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山路弯弯――洁冰自传

山路弯弯――洁冰自传

2013-10-22 15:40 作者:李洁冰 阅读量:48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一篇自传,几多辛酸,几多感慨。洒下奋斗的汗水,收获着成功的果实。作者在反映自身的学习生活、爱情生活、教学生活的同时也透露出社会现实的问题,揭示出一个自强不息的女性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我的青春我的梦”——青春故事征文作品: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唱上一曲《行路难》,难在山路弯……千折百转,眼前一亮!——细思量,没有过不去的关。——题记

(作前语:为不至于过于的悲伤或羞怯,能更顺利地把自己的故事叙述出来,请允许我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

李00,在初中时,因崇拜作家张洁和冰心,喜欢张洁的大作《沉重的翅膀》,欣赏“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自己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洁冰”;在师范时,用笔名“李洁冰”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好些文章,因此,知道“李洁冰”的人比知道“李00”的多得多,同学们朋友们都亲切地叫她“洁冰”或“冰儿”。

(一)学习篇:“穷”并“快乐”着

李00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偏远贫穷的乡镇——商州镇。由于家里贫穷,再加上父辈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观念严重,小学毕业就险些辍学。冰儿哭着哀求爸爸允许她读初中:读了初中就再也不读书了,而且初中所用费用都记下来,将来长大了如数归还他们。爸爸怕她说话不算数,后来在她“幺爹”(即小叔)的帮助下写了保证书,幺爹担保签了字后,才得以顺利进了初中。

如愿以偿进到初中的冰儿就像一只快活的小鸟。

虽然吃穿不如人:三年没买过一份新鲜菜吃,就吃那家里带来的咸菜哪怕生霉了掺和在饭里泡了冷水照样吃;大冬天下雪没穿过一件毛衣或棉衣,就穿那么几件单薄破旧的衣服,但她照样过得很快乐,因为老师们同学们都很关心她,她学习也很争气,成绩直线上升,从班级的十多名上升到全年级的第二名。唯一不争气的是身体,由于严重缺乏营养和维生素,身体瘦得皮包骨头,抵抗力急剧下降,冬天易感冒,一感冒了就咳嗽不止,每每咳嗽总爱流鼻血,而且一流鼻血就很难止住,医生说是缺少某种维生素致使血管过脆易破。血流多了,人的抵抗力更加下降,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虽然生病,但她从没把学习放松。正因为老爱生病,她更珍惜时间,她多么羡慕那些没生病的同学有的是时间,可他们经常玩耍,把这些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她常劝他们好好珍惜时间。她自己珍惜时间到哪种程度?——生病发高烧不能去上早读课,他还想去上课,老师坚持叫她在寝室里休息,她在寝室里没灯一片漆黑,她想到当天早上是英语早自习,当天还要听写英语单词,于是她擦一根火柴记一个英语单词,十多个英语单词就在寝室里用了十多根火柴把它记完了,那天听写英语单词,她是唯一一个全写正确了的人,老师当堂表扬了她,她的心里乐滋滋的,一切病痛都似乎消失了,她听课是那样专心,发言是那样积极,直至昏倒在教室里,老师同学们把她背进了医院。很多时候在医院抓药,用了多少钱,她根本就不知道,她的班主任刘楷老师已经帮她垫交了,当她问刘老师抓药用了多少钱,刘老师从不告诉她,只说:“钱你不用管,只要你的病早些好就行。”初中三年,就光是药费,她都不知道欠了刘老师多少钱,要知道,刘老师当时工资也不高,家里的负担也重,接济家里,还要负责妹妹上学费用,但他不准李00还他一分钱。刘老师太令她感动了,她把刘老师看做自己的“再生父母”,她说没有刘老师,也许自己早病死了,即使没病死,没有刘老师的关心,自己的成绩也不会有这么好。于是她下决心好好努力,不辜负刘老师的期望。

初三分了班,她被分在了一班(快班),这时学校有很多老师都得知了她家的贫穷和她学习的勤奋,都很关心重视她,她很是感动,决定好好学习,哪怕她也知道自己这三年读了就再也读不成书了,还是要努力,考个中师或中专(一二十年前考中师中专跟考状元样,是很不容易的事),不只是为自己争光,也为老师争光,为学校争光!

