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2010年的春晚

2010年的春晚

2013-10-22 15:24 作者:心泰身宁 阅读量:30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这些年来,有关春晚每况愈下的争论不绝于耳。人们似乎越来越对春晚失去热情,越来越不满足于春晚节目的质量。

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当由于是新生事物,没有参照,加上电视还不是很普及,好像没有引起太大注意。1984年,春晚火了,全国轰动,还专门出了唱片,无论是相声,还是歌曲,我们是听了又听,百听不厌。接着每一届我都看,好也看,不好也看,不看觉得不舒服,习惯了。人们说她是年夜饭一点都不过分。现在的人要求高了,春晚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观众,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重口难调。其实他们的压力也很大,害怕观众不买帐,但是他们就是顶着这样的压力而准备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节目。他们还是很辛苦的!

今年央视虎年春晚也在万众期待中揭开帷幕时,依旧以集体舞开场,王菲、小虎队、刘谦的先后登场将晚会的气氛推向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感到春晚依旧是每年不可或缺的一道大餐,虽然这么多年不再期待什么,可是吃过年夜饭,一直到倒计时的钟声敲响,这长长四个小时,不看春晚,到真不知道能做什么呢?

但2010年的春晚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据央视虎年春晚至记者截稿时,根据某门户网站的调查,认为本次春晚不好的约占40%,认为好的占22%。有观众开玩笑说:“今年看的不是春晚,看的是寂寞。”

事实上,这些年来,有关春晚每况愈下的争论不绝于耳。人们似乎越来越对春晚失去热情,越来越不满足于春晚节目的质量。我以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有不满是正常的,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表现。以往我们的选择余地太少,春晚才有太盛的人气。如今,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选择日趋丰富,春晚要像以往一样鹤立鸡群,获得万众瞩目的效果,已经不大可能了。

央视办春晚的水平一年不如一年吗?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从技术角度看,过去的春晚肯定不如现在的春晚可比,然而观众为何老是不满意,我认为,主要是春晚进步的速度跟不上观众日益提高的文化娱乐需求的步子,作为一台全国性的文艺晚会,春晚不仅应当反映主旋律,更应反映这一年来我们在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建设方面所遇到的障碍与取得的进步,用文艺形式针砭时弊,表达我们开拓进取的信心与决心。一句话,春晚要做社会进步的记录者。这样的晚会,才有可能让观众更感到亲切,真正赢得他们的喜欢与赞扬,才能引领潮流。

有人说春晚质量低劣,“被广告化”了,用十个字概括“春晚广告化,广告春晚化”,从头到尾散发着商业,名利的铜臭味。没创意,没新意,没惊喜,没感动,没艺术,就像七零八凑的大拼盘:春晚舞台=茶几,演员=杯具。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差,老一套,看腻了,没有前几年的过瘾,他是新瓶装老酒,似乎品不出新意,显然没有了前几年的一句话一个包袱的辉煌,

“这些年的春晚没啥新意,越来越不好看”,央视春晚似乎已成一些明星的“俱乐部”,普通百姓很难参与其中。民间藏龙卧虎,一大批艺人奇人都很难有展示的舞台,实是不可取!

网站视频栏目主持人虎年春晚,这庞大一场晚会、一部电影、一个作品要推出,做一些宣传和炒作的事情,我们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愚弄观众、大量为众人熟知的广告语都被植入在节目中,赵本山的压轴小品《捐助》中,小沈阳扮演的记者一口一个“某”,广告叫得震天响。网友评价说:“听两次可以理解,超过5次就是烦了。”此外,小品中受到捐助的妇女一出场就拎着“国窖”的纸袋,节目中还要再三强调是“国窖1573”。而刘谦表演魔术时,拿起面前的橙汁喝了一口,除了果汁的瓶子上有大大的品牌特写之外,刘谦还强调说:“这是某某果汁。”此外,小品里卖包子的夫妇围裙上还印着硕大的某花生油品牌的名字。而蔡明和郭达的小品也被认为是广告最密集的一个节目。因而观众对此十分反感。“央视就这么缺钱吗?还是觉得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好骗呢?”这样的质疑充斥于网络之中。春晚还没亮相,广告收入高达6.5亿元的消息已经让人震惊。不过观众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虎年春晚会变得广告无处不在。在语言类节目中大量植入的广告,令人十分反感。

不过,耍感谢那些为了春晚辛苦工作的一切演职员的努力。一桌饭菜吃起来香不香,除了大厨的手艺,还得看跑堂小二的素质,一台晚会除了节目的精彩程度,还得看主持人是否衔接串联到位,主持人因节目而受到关注,节目也因主持人尽显魅力,两者相得益彰、唇齿相依,离开特定的节目,主持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知道,在这个思想多元、全民素质普遍提高的时代,真正能够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大戏,必须要有足够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符合民心。春节晚会如果继续这么瞎折腾,必然会火了明星凉了民心的。

所谓“春晚亵渎了春节文化”之说,我并不完全赞同。利用春节晚会来弘扬主旋律,用文艺的形式来反映普通市民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也挺好。但春晚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似乎完全不搭界。那些相声、小品所鞭挞、嘲讽的,要么不过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要么就是创作者凭空制造出来的噱头。那些用自嘲或者近乎侮辱他人的方式引来笑声的所谓滑稽作品,既无思想上的启迪意义,更反映一种低下的情趣是不行的!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共同呼吸,反映时代的要求,春晚才能凤凰涅?、浴火重生。

可能是出于吸纳网民的缘故,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竞相引用网络流行语制造笑料,用得有些过了。冯巩的相声剧《不能让他走》,短短五六分钟的节目,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比如“我妈叫我回家吃饭”“能不急吗?我还得回家偷菜呢。”“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你爸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我是雷锋的传人,叫‘雷人’。”多少有些牵强附会。

网友反应:对于网民而言,这些桥段实在缺乏新意。往年总有一个小品或者相声能够创造出一句引领潮流的词语。但是今年这些语言类节目反倒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回锅肉”。黄宏毫不客气地指出,网络语言虽然很时髦,但是多了肯定不好,而且有时候会让小品“走偏”。

2010年春晚的最大亮点是舞台设计与舞蹈节目,这让人有点始料不及。虽说近年来春晚一直在舞台精致化的道路上前进。不过今年的舞台设计也太让人惊艳了。

今年春晚剧组特别请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台背景设计班底进行LED多媒体设计,不仅舞台背景和两侧的LED能播放动画,连地板和大屏幕都能播放动画,舞台效果的展示是全方位的。而且由于角度原因,能产生立体效果。观众不用佩戴眼镜,也能体验3D舞台效果。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奥运会开幕式的“卷轴”被搬进了春晚。像舞蹈《荷塘月色》令人惊艳,舞蹈演员们穿着荧光的衣服载歌载舞,背后的大屏幕上变幻着让人心醉的荷塘美景,金色的莲花在深蓝色的海水中绽放,效果相当出色。大家一致期待着在2011年的能上台阶,更出新!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2010年的春晚》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