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屋边淌过一条河(5)

屋边淌过一条河(5)

2013-10-21 17:16 作者:小蚕 阅读量:3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回乡的时间是短暂的,匆匆的一瞥,匆匆的一个回首,我又回到了自己所在的那个世界里。可是这一瞥,这一回首,关于姑奶奶,关于姑奶奶曾经,现在,和以后的生活状况,就象一根绳一样,紧紧的牵动着我的心。

岁月,象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会不时的捎来一些东西,但也会不时的带走一些东西。当我们在一个自认为有价值的世界里沉溺太久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疏远了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些价值。我们的书读得愈来愈多,愈来愈厚,求学的路也走得愈来愈远,愈来愈长。渐渐的,家乡就成了窗前的明月,故人也就成了明月前拂过的纱。即使是偶尔回到家,也很少出门,碰见故人,竟成了一种陌生,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感慨或者惊诧。

遇见姑奶奶的那一天,她正沿着小路往河堤走去。河堤自从被姑奶奶家移去填河后,村里就把那一段修成了菜地,分给各户人家。看见姑奶奶,我不禁愣了一下,好些时候不见了,岁月真的在这代人的身上留下了印记。姑奶奶已经不是记忆中的姑奶奶,最明显的是她的头发分成了两种颜色,上面是白的,下面是灰的,白色的头发参差不齐的渗透进灰发里,就象是头顶开了一朵白菊花。漠然的遇见,一下子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干巴巴的蠕动了一下嘴巴。倒是姑奶奶特别开心,大声喊到,“回来啦!”“这次回来多长时间啊,多呆些日子啊!”好的,好的!”还在寻思着继续该谈论些什么话题。母亲刚好从屋子里走出来。“忙什么去呢!”母亲对姑奶奶招呼着。“豆田里的草上来了,去看看!”姑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用胳膊肘指向菜地的方向,我这才发现在她的手中,还握了一把小锹。“急什么,来玩下!”母亲说着就要回家去搬凳子了,“不了,不了,马上回来话又多了!下次再来吧!”姑奶奶摆摆手,脸突然苦得象个核桃,说话的音调也明显低了许多。“行行,那你去吧,注意休息啊!别太累了!”母亲和姑奶奶打招呼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旁边听着,只是这一句让我不太明白,什么叫做“回来话又多了”?正疑惑着,姑奶奶就说话了,“在家多玩两天啊!难得回来的!”从新提高的音调,让我意识到是和我说的,于是赶紧回应着。

等到姑奶奶的菊花头,在视线中渐渐的模糊,我向母亲说出了疑惑。母亲看了看姑奶奶的远去的方向,叹了口气说,当然是她媳妇了。我说怎么了,难道她们关系不好吗?以前好像挺好的呀。母亲说,有什么办法,人老了,不能做事了,当然会让人嫌弃了。听了母亲的话,心里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婆媳关系一直就很微妙,这话还真的不好说。

正在寻思着,母亲又说话了,“以前关系还可以,那是因为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孩子带得好好的,家务活做得好好的,地里的事情也做得好好的,要吃了锅里有热呼呼的,要穿了衣服叠得方方正正的。忙得过来还可以打点小工,补贴家用。可是人总有老的时候啊,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身体不中用了,做事不中用了,就会成为别人的累赘了。如果今天她媳妇回来看她地里的草没弄,回去又不知道会被骂成什么样!”

“怎么会这样呢?”母亲的话让我有点难以置信。其实在我的印象里,姑奶奶的媳妇还是挺不错,人长得不错不说,手也挺灵巧的,还会裁剪做衣服。我真的不愿意把她和恶媳妇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或许,她有什么难处吧。

“你不相信!”母亲的语气有点冲,显然是对姑奶奶有点抱不平。“她这媳妇,不讲理得很呢!”“怎么了?”我真的不相信岁月会将一个人改变得离了谱。“一天到晚钻到钱眼里去了!”“跟你姑奶奶他们要钱,姑奶奶说没钱。没钱?没钱就搜!翻箱倒柜的搜!姑奶奶没办法,说,我们又没有劳保,那点钱还要养老呢。再说也没多少钱,就几千块!”母亲竹筒倒豆子一般的说开了。“一开始说的还好听,你们要钱干嘛?我们会养你们老的。可后来见姑奶奶还不给,就翻脸了!”“养老?养老也不行,你吃我的,用我的,还外带私房钱?我们现在很困难,需要钱!不交出来就别想有好日子过!”“那姑奶奶呢?”实在忍不住了,我插了一句嘴。“有什么办法,只得给他们。自己养的儿女自己受罪!”母亲最后一个“罪”字,音调扬得高高的,余音拖得长长的。