可在参加中考的时候,她内心充满了矛盾:好好考,考上了,父母不让读,将来长大了肯定要埋怨父母;不好好考,没考上,又怎么为母校争光呢?

老师们劝她放下心理包袱,好好考,管他读不读得成,考起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算一步。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年中考,她作为商州镇唯一一个统招师范生被录取了。

“听说二黄村有一个女娃儿某某某考起了统招师范她父母都不让读,好可惜了哦,要是我们的娃儿考起一个委培我都会让他读的。”她考起师范家长不让读的消息在这个小镇传得沸沸扬扬,他们那个村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本家是开客车的,听说了这个消息准备请一个人帮他开这趟客车也要回去责令她父亲让她去读,二黄坪李家好不容易出个师范生,就这么浪费了?当他走到半路上就听说李00已在老师的帮助下做通了家长的思想工作,被带去参加体检面试去了,这时他才放心了。

在师范时,班主任叶林老师和何其炽老师也很关心她。叶老师见她成绩特好,经常在班上总分第一名,在全年级也是前几名,很惋惜地说:“唉,可惜了,要是去读高中,不说清华北大,考个重点本科大学肯定没问题。”李00说:“能读师范都是我不幸中的万幸了,像我们那样贫困的家庭就不会奢望去读高中的。”叶老师知道她的家庭情况后,很关心她,在她肚子痛时帮她买药,星期天把她叫到家里做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她吃,送她衣服鞋子穿。她也在班主任叶林老师怀孕期间,常去她家陪她聊天,帮她做做家务。能为老师做点事,她感到很快乐。

李00最感激的就是老师们对她的帮助了,在贫困中,是老师们让她度过了十来年快乐的读书生涯。

她心里永远铭刻着那句话——天涯地角有穷时,唯有师恩无尽处。

(二)爱情篇:雪花飘然而至

雪花飘飘,美丽而寒冷。

师范三年,冰儿和雪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冬天,同学们诅咒着这寒冷的鬼天气时,冰儿只是笑笑,心里感到很温暖,想着那飘然而至的雪花的美丽,不由地念起了自己写的那首散文诗《飘雪》“……飘雪的季节不会冷/因为我本身就是冰/……”

他就如一片雪花,飘进了冰儿的心里,贴在冰儿滚烫的心上,却化作了泪水……

他姓X,人称“雪花”,是冰儿家乡某村小的小学教员,多才多艺,追慕他的人应该很多吧,可他不知为什么,就喜欢冰儿。

冰儿是个年少不更事却又勤奋上进的女孩,她能诗会画,经常投稿发表诗文,挣点稿费添补生活,结交了一些文学笔友;周末还热心帮助班、团委出黑板报、墙报之类的;同学们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她都乐于帮助;大家都很喜欢她,亲切地称她“冰儿”、“小才女”。

小才女冰儿很单纯,第一次收到“雪”的来信,很高兴:又认识了一位朋友,而且是教书的,自己将来出去也要教书,读书时就多了解一些别人教书的实践经验,对自己将来教书很有好处,于是她与他书信往来,与其他文学笔友无异。

起先她对这位笔友“雪”一无所知,后来听一些家乡人谈起他的身世,觉得他蛮可怜的,跟自己一样,家里很穷,他比冰儿更可怜的是他三岁时母亲便去世了,从小失去了母爱。

几封书信往来后,“雪”终于揭开了自己的神秘面纱,在一封信中写道“……别人都在笑我是不是在追求你,说实话,我的确有这个意思……”

这封突如其来的告白着实让冰儿吃了一惊!原本以为单纯的笔友……冰儿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冰儿还是给他回了一封信:“……我现在还是学生,不应该谈那些事,等毕业以后再说,好吗?”

他们就在这种“比笔友多一点,比恋人少一点”的朦胧感觉中继续保持着书信往来。冰儿也憧憬过未来:将来出去和他在一起,暂时贫穷一点没关系,通过努力,一定会好起来的。

冰儿无意中开始打听他的消息。

那年暑假,冰儿从宋二姐那里得知“雪”一面写信追求自己,一面还耍了一个女朋友,而且那个女友是很有钱的。

这一消息于冰儿如同晴天霹雳!——原来他竟然是这样的人:脚踏两只船,对感情不专一,不真诚!冰儿一向最讨厌这种人!

