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浅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

浅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

2013-10-21 23:32 作者:梦客啸天 阅读量:44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中小学的每一所学校花费在德育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多的。从新生入学开始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晨会到班会,从课堂内外到教材之中,无处不要求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作了许多新的规定与补充,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与反响。作为教育部下发的一个通知,在还未形成正式文件之前,为何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影响?笔者经过对《规定》的认真解读并结合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规定》为何影响如此之大的原因所在了。

一、《规定》切中了农村基础教育界的要害——中小学德育教育问题。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中小学的每一所学校花费在德育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多的。从新生入学开始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晨会到班会,从课堂内外到教材之中,无处不要求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可结果却收效甚微。德育教育一直成为学校教育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而班主任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可谓是当之无愧的骨干力量,这才导致《规定》如此的倍受关注。

如今,各种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见诸报端已经屡见不鲜了,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这种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与指责早已不再是新鲜事了。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之下,教育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有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在长期形成的老师权威与优势之下,有些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采取了过激行为,对学生造成了伤害也就再所难免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教育界的改革也在同步推进,影视、网络媒体、性早熟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的教育管理方式还未形成或者正在探索之中,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少之又少。为了防止学生受到无谓的伤害,许多对学生的保护与规定相继出台,使得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制度的制约与社会的压力,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明确的依据,教师仅能用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教师的教育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费尽心机却收效甚微。稍一不小心便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的话,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会的指责与批评,上级主管部门对你的处罚与训斥,从而导致名誉受损,加大心理压力,更有甚者让你丢掉饭碗。这在这样的境况之中,教师只得考虑自我保护,求得暂时的平衡,即便是学校校长也只能做些苍白无力的事情,根本就不能深入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规定》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一出来,才如此引人注目,倍受关注。

二、《规定》点中了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

班主任是学校教师的骨干力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手段对一个班级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德育问题的突出,导致非班主任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抢占先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日益加剧,这些又从形式上为学生的“德育越轨”制造了滋生的温床,从而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防止教师对学生的伤害,各种保护学生的规定相继出台,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被禁止,教师只要越雷池半步便要受到各方的质疑,即使教师的行为是为了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了维护班级集体的利益,为了维护教育的尊严,但只要你激化了与少数问题学生的矛盾,你都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家长上门无端指责,学生对你的侮辱,领导对你的批评,社会舆论对你的压力……因此,教师就产生了一种委曲求全的想法,用不着边际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任务,苟活在教育与教学之间。这样,失去管制与约束的的问题学生便有恃无恐,在课间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悠然自得地抽烟,在校园内挑衅他人,制造事端,将社会上的各种邪气带入校园……这样,班主任就只有凭借“班主任”的头衔,不停地穿梭在班级与校园之间,出入于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一些“劳而无获”的外交斡旋,以求得暂时安宁。

在这种状况之下,班主任就成了班级管理的孤家寡人,形成了独木难支的教育管理现状。在如此的背景下,《规定》的出台,无疑是对现行壮况的逐渐扭转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下一步对非班主任工作会有什么样的规定,将是我们更大的期待。

三、《规定》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后顾之忧——班主任工作量与待遇问题。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教师在教育管理处境中的尴尬,造成了班主任工作量与待遇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从根本上造成了许多老师不想当班主任的症结。

纵观目前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这一块,班主任是在校长的一再请求下才勉强接受班主任工作任务的。班主任事务的繁杂,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吃喝拉撒安全住行,事事必亲躬,事事必过问,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轻则弄得你身心疲惫,重则导致你万念俱灰。班主任的身后随时都放着一堆定时炸弹,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让你身败名裂,前不久杭州市一优秀班主任因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事例不就是一个鲜活的典型吗?因此,班主任工作量过大,待遇偏少甚至于没有待遇的这种现状,总体上来讲就是付出与收获的差距太大了,造成了许多老师不想当班主任这一无争的事实。

对此,学校领导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除了一此苍白无力的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强有力的办法对班主任老师进行肯定与奖励。《规定》中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问题,特别是“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绩效工资向中小学班主任倾斜”的这此规定,无疑从根本上解决了班主任教师工作量过大与待遇过低的矛盾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规定无疑是给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的不足与改变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至少从形式上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后顾之忧。

四、《规定》的出台,燃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希望——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的计划,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一直以来,班主任工作的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许多班主任工作都有是流于形式,处于应付状态,真正用心去工作的班主任实属凤毛麟角。再加上现形教育制度的约束,管理模式的滞后,教育方法的陈旧等等,从而造成了班主任工作的创新不够,做了大量的工作而行之有效的方式欠缺,最终导致许多被动局面的出现。

教育的希望在创新,而创新的希望又在教师,只要教师的工作没有创造性,教育管理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那就是一句假话。在这个时候,《规定》中的一系列新举措的出现,对班主任的刺激不只是局限于物质方面了。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在精神层面,社会地位层面,人生价值层面上在新规定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与肯定,这对班主任教师的工作从实质上给予了关注,这种关注对改变以往的局面将会起到主导性的作用,这对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创造。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解释《规定》时明确指出:应积极发展优秀班主任加入党组织;优秀班主任应列入学校党政后备干部的培养范围;要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体系之中,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应作为班主任聘任、奖励、职务晋升等的重要依据;教育硕士学位教育中心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培养方向,并优先招收在职优秀班主任……

以上一系列对班主任老师的优先条件表明,党和国家对班主任的工作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班主任将在教育行列中首先享受到许多的优待。这样,非班主任教师也会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态度,努力地向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靠近,并在无形之间会在行业内部形成一种无声的竞争。这种竞争将会对改变现行的的教育状况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如此一来,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希望就会在良性的竞争中走向兴盛。

虽然《规定》的施行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对现行的教育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规定》存在的局限性。

其一、“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项规定还不够具体,目标还不明确,“适当”该如何界定,让人难以把握。哪些方式是“适当”的,哪些方式又是“不适当”的,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仍然难度很大。

其二、“班主任工作量减半”后,给学校的工作造成了人员比例、结构上的严重不足,若不增加教师,将会加重非班主任教师的工作量,这无疑会造成工作的“两极分化”,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若增加了班主任的超课时津贴以及大幅度提高了班主任教师的待遇,这笔费用对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如何具体的操作,如何解决资金的来源等等都是急需要处理的问题。

其三、对班主任教师的“过度”优化,可能会影响非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情绪,加大学校管理的难度。在每一所学校中,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中,班主任教师的比例不到学校在职教师的一半,如果过分地强化了班主任教师的作用,势必会打击到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有效合力将无法形成,这对学校的发展,对教育的健康、有序推进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其四、《规定》不能细致入微地涉及到每个具体的环节,教育的对象又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打天下,各班主任教师遇到的实际情况又不完全一样,对班主任和普通教师的工作又该如何去进行评估?这些都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若一概而论,则会引起工作的混乱与矛盾的加剧,对教育的健康发展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因此,仅仅靠一个《规定》就想解决教育的现状是不可能的,那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拿出为人师表的责任心,发扬创新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去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与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进行接触与沟通,探索出适应现行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子、新方法,不能等着国家出台各种规范。教育的根本解决方法还是在实践中,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靠一纸《规定》这样的东西,而是靠我们在一线工作的广大教师队伍。只有广大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工作,才能真正地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推动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

[蝶恋花]

《浅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