真的没有想到这些年来,在姑奶奶的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直以来,我还以为她家过得挺好呢,却不知道苦水在关上门的一刹那,都倒回了她自己的肚子里。我的眼前总是出现,姑奶奶颤颤幽幽的从箱子底拿出那几张皱巴巴的钞票,一张一张的抹平,然后递到媳妇手中的情景。我知道那是母亲的话,在我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幻影,并不是真的,可是心里真的挺难受的。忙了一辈子不够,最后竟然连养老的钱也要如数交出,养老还成了一个未知数。这亲情让人想想都觉得心寒。和母亲之间,也陷入了一时的沉默。

“那钱已经给他们了,应该好了吧?”在心底里,我还是不愿意将事情想得过坏,过了好一会,又询问母亲。“好?”“呵呵!”“好什么好?”母亲自我解嘲般的笑了笑。“过了两天,话又来了,说你姑奶奶把家里的财气都给女儿了,所以女儿就有钱了!要他们向女儿收回财气。”“什么?”我差点没喊出声来,这世界上还有“财气”这个东西?这个“财气”也可以随便给人,随便收回?真是莫名其妙!而且怎么又女儿搭上了关系?

原来,姑奶奶的女婿是个手艺人,因为技术不错,被公司派到国外服了劳务,这样回来之后,就得了一笔丰厚的劳务费,然后就砌了楼房,造了新屋。老实巴交的人,一下子竟然比自己衣着鲜艳了,姑奶奶的媳妇心里就不平衡了,时间长了,心里堆集的多了,就全部发泄到老人的身上了,认为这一切都是老人的错。再加上老人年龄的增大,很多事情做得不如以前,就对他们愈来愈厌恶了,轻则挖苦,讥笑,辱骂,重则出手教训。母亲说,更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倘若姑奶奶对别人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就将他们关在家里不许出门。

“那姑奶奶有没有告诉她儿子啊?”在我看来,既然找到事出的原由,就一定有化解的办法,而姑奶奶的儿子就是化解这场矛盾最佳人选。“告诉她儿子?告诉了让他们吵架啊?再说,告诉了又有什么用,她儿子会帮姑奶奶吗?”母亲的问话,让我语塞了。儿子和媳妇站在一边,对付着老人,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生活啊。

“那去告她呀?”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假思索,我就冒出了这样一句。“告?”母亲头也不抬的说,“都是些定不上级别的伤,凭什么告?再说了,那是自家的儿子媳妇,告了也只是让人看笑话。”母亲的话,让我的心情陷入了一种颓废。我知道,在他们那代人中有一句“家丑不可外扬”,即使有天大的苦也得自己忍着,自己扛......

回乡的时间是短暂的,匆匆的一瞥,匆匆的一个回首,我又回到了自己所在的那个世界里。可是这一瞥,这一回首,关于姑奶奶,关于姑奶奶曾经,现在,和以后的生活状况,就象一根绳一样,紧紧的牵动着我的心。

姑奶奶的儿子媳妇食言了,他们没有执行自己当初向老人要钱时许下的承诺,养他们老,反而嫌他们吃的多,浪费粮食了。没有办法,姑奶奶就和媳妇分家了,儿子媳妇住在自己重新砌的新房子里,姑奶奶住在那个七架梁里。给了姑奶奶一块地,老两口就拿起农具,种了点稻子,种了点蔬菜,开始自给自足了。就这样,一个院子两个家的生活拉开了。倒是姑奶奶的女儿常常回来,不时的帮老人做点事,捎点东西,再劝劝他们。或许是这样的日子受得太够了,女儿每次回来,姑奶奶倒不是急着向她诉苦,而是一遍一遍的告诉她,要对自己的公公婆婆好,千万别象你的哥哥嫂嫂。

对姑奶奶的另一个安慰,就是她的小孙子,孩子这几年就象棵小树苗一样,不停的拔个子,现在都快超过姑奶奶了,学习成绩也不错。孩子是姑奶奶一手带大的,和姑奶奶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自从姑奶奶他们分家以后,姑奶奶的媳妇就不许孩子和他们在一起了,甚至不许孩子叫他们。但是孩子只要母亲不在家,都会偷偷摸摸的来看姑奶奶,和他们讲几句话。看着孙子灿烂的笑容,姑奶奶心里真的是个安慰,分家就分家吧,不养老就不养老吧,能这么偷偷摸摸的听见孙子的叫唤,看到孙子的笑脸也可以了。只要不吵架,不找茬。

家,就这样分了。儿子媳妇在新房里另起炉灶,公公婆婆在旧屋里做饭生火。儿子媳妇杀鸡宰鹅,公公婆婆豆腐青菜。儿子媳妇进出前门,公公婆婆后门入出。婆婆媳妇行同陌路,孙子奶奶隔窗相望。日子如斯,波澜不惊,日子倘若真的如斯,也未尝不是件乐事,可是日子,他会日日如斯吗......

好相处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屋边淌过一条河(5)》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