回到师范,“雪”再给她来信,冰儿便不再理他了,很久没收到冰儿的回信,“雪”感到莫名其妙。

在“雪”生日那天,“雪”打算回家过,顺便好去看看邮局有没有自己的信,同事们原本想留他在学校过,好好为他庆祝一番,可他执意要走。大家都知道他心里有他惦记着的东西,也就不再强求。

傍晚时分,他却又回到了学校,神情十分沮丧,原来他收到了冰儿的信,却是一封用红笔写的绝交信,他心里十分难过。就在这时,他的女友来了,特意买了很多好东西给他带来,为他庆祝生日。

那晚,他喝了很多,不知是高兴还是难过,反正喝得酩酊大醉。第二早上起床才发现自己干了“蠢事”,将一位女孩变成了一个女人,他必须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冰儿也在后来与宋二姐的通信中了解到他“一脚两船”的真相:原来是那女孩追他,他也曾向那位女孩摊牌,冷落了那位女孩很长一段时间,可那位女孩就是穷追不舍。

冰儿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人家了,于是给他写信去向他道了歉,并用自己的奖学金为他买了一条围巾,打算寒假回去送给他。

不料还未等到放寒假,在元旦节,他便到冰儿的师范学校去看望冰儿了。

他把他生日那天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冰儿,他说他感觉自己是罪人,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冰儿,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把贞洁看得比生命都还重要,她深深为另一位女孩的执着感动。

她告诉“雪”:“你要好好爱她,一个如此爱你的女孩!如果你将来对不起她,我跟你没完!”他流着泪掏出自己买的围巾:“我很穷,这是我用奖学金买给你的围巾,送给你作个纪念吧。听说她家很富裕,相信她会给你幸福的,祝福你们……”说完,她把围巾围在了他的脖子上,他紧紧地抱住她,他们相拥哭成了泪人……

晚自习铃响了,师专到城里的车也来了,他走了……

自此,他们之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通信。

有一天,冰儿突然又收到一封“雪”的来信,“雪”说:幸福要靠自己争取,一辈子还很长,不能毁在自己的一时糊涂里。他说他会等她的,等她毕业。

冰儿想到另一个女孩一生的幸福,想到人家找一个老师也不容易,而且人家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于是决定把“雪”让给她(那时真的是太单纯了太幼稚了,在那个善良无知的小女孩心里,什么都是可以让给别人的,包括爱情)。

冰儿回信:“别等我,毕业后我也未必回老家,我是个独身主义者,决定一辈子不成家的。”(现在想来,自己那时说的那些话真的好笑。)

“雪”来信说:“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只要你还没有耍朋友,没有结婚,我就是有希望的!”

为了让另一位女孩幸福,也为了让他能早一点过上富裕的生活,为了让“雪”对自己彻底死了这条心,毕业前夕,家乡一位姓V的老师给冰儿写信追求她,她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与V恋爱。从某种意义上说,V成了冰儿躲避“雪”的挡箭牌。

但在后来的交往中,冰儿发现V也是一个不错的人,不说好优秀,和自己各方面也算是门当户对吧,总不能耍一段时间把人家丢了,那岂不是玩弄人家的感情浪费人家的青春?于是冰儿决定嫁给他。

三月初三是冰儿母亲的生日,冰儿决定和V“取同意”(这是农村的一种风俗,双方本人和长辈均无异议,便举行一个仪式,互送定情物,相当于订婚)。

就在“取同意”的时候,冰儿的父母提出他们没有儿子,将来养老就靠两个女儿,要V答应将来结婚后,冰儿每月给父母赡养费100元。

V原本打算答应,但V的母亲站出来说话了:“他们工资又少,两人都体弱多病,你们提的这个要求他们恐怕难办到。”

大家说:“你做母亲的说了也未必算,不能全权代表他,就听V一句话。”

V吞吞吐吐地说:“赡养……赡养当然可以,你们将来生疮害病,你怕我们不晓得吗?……至于……至于每月拿100元钱的硬性规定,恐怕有点……有点苛刻。”

冰儿的幺爹急了,桌子一拍:“每月一百元你究竟要答不答应?!要答应就答应,不答应就算了!我李家的姑娘姊妹还没有嫁不出去的!”

