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远行
导读:进了校门,孩子坚持自己背行囊。硕大的包裹,在他稚嫩的双肩上特别打眼。孩子回头看看我,大声说,“妈妈,回去吧,我能照顾自己。”轻轻挥动他高举的手臂。
孩子第一次远行,是在四岁那年。爷爷带着他去看远方生病的姑母。临出发前,我给他准备了很多东西。毕竟孩子是第一次离开家,怕他渴着,怕他饿着,怕他冻着,吃的、用的、玩的、穿的一股脑儿装上了满满的一大包。行囊是满满的,连叮咛也是满满的。孩子的目光里掩饰不住兴奋与盼望,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脱离妈妈的限制,第一次去远方,那份新奇刺激着孩子的神经。
送孩子上车,我是千叮咛、万嘱咐,如天下母亲一样,唠唠叨叨说尽了所有的担心。“妈妈,知道了。”孩子的眼里分明是不解,一向豁达的母亲为何变得喋喋不休?车开动的一刹那,我看见了孩子摇动的手臂,稚气目光里的不舍。泪水涌了上来,模糊了我的双眼。“一定要听话哟,不要到处乱跑。”我的声音随着汽车的尾气,飘散在风里。
一周的时间怎么会如此漫长,长的我无法用任何物件计算。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会向路口车来的方向张望,注视下车的人流。黑夜降临,我的心仿佛一下子被掏空了。思念,像路旁的野草一样疯长。没有了孩子的欢笑,家,显得特别的冷清。我几乎什么也做不了,很多事情,刚拿起又放下。满脑子都是孩子可爱的模样。孩子的一切,我都放不下。毕竟孩子是第一次离开我,他要是渴了、饿了、冷了怎么办?即使有他的爷爷在一起,我依然放心不下。走路的时候,孩子会不会磕着、碰着,会不会小心看看马路,会不会留心车来车往?
有时,我也暗暗嘲笑自己。爷爷是疼孩子的,孩子与爷爷在一起,自然会得到很好的照顾。有什么好担心的?真的是庸人自扰。
直到孩子平安归来,我那颗悬着的的心才算落下。我抱着孩子不停地旋转,使劲亲吻孩子的面颊,弄得孩子大笑。我仔细端详孩子,除了黑了点,孩子没有太大的变化。“姑奶奶那儿好吗?”“好。就是没有妈妈,没有大白、小白。我一到晚上就想。”大白、小白是孩子养的动物,也是孩子的玩伴。一只珍珠狗,一只兔子,憨态可掬,十分可爱。我明白了,孩子的远行里,还有对家的深深牵挂。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第二次远行,也是一周的时间,那年孩子十岁。孩子参加了夏令营,有老师带队,不让家长同行。我给孩子准备了行囊,装好了吃的、用的、玩的、穿的。孩子将包打开,从里面拿出玩的东西。我笑了笑,没有坚持。
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我给了孩子30元钱,一部手机。虽说有老师带队,也难免出状况。有点钱,孩子就可以不怕掉队,自己打车找回去。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电话。
送孩子去学校,一路上我反复问:“妈妈说的,可都记住了?”“记住了。妈妈,你都说了N遍了。”我和孩子相视一笑。
进了校门,孩子坚持自己背行囊。硕大的包裹,在他稚嫩的双肩上特别打眼。孩子回头看看我,大声说,“妈妈,回去吧,我能照顾自己。”轻轻挥动他高举的手臂。
第一天晚上,我就接到孩子的电话。“妈妈,我们已经到目的地了。”电话的那端是一阵嬉闹声。“好的,妈妈知道了……”本想再嘱咐几句,嘟,电话很快被孩子挂断了。
之后一连几天都接不到孩子的电话,我的心里特别着急。打老师电话吧,觉得不妥。这么多家长,都这样,让老师怎么办?何况临行前,老师还一再保证会好好照顾孩子。
在焦急不安的等待中,第六天傍晚,家中的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孩子打来的。“妈妈,明天我们就要回家了。”“你让妈妈担心死了,这些天都没电话。”“妈妈,那可是长途带漫游哦。还有,要是打多了就没电了,今天还怎么告诉你呀,所以我关机了。”小小的孩子已经懂得了思考。看来这次远行,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孩子归来的时候,我发现尽管孩子黑了、也瘦了,但却精神饱满。“妈妈,你看我是不是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孩子满脸微笑。“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随手递给我一枚胸针,做工还算精致。孩子知道送我礼物了,我很感动。几天不见,孩子的语言里没有了过去的稚气。我抱抱他,比过去结实了,我已经明显感到有点儿吃力。我才意识到,孩子是长大了。
今年暑假,孩子第三次远行,说是为十六岁的生日献礼。没有任何人陪同,他独自一人随团旅行。临行前,我照例要为他准备行囊。孩子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再说,我需要什么东西你也不太清楚。”也许,孩子是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我不免觉得有点儿失落。
出发前,孩子对我说,“妈妈,我走了。你不用担心我,到了我会给你电话。该怎么照顾自己,我懂。”他轻松地背着行囊,迈开大步走出家门。孩子的海拔已经过了一米七,他已不再是那个过去的小毛孩了。望着孩子的背影,我轻轻地叫了他的乳名。孩子回过头,朝我笑笑,有力地挥动他的臂膀。
每到一处,孩子都会给我短信,告诉我他的行踪。偶尔还会给我电话,说是为我拍下了一些好的景致。
晚上的时候,我也会想孩子,可是却不如前两次那样强烈。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孩子回来了。风尘仆仆的,还来不及坐下,就开始给我们讲他的旅途见闻,还附带他的感受。给我们看他拍的照片,讲解拍摄的过程,讲述一些人文景观的掌故。
孩子,你可知道?你的每一次行程里都有母亲深深的牵挂。孩子,你就是天上飞翔的风筝,线在母亲手里,你飞得再高再远,永远也离不开母亲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