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三日
导读:无锡灵山大佛。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在90年代复建祥符禅寺的同时,建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春游苏南三寺
为筹备世博会,上海人加班加点忙了一年,春节期间,总要出去透透气,自驾也可,城铁或旅行团也可,男女老幼结伴而行,“有的玩,去苏南”。入春第七日,应苏南诸同志邀,我也随缘赴苏锡常三寺,庙会探宝,不虚此行。
大佛
首日谒无锡灵山大佛。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在90年代复建祥符禅寺的同时,建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经过3年建设,1997年11月15日,于太湖之滨的祥符禅寺隆重举行灵山大佛开光典礼。2009年3月无锡和台北联合举办了以“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灵山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大佛的建筑结构设计由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而名闻海内外的华东建筑设计院承担。大佛艺术造型由南京艺术家吴显林负责雕塑设计。大佛的铸造是一项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由南京晨光集团承建此项工程。南京晨光集团有令人信赖的技术,并曾在建造香港天坛大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佛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庄严安详的大佛,时时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可以说,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我观察大佛时,发现不论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关注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关于灵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还有许多传说,建议有兴趣的同志,不妨到灵山探个究竟。我愿灵山大佛为信众除却痛苦,给予快乐。
大塔
次日登常州天宁寺宝塔。天宁寺是中国重点保护寺院,始建于唐朝贞观、永徽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常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
自古有寺必有塔,天宁寺也不例外,但塔在宋代曾毁于兵火。俗语有云:乱世毁庙,盛世兴塔。为礼赞盛世、祈福百姓,天宁禅寺现任方丈松纯大和尚发大宏愿,由天宁寺筹措资金,重建天宁宝塔,这个想法得到了市政府及各界人士的肯定与支持,重建工程于2002年4月奠基,耗资3亿元人民币,在2007年4月30日上午9点08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释一诚等108位海内外大德高僧齐集常州为天宁宝塔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
天宁宝塔坐落在享有“东南第一丛林”美誉的江苏常州天宁禅寺南北中轴线北端,前俯京杭大运河,后倚红梅公园,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佛教讲“千尺十三率”,天宁宝塔就有13层,总高153.79米,塔体净高108米,塔高为世界佛塔之最。塔由中国著名宝塔设计大师路秉杰教授设计,其建设理念是:要建成一座“盛世之塔、文化之塔、传世之塔”。
在外形上,天宁宝塔传承了唐宋古塔遗风:楼阁式宝塔八角飞檐、形态端庄、气势宏伟,透出一股庄严之气。新塔基台采用印尼婆罗浮屠佛教建筑形式,用998个汉白玉制成的小宝塔围绕主塔四周,形成气势恢宏的第一塔林。塔林间镶有1000多块经文碑,镌有由全国500名寺庙方丈书写的佛教经文。塔基下有第一地宫群,拥有8明8暗16个地宫,地宫将珍藏舍利、经文典籍、佛足、唐卡、唐朝石佛等稀世珍宝。由6500吨钢材撑起的塔身骨架,经精密测量,塔顶与底部的垂直度误差不足一厘米,为此而获得了2004年国家钢结构协会颁布的“金钢奖”。天宁宝塔的大柱、大梁、飞檐、吊顶、栏杆、门槛等均使用了极其珍贵的木料——产自于缅甸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深山老林的金丝楠木,这些木料即使风吹日晒,千年都不会坏,给天宁宝塔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其承载的1000吨铜饰中,最眩目的就是塔顶那座金刚宝座型的塔刹,由75吨黄铜浇铸而成,塔刹的表面还贴了几十公斤的黄金,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出色工艺使整座塔刹浑然一体。由中国铜雕大师朱炳仁先生设计的5万张青铜铭文瓦,与2万多块岫玉砖装饰的塔身构成了宝塔的金顶玉身,意蕴金玉满堂。由赵朴初先生书写的“般若心经”绕塔基一周,符合信众礼塔绕塔求福纳福的心愿。我愿大宝塔为常州带来永久的安宁。
大钟
第三日苏州寒山寺听钟。霞光微曦时或暮色苍茫中,于江岸湖边,听几声随风飘来的钟声,不禁使人勾起一番怀古的幽思。在数不尽的名寺宝刹的钟声里,最教人心驰神往的莫过于苏州城西寒山寺的钟声了。
六朝古刹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年-527年),但它的闻名于世要归功于唐代诗人张继。当年张继进京赶考,名落孙山,郁郁还乡,途经苏州,夜宿枫桥,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枫桥夜泊》。
寒山寺古铜钟为唐代铸造,但后来被毁。明代嘉靖年间本寂禅师重铸铜钟。六如居士唐寅在《姑苏寒山寺化钟疏》中记叙甚详,说此钟声音宏亮,声闻十里。但这口铜钟也不复存在。关于嘉靖铜钟的下落有一种说法:它被日本浪人盗去,为此曾酿起风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寒山寺重建时,日本人士募捐铸仿唐青铜乳头钟两口,一口送往寒山寺,一口存于日本馆山寺,并有铭文镌刻其上:“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铜钟,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传入我邦,今失所在,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现今这口铜钟仍悬于寒山寺大殿右侧。寒山寺在日本也是妇孺皆知。寒山寺因唐贞观年间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得名。后来拾得和尚东渡日本传道,在日本建“拾得寺”,与寒山寺为姊妹寺,同时,把佛家叩钟一百零八下的规矩也传到日本。日本人相信,听钟声能驱邪利吉,每年除夕,成百上千的日本人专程来寒山寺听钟声,以清除一年的烦恼。
2008年12月31日晚,苏州举办的第三十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吸引了5000多人现场参加,其中来自日本、法国等外国游客和嘉宾达400余人。新落成的大钟高8.608米,最大直径5.242米,重108吨,钟面铭文是一卷七万余字的《大乘妙法莲花经》。由曾先后设计铸造过黄鹤楼千年吉祥钟、河南汝山大钟、九华山万佛铜塔、华西村青铜洪钟等许多享誉国内外的铸造产品的武汉重工铸锻公司铸造,总工程耗时6年,总投资达8000万元,水陆运抵,整体吊装。每逢节日或盛典,钟声响起,浑厚悠扬数十里可闻,生智慧,增福泽,礼赞太平盛世,祝颂国泰民安。传承千年古寺久负盛名的“寒山寺钟声”文化品牌,对苏南整个旅游环境的创新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愿寒山寺的钟声永远为苏州祈福。
回顾中国的历史和佛教的历史,在每一个繁荣时代,都会出现高度文明的艺术结晶,为佛立像,铸庙堂重器,建大殿高塔,千秋万代,历久不衰,成就不凡。当地同志介绍,苏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化日益繁荣,旅游品质提升很快,国内消费和当地消费渐成主流,苏南模式在文化可持续发展上也有了新建树。我提了点意见,外地游客对景点门票贵而多有怨言,希望他们在淡季时,搞一点针对上海游客的优惠活动,要内外一致。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