清楚。

这种草,细弱的茎挺立着,长着碎碎的针状小叶,很绿很绿的。自从栽上以后,它越发变的翠绿可爱,竟然像一丛竹子蓬蓬勃勃的长着,而且疏密长短都是那般恰到好处。

由此经常想起郑板桥画的竹子和题款的诗句“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不觉醉在古人的墨香与神韵中。尤其在月色皎洁的夜晚,月光水样的倾泻下来,一直流淌到我的床头,思绪也仿佛驾着一叶扁舟趁着月光的流水徜徉。隔着窗子看明月,帘子要挑的高高的,让视野无碍,那样才看得远看得明看得透;躺下来,透过这丛竹样的草,看到月光从草的罅隙里筛下来,显得斑斑驳驳,朦朦胧胧的,似乎是记忆中的或是更为遥想的梦了。

过了不太长的时间,我竟然看到我那竹子一样的草开出了很多朵米粒大小的点点白花,要细看才能看清她的瓣儿和蕊儿;这些小花点缀在竹子一样的草的茎叶间,真可以用碧天里的星星来形容了。于是我就给她起了个诗意的名字——星星竹。

到了秋天,我那可爱的“星星竹”,也有些老态龙钟了:叶子非但没有过去那种女孩子凝眸似的绿了,而且就是一个黄脸婆。茎叶不再生长,而且发黄;我怀疑她得了什么病,正好赶上要迁居,便把她连根拔了出来。

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她的根茎上居然长着很多块状根,长长的、尖尖的,很像中药铺子里面的一种药材。我怀疑她就是药材,但又说不清是什么药材。到药店去询问,药剂师也不敢确定究竟是不是药材,只是拿出了几种类似形状的药让我自己看。

鉴定之后,我决定仍然管她叫作“星星竹”吧,因为这个名字最适合。我将这根茎保管了起来,准备到新居以后再种上。可是搬到新居,竟然找不到了,就像丢失掉的其它东西一样。

人总是要用一种东西来弥补失去的另一种东西造成的空落。我到花店千寻万觅而未果后(因为赠我这株草的花店倒闭了),只好买了一棵很近似的花——文竹,栽在了盆里,目前长势很盛,只是容易伸蔓,往高处爬,有点趋炎附势的味道,少了些隐士的谦虚,更不要说那种竹子样的感觉了。

我很多时候要想起那丛竹子,那丛“星星竹”,因为只有她栽在这个盆子里才名实相副,恰如其分,仿佛名马要配雕鞍,雕鞍要配名马。

世上有很多这样的遗憾,就如同我的“星星竹”和栽她的花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星星竹和栽她的花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