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天醉酒糊话教育(5)――教育官员篇
导读对教育而言,领导是否是行家并不重要,因为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所以,教育官员懂不懂教育并无大碍,教师懂就行了,只要给教育一个宽松发展的环境就够了。
中国的官场,几乎是实行“能上不能下”的“一官终身制”,也就是说,你能够混到一个级别(副科级以上),就成为所谓的官员了,只要你不犯严重的错误,就能一辈子都享受官员的待遇。不管你的水平如何,办事能力如何,管理水平如何,只要一上了官员这条“船”,就一辈子都是“官员”了。所不同的是,在这个单位呆几年,又调到另外一个单位再呆几年,一直到退休,似乎只要是的官员,你就是万能的,干哪一行都没有问题。
在中国,教育官员的位子也是个香馍馍。教育部门下属的职工较多,全中国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大概有18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只要一坐上教育官员的宝座,就成为万人之上的主,谁不羡慕?就拿一个小小的县级教育局长来说,其旗下至少也有几千人的教师队伍,是所有县级局长当中人气最旺的官员,其他的不说,仅凭这一点,就能让多少人的“敬仰”?姑且不谈国家每年对教育部门的那么多投入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就教育系统内部而言,每年的培训、招生、调动、招考、证件审核、职称评定、职务变换、个人名分等等,哪一项不让人趋之若鹜垂涎三尺?所以,如果你成为了教育官员,就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教育那些事儿。只要能够保平安保稳定保人气,抓住机遇,偶尔做好一两件事情让领导欣赏就行了,至于懂不懂教育的事情并不重要,中国不是流行“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吗?能够保稳定保大局你就有天大的功劳,再说,你今天坐在教育官员这一块的位置上,说不定明天就会被调到另一个部门任职去了。所以,对一个教育官员来说,要掌握的不是教育教学的规律,而是做好官员的本领,知道官场中的人情事故,这样才能适应中国官场的需要。
但是,作为教育官员,你不懂教育那些事儿可以,可是你要去到处指挥和发号施令的时候,对自己不太了解的事情,能谦虚一点吗?请大家看看下边的几个例子。
1、×日,一检查组到×校检查“两基”工作,组长非要查看学校是否执行新课程标准,目的是了解学校是否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和课时。当×校教导主任给他一张全校总课程表缩影时,他端详了一会,说道:“你们为什么不执行新课程标准?这课程表怎么这么乱。”主任心理暗地一惊,怎么会呢?这明明是我亲自安排的工作,难道真的有问题。×校长便走了过去:“领导同志,不可能吧!我们绝对是按你们的标准排的课。”他说:“必虎我了,难道连个课程表我都看不懂?”当×校长定睛再看时,原来他把课程表拿旋转了九十度,看上去有点乱啊。×校长发现了之后,马上说:“好吧,是我们的失误,今天下午马上整改过来。”因为领导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过校长们,凡是来检查的领导说的,哪怕他错了,大家都要接受而且态度要谦虚。临走之时那个看倒了课程表的领导还没忘记对×校长“嘱咐”一番这件事情。
2、×日,×县教育局全县教育系统大会上。当教育局检查小组通报一次下乡检查的结果,提到×校一老师未带教案本到课堂上课这一问题时,×局长作出了严厉的指示: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督促教师写好教案,从今天起,教师必须把备课的内容写在教案本上,不允许带任何教学工具书和教学辅助资料到课堂“照本宣科”。第二天,这一条规定便以文件的形式传遍了全县。
3、×日,“普实”督查组到×校检查“普实”迎检工作。当×校汇报完学校工作之后来,向领导们提出了学校在此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时,领导抢过了话题:“这没有什么商量的,困难大我们是知道的,但时间不允许了,你们必须在一个月内建成标准实验室,两个月内完成那所有的实验(含学生会操作相关实验步骤,会拟写实验报告等)和所有资料建设,这有什么难的?加班加点,就是停下其他的课来,也要确保‘普实’验收过关,这是‘政治任务’。”于是,×校大部分老师几乎几个月没睡好觉。但是,结果是值得欣慰的,因为该校的“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且成了“全省乡镇‘普实’示范学校”。
4、×日,×校长到教育局找×局长推荐自己的××管理改革方案,×局长对他如此说:“小子,这年头工作不是标新立异地“干”出来的,是“玩”出来的,知道不?少干事儿就少出问题,就凭你们那几个人就能把教育工作干好?还要操那么多心干嘛?给我保持稳定就行,知道不,稳定压倒一切。陈希同改变不了北京,陈良宇也改变不了上海,你们能改变整个教育吗?学着点吧!不要书呆子气啊!”于是×校长无语,离开。
……
教育部门是一项专业技术非常职业化的特殊部门。鉴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育官员理应由教育实践经验丰富,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在教育界享有盛誉的或较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或教育知名人士来担任,这样才能干好教育的事儿。然而在我国,占据教育官员之主要位置的有几个是从教师队伍中走出来的?不只是在教育界,在中国的官场体制中,只要是官员似乎就是全能的,就是历害的,就是很了不起的!只要是官员,似乎人人都是“孙行者”,昨天还是某乡镇长,今天就是某局局长;今天某局局长,明天可能就是某某主任、后天可能就是某某主席等等。不知是他们的能力和本领是真的超强,还是中国的官员真的好当!
慈禧太后说过:连官都不会当,那就是一个傻瓜。也就是说,连一个傻瓜也会把官当好?虽然这有点谎谬,但个中的讽刺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如今的社会现实是有技术的在车间当工人,没技术的在办公室做主任;会教书的当老师,不会教的做领导;能力强的干业务,能力弱的做头儿;能干事的累死你,不能干事的当指挥……这已经成为一种有趣的怪现象了。但是,起码车间主任和校长还在第一线,还懂得简单的流程和规律,不至于是一无所知的外行。
哲学上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吗?不过,对教育而言,领导是否是行家并不重要,因为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所以,教育官员懂不懂教育并无大碍,教师懂就行了,只要给教育一个宽松发展的环境就够了。再说,外行领导内行,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又不是没出现过,没必要大惊小怪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幸亏是外行领导内行,教师才有苟延残喘稍加歇息的机会啊!要是让内行来管内行,那教师还不知要遭受多少罪啊!俗话说得好“内行整内行,不整死爹就整死娘”,所以,让不懂教育的人来做教育官员,是国家政府对教师的体贴,似乎我们应该感恩戴德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