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修辞文生辉
导读:此文2003年刊发于《新课程改革实践探微》在全国中小学教师改革实践论文征集评比中获二等奖。巧用修辞不仅仅限于这些,还有其他形式,我们只有在平时多留意,并运用于写作中,方能掌握。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多几分文采的亮光,请巧用修辞吧!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文章因有文采而锦上添花,文章因有文采而流传千古。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亦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巧妙运用各种修辞,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等。
一、 巧用比喻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不管是平时写作还是应付考试,比喻都是最富有文采的。
如2001年高考一考生的作文《用诚信酿造生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生活如书,书中的字要我们用诚信认真去写,我们的生活要我们用诚信去呵护”。在作者的笔下,生活就如同美酒那样飘香,如同书画那样美丽。这样就将抽象的生活变为具体的可以感觉的事物了,这正是比喻的好处。如果我们将这一段文字改一下,肯定会大煞风景的。
又如一考生在作文《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中写道:“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诚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青睐。”他运用比喻的手法说理,如谈话一般朴实亲切,形象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不用比喻会逊色得多。
二、 善用排比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说说“父母之爱”》中的排比:“父母对孩子有着割不断的牵挂,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可是,父母爱孩子,最重要最起码的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雏鹰学飞时,老鹰冷漠的目光;真正的爱,是孟母择邻时的殷殷期盼;真正的爱,是岳母刺字时的点点泪花;真正的爱,是大海航行中的一叶指南;真正的爱,是孤舟飘泊后的一片港湾;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去享受,而是要告诉孩子如何去生活!”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有气吞山河之雄伟,水泻千里之壮观。
三、 妙引诗文
如这样一段文字:“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孔子说‘三人行心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当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做人应具备的反抗精神。”巧妙的引用一些诗文,使文章平添了许多人文内涵。
四、 化用名句
北宋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认为“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他还强调作诗如能“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就能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我们在写作中也可把传颂于世的诗文、名句等通过巧妙变换,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由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来。很显然,化用后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无论从意境上还是气势上,都远胜于原句,真正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有一篇叫《诗心遐想》的文章这样写道:“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这样的语句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引起我们对某一句诗,某一首词,或某个诗人的联想,眼前浮现出某种诗画的意境,从而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化用名句更具有一种朦胧与含蓄美,更能引发人遐想。
当然,巧用修辞不仅仅限于这些,还有其他形式,我们只有在平时多留意,并运用于写作中,方能掌握。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多几分文采的亮光,请巧用修辞吧!(此文2003年刊于《新课程改革实践探微》。在全国中小学教师改革实践论文征集评比中获二等奖)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