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高原日记――西藏行

高原日记――西藏行

2013-10-23 17:48 作者:吴地子竹 阅读量:54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拉萨河的对面也是连绵起伏的山川,这里的山川层层叠叠、郁郁葱葱,与刚才飞机上见到的青海高原的?土高坡相比可就大相径庭了,它不禁让我想起了两首歌??《?土高坡》和《青藏高原》,也就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司机见了连忙说:大姐快别唱,小心缺氧!

(一)

八月是出行西藏的最好时候,我们来到了神秘的雪域高原??拉萨。一下飞机,好客的主人便给我们每一位客人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第一次碰到这种礼节,不知如何回礼,是鞠躬呢还是伸出手握手,大家不知所措,好在他们抢着拿行李,回礼也就蒙混过去了。

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市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刚上车接我们的援藏干部张秘书长发现我们只穿了短袖,便赶紧脱下自己的外套硬是让我穿上,说内地人到西藏千万不可感冒。我倒有点不以为然,秘书长说等一下就会见“颜色”了。

吉普车行驶在贡嘎机场到拉萨的路上,两边的景色让我们赞叹不已。

路的左侧是连绵起伏的山脉,不时也有大片的平原,平原上有西藏牧民的村落。那牧民的房屋远远望去就象古时代的茅屋,灰色的与泥土一样。秘书长告诉我们别看它外面这样里面可十分地讲究。我想象不出里面有如何地好,但那用泥抹出的墙,筑就的象骨牌一样的房屋,也许是它的原始,也许是它的敦厚让我们这些在城市里几乎呆的厌倦的人感到了一种原始的美丽!

路的右边是美丽的拉萨河,这是一条生命之河,河床时而宽时而窄,河水时而急时而缓,河面上时而有绿洲,似森林、又似草坪悠悠浮动着,我们不知道那绿洲是什么,可能就是常说的湿地吧。

拉萨河的对面也是连绵起伏的山川,这里的山川层层叠叠、郁郁葱葱,与刚才飞机上见到的青海高原的?土高坡相比可就大相径庭了,它不禁让我想起了两首歌??《?土高坡》和《青藏高原》,也就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司机见了连忙说:大姐快别唱,小心缺氧!

司机小蔡是汉族人,父亲是十八军的,出生在西藏,讲着一口西藏普通话。一路上他很好客又很自豪地为我们介绍起西藏的文化来,看得出他是十分地热爱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

车开到拉萨市的曲水县,秘书长建议我们看看曲水县城。汽车沿着县城转了一圈,最后来到了县政府所在地。这是一座带着欧洲风格的弧形建筑,中间一道弯弯的拱门,四周为江南特色的绿化。秘书长告诉我们,这个办公大楼是由江苏南通市援建的,一共用了将近两千万,这个建筑组合在拉萨市的一个县城也是首屈一指的。尽管它很现代,但对我而言却没有旁边那具有藏族特色的建筑来得更有韵味。你看那窗上花案绚丽的色彩,精湛的工艺,那金色门圈上带着酥油香的七彩门结好象在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侦见了都会心动。

大约过了个把小时,车驶进了拉萨市,上了四车道的金珠路。这金珠是藏语“金珠玛咪”的意思,意为解放军的意思。在我们这个年龄比较知道,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了句:“金珠玛咪呀咕哆!”,把司机小蔡给乐得哈哈大笑。秘书长叫我们看路两边的路灯,说这一盏路灯的价钱为一万元。我们注意到那路灯确实很气派,在我们那里也见得不多。金珠路两边的建筑也都是现代化的,路上行人也没有我原先想象的那样都是穿着藏服,这一切让我们几乎觉得这不是在拉萨,倒象是在内地的某个大城市,不免有点和想象中有一段距离。

住宿在邮电宾馆,进邮电宾馆的那条路是江苏援建的因此叫“江苏路”。小蔡跟我们说这“江苏路”质量是一流的,我们听了自然是十分地高兴。下车来到宾馆我才真体会到有点缺氧了,呼吸没刚才那么轻松了,脚下飘荡荡的,思维反应好象也不那么灵敏了。还好他们安排了我们三个小时的休息,大家便自觉地回房休息了……。

晚上七点,拉萨的太阳还没落山。我从被窝里爬起来,走到窗前,打开房间的所有窗子,窗外还是那么明亮,山川还和来时一样清爽,树叶还是那么油光光的。要是在我们家乡这样的天气人一定是十分的舒服,因为空气中的含氧量是最高的。可这里不同,现在这个月份是西藏氧气含量达70%,也是全年最高的。因此眼前的景色并不意味着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这时不由得对我们的援藏干部生起了几分敬意。

叫吃晚饭的门铃响了。晚饭就在宾馆的餐厅,餐厅是“汉式的”。秘书长说:藏菜你们不一定吃得惯,第一天还在适应期,这里的厨师是扬州人,菜做得很好也很干净。我们客气地说:简单点吧!秘书长点了两个主菜:“牦牛脸皮”和相当于甲鱼一样珍贵的高原淡水鱼,要了每人一瓶啤酒。秘书长说在吃“牦牛脸皮”之前先摸摸自己的脸,到明天再摸摸肯定会觉得又细又滑。他的话倒真的把我们的食欲都吊起来了。这时大家才真得感到有点饿了,差不多一天在飞机上还没好好吃饭呢。不过大家对喝酒有点心有余悸,秘书长说现在喝点酒晚上能睡觉,休息好明天什么事都没有了。即便这样大家还是小心翼翼地喝酒。酒至一半,来了两个藏族姑娘,她们按照藏族风俗为每一位客人献歌敬酒,歌声委婉甜美,犹如高山流水,没有一丝修饰,清纯的歌声让大家忘记了刚才的担心,居然大杯大杯的喝起来了。