……

双方僵持不下,大家又都把矛头指向冰儿,要冰儿做个选择:是选择父母还是选择V?

一边是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一边是疼自己爱自己的男友,冰儿不知该如何是好?

情急之下,冰儿端起桌上一碗白酒一干而尽,壮起胆子吼出声来:“你们不要吵了好不好?这事以后再说!”

冰儿说完跑进寝室,蒙在被窝里大哭了一场。

这次酒席闹得不欢而散,也让冰儿在众多亲戚朋友面前丢尽了脸。

没过几天,V又到冰儿家,和冰儿的父亲讨价还价。

“你觉得100元高了?”冰儿的父亲反问,“你觉得她值不起100?50要不要?干脆送你算了?!”

冰儿的父亲明明有些生气。

V还开玩笑地说:“50我都不要,送我我倒要。”

冰儿听了这话怪不是滋味,虽知他是说笑,但还是很伤心,至少可感觉在V心目中,自己没什么地位。

冰儿的父亲更恼怒了,和V大吵了一架。

从这以后V没再来,冰儿也写过一封信去劝V:说父母养育自己也不容易,就算冰儿的工资每月拿一百给父母,剩下的比代课老师还多一半,再说工资以后还会涨的。可V一直未给冰儿回信。冰儿一直等了很久,冰儿彻底地对他失望了。

有一个周六,上了半天课放学了。学校一位姓H的老师,以前和V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把冰儿叫过去问:

“你和V的关系怎样了?”

“怎样了?分手了呗。”

“真的分手了?!为什么分手了?”

冰儿以为H是V派来的说客,要劝冰儿他们不分手,于是就坚定地说:

“分了就分了!说一不二!麻烦你转告他,叫他不要派人来劝了。”

没想到H就问:

“你们俩分了我们俩有没有可能呢?”

冰儿心里暗自好笑:

“V都是将就。你?也不看看跟我爸那差不多的模样?……”

冰儿想起了他们下队收书钱时,大伯母问冰儿他们学校新调来的那个大约四五十岁那个老头儿是谁?猜来猜去还不知道他们问的是H——那个生着络腮胡子的老师。冰儿笑得不行:“伯娘啊,人家这个‘老头儿’才从师范毕业出来,才二十来岁的‘老头儿’呢。”

一回到家,冰儿就把这个笑话告诉她妈妈,她妈妈说:“赶快不要说了,要是跟人家声张出去,坏了人家的名声,怕人家以后不好找对象。”

冰儿想也是,就再也没有说过这个笑话了。

眼前的这个“老头儿”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真好笑,冰儿想直接回绝,有碍于同事的面子,不好直言,于是委婉地说:“万事皆有可能,只恐怕我们的性格不合,过一段时间看吧。”

H非常高兴,临走时还说:“你们不要又重归于好了,整得我在中间还不好意思得哦?”

冰儿是个很讲义气的人,也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冰儿很坚决地说:“绝对不会重归于好的!”心里也一边暗笑:哼,和他分手了也未必一定就要和你好呀?

第二周,H便买了东西自己去向冰儿的父母提亲了:每月100元,那是满口答应,还说,父母养育子女不容易,养儿养女都一样地辛苦,就望的是儿女孝敬,其实每月100元都少了,以后工资涨了还可以多给点。他一番话,把冰儿父母感动得不行,他们其实心里也希望有这样一个孝敬的女婿,但口上还是说:“这要她自己决定,我们做父母的作不了主。”的确也是,那时也不兴包办婚姻了。

又过了好一段时间,大概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吧,父母问了冰儿的意见,便传信叫V来“退东西”(这也是农村的一种兴法,分手时,叫男方来算算账,欠人家男方多少,如数地退还人家)。H对冰儿的父母说,算来退多少钱他出,只要V提出的不过分的要求都答应,不能亏了人家。

V是先来到冰儿的学校,然后同冰儿一道回去,在快到家的林间小路上,V突然站着不走了,他用乞求的眼神望着冰儿,说:

“我们不分手,好吗?”

