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荒陵园晚
导读:解读抗日的烽火,解读解放战争的硝烟,解读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仿佛一个个谜语,仿佛一个个失忆的昨天,恍惚中已是印记渐淡,眨眼间却早往事尘封。
一个健忘的人没有成就,一个健忘的地区没有发展,一个健忘的民族没有明天。
——题记
一
夕阳沉沉中,静寂的天空在瞬间的回光返照中黯淡下来。晚霞打在从苍松翠柏的缝隙里挺出的大半个碑身上,那样的肃穆,那样的庄严,那样的深沉——
那一方瓦蓝的天空,在头顶无限延展;这一方土地,在脚下压缩的却很有限;虽然经过扩建,但仍是一万平米,仅仅一万平米……
两只石狮,一雌一雄,狰狞的张着大口,对着静静的空巷诉说着百年兴亡、几代盛衰;冷清的门柱、紧闭的大门、血色的余晖,笼罩多少神奇的往事,多少英雄的血泪……
松柏阴阴昏晚径,流霞转眼欲明天。
二
漫步在空荡荡的园中,感受了一种截断时空的冷落。
记功碑上,是一行行冷冷的名字,毫无知觉的镌刻在坚硬的理石黑色的纸面上,任日升日落、任寒来暑往、任花开花谢。
解读抗日的烽火,解读解放战争的硝烟,解读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仿佛一个个谜语,仿佛一个个失忆的昨天,恍惚中已是印记渐淡,眨眼间却早往事尘封。孔庆尧、张甲洲、罗云鹏、赵连才,一个个英雄从历史尘土飞扬中站起,为一种精神为一种信仰为一种生活,呼喊战斗奉献牺牲——
一个个有名字的英雄,一个个无名字的英雄……
苌弘有血皆成碧,蜀地无山不泣鹃。
三
荒园蔓草中湮没的是应该记住的历史,但历史却常常被人漫不经心的忘记。
看那三角亭斑驳的油漆,看那掺望台破碎的门窗,看那干涸的喷池中的枯叶,看那掩藏在蒿艾与杂树中的孑然独立的假山——哪一桩哪一件不让人泪雨潸然,哪一桩哪一件不让人喟然兴叹。在这块厚重的黑土上产生过英雄,产生了英雄我们就应该铭刻在心间!英雄虽然不希图什么,但这块土地不能让英雄的在天之灵泪雨滂沱之后,再生?欷感叹——
一个民族要有精神,精神支撑一个民族。英雄们面对敌人的滴血的屠刀宁愿倒下去,也不苟且偷生,这就是民族精神,这就是战斗精神,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忘记英雄的名字不要紧,我们千万不能丢精神。
血雨英雄伤过往,太平百姓忘艰难。
四
历史无情的翻着自己的书页,前面的书页堆积在案头,已成永远;后面的书页还在哗哗作响,虽然仍是白驹过隙,虽然仍是过眼云烟。但历史也像黑土地,经历了亿万年的沉积,才这样丰厚肥腴。
人们看到的总是表面,忽略的却是精髓。
从女真人的“龙兴之地”,到伪满洲国的巴彦县公署,从抗战胜利时的巴彦民主联合政府到巴彦县人民政府,历史的页面上,或着墨沉重;或书写方正;历史仿佛在丛山峻岭中起伏,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在暴风骤雨中飞翔,在岁月侵蚀中屹立。
那伪满的功德碑虽然文字隽秀,但已经字迹模糊、龙蛇不辨,只能窥到民族的耻辱的阴影;那石雕的门楣,虽然双龙张扬、栩栩如生,但时代的车轮,已到下一个站台;那手工油坊的油锤,那富贵人家守墓的石人,还不都听过“寻常百姓”的辘轳摇响,还不都看过“文革期间”的“忠字舞”步;那不知记谁的残碑,那不知为何的器物……
该忘记的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也忘记了;能考究的不去考究,不能考究的似乎也不必考究;能留下名字的,即使留下了名字也无人关注,没有留下名字的就永远沉寂千古:历史总是这般无情的健忘——
忘记什么不应忘记历史,忘记什么不应该忘记耻辱,忘记什么不应该忘记那些为后人过上好日子而自己却从未过上好日子并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以及他们的精神……
残碑断碣埋荒草,莫若精神万古传。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