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 品味茱萸峰

品味茱萸峰

2013-10-24 12:50 作者:然野 阅读量:24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茱萸峰,又称小北顶,海拔1304米,因生有茱萸而得名。它是云台山最高峰,还因唐朝药王孙思邈,来云台山采药并在此居住而享誉,又因洞口有株二十多米的红豆杉而神奇莫测。

沐浴了云台山的山水,总觉得还缺憾点儿什么,自己也说不清。

晚上,在一处农家小院里,吃罢了云台山特产------顿鸡头参,似乎悟出了什么,躺在床上,揉揉发疼发胀的腿肚子,信手翻开了随车带来的唐诗三百首。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映入眼帘,激起情感。于是,我们第二天的行程被更改了。

去看看诗人吟咏下的茱萸峰吧,去体会一下诗人的意境吧,难得来一回,不去看看,留下遗憾总是不好的。

景区内的车子是不错的。崭新的大巴车,载着观光客出发了。导游在车上说:我们经过的“叠彩洞”,这是本地山民的智慧结晶,在高耸入云的山里开出的一条“天路。”果是名不虚传,山与洞相连,U字形的路,在洞内盘旋,车内的人,看得眼花缭乱,身子在车内左摇右晃。出的洞来,窄窄的公路让人目眩,坐在车外手的人,吓得往里蹭。

树木,白云,野草,在脚下;朦胧,山崖,蓝天,在头顶。

惊的人一身冷汗,吓得人满是鸡皮疙瘩。终于,一个平台出现了,从导游图上看,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

怎么说那,满目青翠,郁郁葱葱,天然氧吧,遮天蔽日。只见一条幽径向上飘去,似是登天的云梯。

又见王维。只见诗人的塑像飘逸盎然,不动间,似指点江山,看似近前,还得螺旋而上,近在咫尺,仰视瞻仰。

我们的脚下是凤凰岭。沿阶而上,除了树还是树。只觉得草木的清香扑鼻而来,只觉得呼吸的频率清新舒畅,只觉得视觉的满足不言而喻。

路在延伸,平而缓,鸟儿鸣叫,脆而亮,林荫深处,疏而密。抬头仰天,树荫遮处缕缕阳光;忽而见天,几丝白云再游走;忽而蔽日,只见林木在遮天。

这里的植被太好了,这里的草木太繁了,这里的品种太多了。

野杏树,野桑树,野葡萄,野山楂,野山桃,野花椒,野胡桃,更多的是栎树,粗皮栎,细皮栎,还有那连翘树,满山遍野。在山坳里,它们争着往上长,贪婪的吸吮着阳光,把个野花野草压在最底层,变得又黄又瘦又无奈。

白的花,红的栌,蓝的草花,在默默开放;一丝风,一缕光,树影婆娑,在伴随路径。我们在林的怀抱中踱步,我们在树的海洋中穿行,树叶刷刷,激起几多赏山意,虫儿唧唧,唤起几多踏山情。

欢声笑语,触景生情,虽是爬山,步履轻盈,几次小息,几多赞叹,小径尽头,豁然开朗。

一小块平地,赏景极佳处。村庄河流尽收眼底,放眼望去云雾茫茫。看那重阳楼,巍峨壮观,望那真武观,云遮雾障,人间仙境凭空而来,我行我素恰似神仙。

茱萸峰,又称小北顶,海拔1304米,因生有茱萸而得名。它是云台山最高峰,还因唐朝药王孙思邈,来云台山采药并在此居住而享誉,又因洞口有株二十多米的红豆杉而神奇莫测。

我们静下来,品悠然仙气,情致所系,还在此打了几套太极拳路。此时此刻,再吟诵诗人诗句,一丝伤感由衷而来。书载:茱萸,辟邪去疫,早在唐代,每当重阳日,男带红布缝制的茱萸香囊,女佩茱萸枝杈,祈福平安。诗人看此情形不得归家,可悲可叹!

云台观的悠悠钟声传入耳际,我们,沿着下山路走去,回首望,茱萸峰云遮雾罩朦胧愈深。别了,茱萸峰。

月华

相关文章关键词

《 品味茱萸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