冰儿摇头,她想到了自己对H说过的话。

“我不是不答应每月给100元钱,我是心想你会站在我这边和我一同反对他们提的每月100元的硬性规定,实在说不脱我们给他们就是了啊。”

可是一切都晚了,冰儿心里默念着:“傻瓜,谁叫你不早说呢?如今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了。”

冰儿还是一个劲地摇头,泪水模糊了双眼,V给冰儿跪下了,要她答应重归于好。

要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一跪冰儿怎消受得起?冰儿心里矛盾极了,冰儿突然想到宋二姐劝她跟“雪”分手时给自己说的话:“若真要分手,就要果断,要狠得下心,要只想到他的不好,绝不要想到他的好。”

冰儿咬咬牙,两把抹掉眼泪,把V扶起来,“不要这样,现在已经晚了,走,回去算账吧,爸妈还在家里等着呢。”

就这样,他们彻底地分手了,V拿了自己父亲帮冰儿他们家做了木工活的工钱和过年过节送礼折算的钱总共三四百,回去了。

于是冰儿就正式和H交往了,冰儿发现H除了长得老点丑点外,心地还是蛮善良的的,还蛮懂得关系体贴人的。

H有个三姐,和冰儿很好。

他三姐说:“听说V那么优秀你都把人家甩了,我兄弟样样都比不上人家,你肯定是逗他闹起耍(意思是不是真心)的吧?”

冰儿说:“绝对不是。”

他三姐说:“我怎么能相信你说的呢?除非你们去把结婚证扯了。”

冰儿说:“扯结婚证要钱,我们还没准备有钱呢。”实际冰儿是找个借口,不想那么匆忙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

他三姐说:“要多少钱,在我这里拿,借给你们。”于是就塞了五百块钱给冰儿,说“够了不?”

冰儿拿着钱,不知说什么好。

晚上,冰儿想了很久,想到了很多,一幕一幕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

……

“雪”……

还有V……

然后是H……

……

记得一个笔友叫罗永刚的曾说:谈对象要看他的心底是否善良,其余都是次要的。

《知音》上有这样一句:下一个未必就一定比这一个好。

想到“雪”这样的人,太帅,太有才,爱慕他的人会很多,未必能让人放心,倒是像H这样的,没有谁和自己抢,这样踏实,有安全感。

只要他对自己好就够了。

最主要的是他愿意答应父母的要求。

于是第二天,他们去民政局扯了结婚证。

……

爱情就如雪花,片片在你眼前飘过,当你伸出手去接住一片,他便立刻化作了水,那轻盈飘舞的洁白,只留在了记忆里,留在梦里……

(三)事业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冰儿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师范毕业生,按照当时优生优分的原则,应该会分在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学校。

冰儿谢绝了外乡镇多处聘留,毅然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大山——商州镇。

大家无法猜测她回山里的初衷:是为见到那冬天飘舞的雪花?还是为了陪在父母身边?也或是为了那些和她儿时一样可怜的孩子们?就拿她办毕业“文展”时回答吴远楠校长的话作解吧——“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需要我,回去,也好为他们写一写。”

冰儿一回到家乡商州镇,就被分配在一个极其偏远的村小——二黄小学。一个女师范生被分配在二黄小学,可以说在此之前在此之后除她以外都是没有过历史记载的(她是第一个,也许是最后一个),这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没钱也没靠山的人就是这样的待遇!

再加上和V的分手,这让她的情绪跌落到了最低谷,她开始自暴自弃……她再没有写过一篇诗文……

她和H结婚了,有了孩子,便开始在庸庸碌碌的上课与家务中消磨自己的意志。

她对生活对这个社会很失望,他已经麻木到了不知自己是否还活着的地步,她只有在拼命地劳碌中感受到了累和痛,才发现自己还是活着的。

村小是包班上课,她每天上八节课,课间、下午回到办公室就背着孩子改作业、备课,晚上挑灯夜战,看自考书,还要带孩子睡觉,随时都要注意孩子是否饿了,是否尿湿了,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第二天照样包班上全天的课,村小老师就是“万金油”,语文、数学、思品、自然、社会、音、体、美等等学科都得自己去上,每科一个备课本,全得备课,除音、体外,其余每个学科都须有书面作业,得抓紧时间批改,星期天还得自己种菜和上山背柴。

