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把希望挂在竹梢上――记特困生陈培

把希望挂在竹梢上――记特困生陈培

2013-10-23 19:13 作者:李从容 阅读量:39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远远的,朦朦胧胧中,有个人影朝我这边走来。哦,是个背主偏的。唉,这里的农民真累,这么滑的路,还背竹片卖,听说才七分钱一斤,能卖多少钱呀?……嗨,管它干什么,反正不是我今天调查的对象,我走我的路。

报名那天下午三点过,孩子们都已三三两两地报了名,领着新书,蹦蹦跳跳地跑回家了,我们看样子没人来了,正准备收拾好,回家吃午饭。

“老师,您是教四年级的吗?”突然,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穿着破烂,满头大汗,浑身泥浆的小男孩。他双眼望着我,期待着我回答。

“是啊,你是来报名的吧?”

“嗯。”

“什么名字?”

“陈培。”

“今年多大?”

“11岁。”

“家住哪里?”

“东林社。”

……

“带多少书钱来?”

他一下子脸红了,低下头,小声地说:“没有。”

“学校规定:没有教书钱是不发书的。”

“老师,我今天没……没有钱,明天……明天给您拿来,好吗?今天您……您就把书发给我吧。”她用那乞求而又慌张的眼神望着我,手下意识地捏了捏手中那个旧书包。

看她可怜,我破格把书发给了他。他小心翼翼地把书装好,背着走了。最后消失在茫茫秋雨中。

第二天上课了。

“报告!”又是他,那个穿着破烂、满头大汗、浑身泥浆的小男孩,他端正地站在教室门口,期待着我的应允。

“进来。”

他径直走到我的讲桌前,在全身的破衣袋里摸了大半天,搜出一大把零钱,清了清,双手递给我,“老师,这是书钱,总共是十三元八角,你数一数吧。”

我手中拿着这一大把带着体温的钱,心里感到好沉好沉:山里的娃子就是不同,零用钱也攒起来交书费。

第三天已上正课了,可陈培的座位还是空空的。

“陈培怎么还没来?”我问。

“我去叫他的时候,她爸爸说他已经走了好一会儿了。”另一个同学说。

已经来了?到哪儿去了?去干什么了?莫非干什么坏事去了?莫非……我的脑子里打了几个大大的问号,决定弄个水落石出。

商州的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好几天,可商州人已经见惯不惊了。

第四天仍下着毛毛细雨,我早早地起了床,顾不上吃早饭,就去调查陈培。

我当了一个“便衣警察”,扮装成一个老农,戴上一个破斗笠,光着一双脚板,把裤腿卷得老高,一切准备妥当,出了门。

一路上,没遇见一个人影儿,太早。我沿着陈培来学校的小路朝陈培家走,我边走边想:我该怎样去调查呢?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在陈培家不远的田间装作一个看水老农,等待他出门,跟踪他。

远远的,朦朦胧胧中,有个人影朝我这边走来。哦,是个背主偏的。唉,这里的农民真累,这么滑的路,还背竹片卖,听说才七分钱一斤,能卖多少钱呀?……嗨,管它干什么,反正不是我今天调查的对象,我走我的路。近了,那竹梢上还挂着一个什么东西?摇摇晃晃的。是一个书包!他是谁?我定眼一看,啊?他!是陈培!我顿时明白了那一大把零钱的来历,明白了一切……此时,我真想冲过去,一把抢过他背上的那捆竹片,一口气帮他背到收竹片的地方。可是,这身装束,又该怎样解释?我终于闪到了路旁,让他的路。她低着头,光着脚板(脚上绑着草绳,这是这里的农民常用来防滑的一种方式,。)拄着一根木棍,小心翼翼地,深一脚浅一脚地,吃力地向前蹭着,一步一步……他从我身边擦过,并没有注意着路边站着的“老农”,只是用心地走着他的路……

我远远地跟在他后面,怕他摔倒。路上,他几次险些摔倒,都稳住了,看来他背竹片走稀泥烂路已经习惯,而我却栽了好几个跟头,满身是泥。快到收竹片的地方,我停住脚步目送她走了好长一段,想来没问题了,这才放心地转回学校。