这一天的确很疲劳,回到房间已有点精疲力竭了。第一次在高原过夜心中不免有些紧张,秘书长关照了很多,如吃感冒冲剂,开窗睡觉,不许洗澡洗头,晚上不许活动。紧张的气氛真的让大家似乎又有了“缺氧”的感觉,头微微发胀,眼皮也越来越重,一个个象“瘟鸡”一样,大家也就相互道晚安后各自回房休息了。

拉萨的夜晚很静,毕竟人口不算多,也许是我们的住处不在闹市区,不过我相信即便是闹市区也未免会有大声喧哗的声音,因为这里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氧气含量只有百分之七十,大声说话会耗大量的氧。夜里室外气温10度左右,房里开着窗与外面差不多,盖上一条薄被还显得有些凉,但是由于缺氧胸口好象已压了三条被子一样,呼吸有点累,我努力地控制自己平静下来,尽快入睡……

(二)

第二天,我们到当雄游览。当雄离拉萨一百七十多公里。早上七点我们坐着越野吉普车出了拉萨市,沿着青藏公路向东行驶。

道路很舒坦,与内地的一级公路一样地好。路的两边种着白杨,还有一些柳树,这里的杨和柳长得都不很高,但给人的感觉很浑厚,无论是树枝还是树叶里都隐隐地透着一股坚毅。这时天已渐渐放亮,迎着高原早晨的阳光,我们的车融入了这广袤的原野。无边的草原,无尽的山川,比想象的要美得多了。八月正是绿野茫茫,无论是山棱、沟壑还是草原都显得湿漉漉的。这情形让我想到了在草原驰骋的奔马,放歌的牧民,他们是那么地无限放纵!

终于我们见到了成群的牦牛在草原上,它们很悠闲,啃着草皮。远处是雪山,白得耀眼,让人眩晕。天蔚蓝蔚蓝的,好不清爽!情不自禁中我建议下车照相。走近牦牛觉得很亲切,但不敢靠近。我正好穿着大红茄克,牛是见“红”好斗的,刚蹲下便有一头公牦牛慢慢走来。我真有点害怕,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因我穿了一件红衣服,结果被一头老山羊盯着穷追不舍,我越是跑它越是追,虽然已是几十年过去了,还是有点心有余悸。于是就催着同事赶紧拍照。结果这张像还真成趣,那牦牛的嘴巴不偏不倚地对着我的脸,从照片上看就象是牦牛在吻我的脸,十分搞笑!回家以后我把这张照片放大放在了办公室里,来的人都说这照片拍得有水平。

司机小蔡说前面的路不好走,我说:“好,这才是青藏高原呢。”其实像我们这个年纪已不喜欢寻找剌激了,但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行驶你无法不冲动、不兴奋。

这里的路很简单,没有柏油,没有路牙,似乎就是沙石盖住了生长的草,形成了路。跑的车多了,路便坑坑洼洼的。在这段路上,我们的车经过了落差有半米高的路面,趟过了浸没半个轮子的河流,还不时地见到山体滑坡落下的石块,车始终在左右上下颠簸。路上车不算少,毕竟是青藏公路,载人的,运货的,当然最多的还是吉普车了,大多是去纳木措湖游览的。

当雄是个县城,海拔4000多米,县城规模尚可,建筑档次也不差。经过一路颠簸,有人感到胸闷恶心,连早饭都吃不下了。在县城简单吃了一点早饭,我们继续朝前走。

前面是一条很漂亮的沥青路,司机小蔡说:这就是通往纳木措湖的路。想到马上要到美丽的“纳木措”了,大家十分高兴,总觉得天又蓝了些、云又白了许多,似乎也没有在当雄时那样难受了。离纳木措湖还有5公里处是海拔5500米的高坡,车到最高处就可以望见那美丽的纳木措湖。纳木湖蒙语叫“腾格里海”意为天湖,海拨4718米,面积为1940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我还真没见过这么美丽的画面,远处的纳木措湖如同照相机上罩着滤色镜,碧蓝晶亮。它上连蓝天白云,下衬万倾绿野,美丽之极如同仙境。

不一会车来到了湖边。刚下车来到湖边发现天气突然变了,气温骤降。湖水巳不象刚才那么亮了,天空不再是蓝的了,白云也不知上那儿了,湖面的浪打起来了,以至于大家还来不及照相,黄豆大的冰雹就噼噼拍拍地打下来了。如此突然的天气变化,让大家都始料不及。

这里是海拨五千米的地方,下车时大家都觉得有点闷,也不敢大声说话和大步走路,现在冰雹下落了,气温又降低,再停留在这里恐怕大家都要吃不消,于是只能决定回到车上。湖边离我们的车虽不远,但因高原跑不快。好不容易到车上,浑身上下已湿透,这时大家又冷又喘,一幅狼狈样。想着刚才的纳木措湖是那么地美丽,瞬间就黑雾茫茫。如此变化多端的天气,我们这些人谁也没有经历过,大家感到十分地遗憾。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藏服要做成一个胳膊露在外面了。因为在高原只要太阳一出来就很热,天气不好了一下又特别地冷。就这样我们的吉普车带着大家的遗憾悻悻地往回开。不过大家还是安慰自己说这也是一种美丽的体验!

回程路上车再一次经过海拨的最高处,大家下车再一次回眸纳木措湖,惊喜的发现纳木措湖竟又恢复了它的美丽,没有风雨,静静的象个待出嫁的新娘。这时我情不自禁地用我全部的心和全部的情,举起镜头摄下这绚丽无比的美景。

2002、9、4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高原日记――西藏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