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冰,你在哪里?
导读:本文写于99年12月,虽然近两三年来我又零零星星地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但这篇我还是希望我的笔友们能见到,因为从这篇文章中最能了解我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洁冰,你在哪里?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你知道吗?为了查找你的名字和地址,我翻阅了多少报刊杂志;为了打听你的下落,我打电话问了多少同学和朋友;这次,我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让你中学班主任刘楷老师转交给你这封信,希望你能收到,……”
收到这封一位远方笔友的来信,我感动得流泪了,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人记得我的名字,还有人在追问我的下落!
“……读你的文章,是一种享受。你的《致远友》《深秋》《那弯孤月》《梦光闪烁》《映山红》……无不使我们感动得声泪俱下,特别是那《山路弯弯——洁冰自传》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文笔朴实,感情真挚,在这个日益浮躁,日益物质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你那样的文章。读你的文章,如同跟一位老朋友拉家常话,促膝谈心。可是,自从你师范毕业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在报刊杂志上见到过你的文字了。洁冰,这两年来,你到哪里去了?你一定很忙吧?能不能在你的工作之余,再给我们写写文章,我们多么希望能再在报刊杂志上见到‘李洁冰’抑或‘李从容’三个字。……”
啊,一位素未谋面的笔友,一位我忠实的读者,在时隔两年的今天,竟然还如此清晰地记得我的名字和我某些文章的题目,我深深为之感动。
对不起!我师范时所有的笔友和同学们。对不起!热衷于我的作品的读者们。我不是不愿跟你们联系或是写写文章,我的履历和境况,真是一言难尽啊。
这位给我写信的远方笔友,为了查找到我的地址,你辛苦了。既然你对我的那篇《山路弯弯——洁冰自传》印象深刻,就让我将洁冰后传写上以作补偿吧。
“……
洁冰告别了朝夕相处了三年的母校宜师,谢绝了朋友让她改派的好意,毅然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大山——商州。
商州有一所条件最艰苦,海拔最高,离街最远的村小二黄小学,所有的师范分回的毕业生都不愿去的小学,她去了。
二黄小学的条件是如何的艰苦我自不必说,‘天上下雨,教室成河,老师只得撑着伞上课。’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如今的二黄小学已有所改善。
洁冰呢?听人说她已患上了什么‘癌症’,她自己当然不会相信。瞧,她又拿着课本带着微笑走进了教室,游戏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开怀大笑……
只是在她的日记本上你或许会偶然翻到这么一两页:
‘……我已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再见了,我亲爱的朋友;再见了,我亲爱的文学;再见了,我亲爱的梦中情人!’
‘……樱花的花瓣凋落前,你要专心地看呵,当泥土埋葬她的容颜,你就再也看不到她的笑脸了……’
朋友们,沿着我为你们提供的路线,‘抽点儿时间,找点儿空闲,带上朋友,捎个祝愿,到商州看看吧……’。”
1999年12月25日
(注:本文写于99年12月,虽然近两三年来我又零零星星地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但这篇我还是希望我的笔友们能见到,因为从这篇文章中最能了解我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