上山背柴可远啦,星期天早上起来,天蒙蒙亮就开始走,爬到山上去就快中午了,路上的露水把鞋子、衣服全湿透了,砍好柴,把柴装好,饿了吃两个煮好的冷红苕,便背着柴往回走,在路上一步一步地蹭,陡峭的地方,稍不注意,滚下山崖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肩膀、背脊等地方多处磨起了泡,泡破了,在汗水的浸泡中,钻心的痛!想到孩子还在学校的家里等着吃奶,也许都已饿哭了,冰儿使出浑身的力量,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有时月亮都已出来了,还没走回学校。

就在这样的煎熬中度过了两三年,同时也是在这种浑浑噩噩中混过了两三年。

女儿的第一声“妈妈~”,给了冰儿心灵极大地震撼:再不能这样混下去了,得给女儿留点什么,比如作品或榜样。

冰儿又重新拾起那支已生锈的钢笔,重新开始了写作。

她一连写了好几篇文章打算投《宜宾教育》报社,于是星期天来回走五六十里山路,专程到街上的邮电局交信件。

她开始特别认真地上课,特别认真地批改作业,特别努力地看自考书,有什么锻炼的机会绝不错过,……她要在困境中奋起!她要给女儿做个好榜样!

一个村小女老师,是从来不被人放在眼里的,就似乎成了“窝囊”的代名词,冰儿要极力改变世人的观念!

她自我推荐参加了2000年8月的“师德师风”演讲赛,在别人怀疑的目光中,她以一篇《老师是泥》一举夺得全镇冠军,使得很多人开始对她刮目相看。

接着便是《宜宾教育》主编王祖运先生向商州教办打来电话,王主编特欣赏冰儿的文笔,希望他们重视人才,把这个李洁冰调到一个基点校或中心小学,离街近一些,方便投稿,有利于她的文学发展。

冰儿在二黄小学工作了三年后,被调到了民乐基点校。

在民乐学校,冰儿为了感谢恩人相助,感谢领导重视,她更加发奋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其间写了很多文学作品投稿获奖或发表,所编剧本在艺术节上演出获奖,教学经验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交流或发表;多次参加镇、县级赛课或公开示范课,获得领导和同行好评;多次成功主持民乐片大型节目在电台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欣赏;她关爱学生,教学成绩也很突出,受到学生和家长们尊敬。

通过努力,冰儿于03年获得自考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同年被评为了宜宾县“青年骨干教师”,四川省首届“百佳孝女”。

06年调到商州初中任教,教学七年级语文获县等级奖。07年担任镇《春韵》文学社社长至今,已为教师学生修改推荐作品发表上百篇,学生作品获奖几百篇(首),同时自己也写了不少作品在笔记本上,部分作品已借用别人的电脑打出来投稿发表了。

冰儿当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教好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写写文章,自己能买一台电脑,能上网,在家也能把文章发出去,还能和各地的作家作者以及读者交流思想和写作心得,那该多好啊!

冰儿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能帮助自己将作品结集出版,起名为《洁冰文集》,这篇《山路弯弯——洁冰自传》也一定要收录其中。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冰儿希望在她有生之年,这位“伯乐”能出现。

回首往事:酸甜苦辣都曾品尝过;风雨阳光也曾历经过;崎岖坎坷也曾跋涉过……大山深处那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留下了冰儿多少足迹,滴下了冰儿多少汗水……

“经历磨难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曾经的苦难生活,冰儿是坦然的,是感激的,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山路弯弯》作者注:这不是小说,这是真人真事。这是冰儿心中的痛,字字皆是泪和血。原本不愿触及这一块,但看着一个又一个山村老师因癌去世,体弱多病的冰儿,觉得人生就如那背着柴走的崎岖山路,即使专注地走,也有一不小心掉进骨灰盒的可能。

很多人对冰儿的选择不解,如果不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她将带着自己的这段经历一同埋进坟墓,成为永远的谜。

蝶恋花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山路弯弯――洁冰自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