在班上,我把这个“秘密”揭穿了,同学们都很感动,决定用行动老帮助他。有的决定帮他背一段路,有的决定帮他补课,有的……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陈培再也没有迟到过,一期结束,陈培的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百多元书学费也三块五块地凑齐了。

第二学期,陈培照旧背着竹片上学,可他的书学费却一分也没有交,我理解他家穷,小时侯的我不也和他一样吗?于是我没有去催,用自己的工资为他垫交了。

第三学期报名,陈培却没有来了,我又等到了下午三点过,还是不见人影。

第二天,我随着全校入学动员队伍去了东林社。

我们去了陈培家。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只见几户人家中间,有两间烂篱笆围成的屋,一间是厨房,另一间是卧室。厨房里有一个泥糊成的土堆,若没看见上面放着一口锅,还不知道那就是“灶头”呢。灶孔里的火燃得正旺,灶前横放着一截大木头,那算是板凳。屋里除了一张吃饭的旧桌子和一大堆干柴,其余什么也没有了。

屋内的主人是一对约摸三四十岁的夫妇,是一对地地道道的憨厚老实的贫苦农民。男的穿了一身打了许多层补丁的衣裤,最近被荆棘挂破的也许还未来得及缝吧,也有几处披着挂着的,肩膀也露在外面。他正坐在灶前烧火。女的大概是一位精明能干的贤妻良母,头发在脑勺后随便挽了一个结,腰上系着一根破旧而干净的围裙,正在煎包谷粑。

这就是陈陪的父母。

他俩见我们这些老师来,都很热情地迎我们进去,找出两条长木凳来,抹了又抹,擦了又擦,才叫我们坐。

陈培的父亲便很自然地和我们搭讪起话来,而他的母亲便依然去煎她的粑。

“真对不起,李老师,陈培上学期的书钱都还一分都没交。我们都拖得不好意思了,但没办法,去年受了灾,田里一点也没有收成,今年又买错了谷种,肥料又下多了,本来想把庄稼做好点,反而弄糟了。已经买了大半年的米吃了,现在还有一口袋多包谷能够间着吃些粑,你们今天早上运气真不好,正碰着吃粑。”

“吃粑正好,我们还好多年没吃过粑了,包谷粑很香。”一个老师说。

“差点书学费没关系,可这期也应该让陈培来读书呀。”我说。

“不是我们不让他来,是他自己不想来读,他说他在家背竹片卖,卖点钱来买米吃也好。”

“谁说他不想读?他昨晚半夜都没睡着,他悄悄告诉我,他说他很想他的同学,可能全班只差他一个人了,他还是想读书的,只是知道爸妈没有钱,供他们吃穿都已很不容易了。……”灶边煎粑的半天没说话的母亲也开口了。

“陈培真是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我说。

“是啊,他经常帮我们两个大人洗衣服,做饭,扫地,常帮我们干家务忙到深夜才睡,有时睡前还要拿书看看,说什么预习一下,明天老师要上新课了。”他爸又说:“但有时也不体贴我们,他看见新房子她表姐考上了大学,大家都夸她了不起,他就对我们说,‘爸妈,我以后也想上大学。’天啦,上大学!把我们都快吓死了,他没为我们父母想想,小学都供不起还上大学?”

上大学?我想起陈培有一篇日记曾提到过,他说:“老师今天给我们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老师叫我们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我们身边》,我想,我一定认她作我的妹妹,把他接到我家,虽然我家没有那种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也没有圣诞树,但我不会让他挨冷挨饿,我会上山背很多柴回来,做香喷喷的年夜饭给他吃。我还要卖了竹片好好存钱来读书,读完了小学又读初中,再上高中去考大学,将来当个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科学,让每颗谷子都长红苕那样大,一块田长满了谷子。农民都富裕起来了,再也找不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穷苦的孩子了。”

啊,多么善良多么崇高多么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啊!我仿佛又看到了他背竹捆的情形:……深一脚浅一脚,吃力地向前蹭着,一步一步……竹梢上挂着的那个书包,一晃一晃的……不!那不是一个书包,瞧,挂着的,那,分明是一个希望,一个梦!多么危险啊,也许,一不小心会摔得粉碎。他面前的道路是漫长而又泥泞的……

叶子

相关文章关键词

《把希望挂在竹梢上――记特困生陈培》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