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九曲十八弯
导读:随处听,到处探,人们说,到了武夷山,看的就是九曲十八弯,否则就是白来。人们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难道武夷山真的九曲十八弯?事实让我看到,真的是九曲,真的是十八弯!
这里是冀北的苍茫雪原,那里是闽北的四季如春,这里有长城长,那里有武夷山,同是世界遗产。
冬的降临,有些偏沉的不顾南北,南方绿,北方白,鲜花雪夜相对应,而时令是黄河流域产生的中华始祖制定的,看来是过多的倾向于北方的四季分明了。谁知一介冷暖是这样的小,泛泛华夏是那么的大,一个大槐树下的迁徙,一个闽越民族的聚集,一条航线,两个多小时的航程,就拉近了相互的距离。时间倒置,恍如隔梦,就这么快,就这么神奇,一个季节分冷暖,把人与现实联系在一起。
还没楞过神来,已经到了闽北的武夷山。
在我的心目中,除了五岳,似乎还有五夷山,懵懵懂懂的记忆里,南国的武夷山在华夏的名山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网上一查,可了不得,桂冠一串一串的,北有泰山,南有武夷,北有孔子,南有朱熹,儒家百态,不一而足。还没去,一层迷蒙的面纱已经罩在了探索者的头上。
去过了,就有感触,亲临了就有发言权。走马观花,管中窥豹,说不上了解,谈不上观感,总之,一介武夷山山水把人搞得文字羞涩,方块字无能,语言退避,文章难描。如果说,冬天的季节一下子把人带入了两个世界还得有适应的过程,那么,武夷山的风景就是那让人换季的灵魂。
走到哪儿,都得找到可看的精华,这是旅者的责任与希望,要不然,枉费一番心思。凭着一番朴素的情感来到了这里,扫描了这里,亲历了这里。
随处听,到处探,人们说,到了武夷山,看的就是九曲十八弯,否则就是白来。人们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难道武夷山真的九曲十八弯?事实让我看到,真的是九曲,真的是十八弯!
那山,那水,那天做合一,真的很神奇;那水,那山,那山青水秀,真的鬼斧功。山环水绕,山随水势,山涧溪流,山映水影,山停水动,山在水间,山就是水,水就是山,合二为一,刹那融合。
山不能少水,水不能缺山,山水合一,水山缠绵。少山水缺灵性,少水山缺灵感,壮丽,灵秀,沉稳,俏皮,是那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九曲十八弯,一曲一弯,弯弯锦绣。
我觉得,临高看十八弯,视野大气,有王者阅兵之感,青山锦绣,郁郁葱葱;再觉得,登高观十八弯,一览无余,有神清气爽之慨,小中见大,溪流弯弯。
看群峰在脚下平生一种豪气,观溪流在眼底顿感江山万千。站得高看得远只能凭高处,赏美景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石凿就的阶梯,人为安砌的栏杆,光滑的山体,眩晕的岩壁。从下看,人在天上许许挪,从上看,人在天路慢慢行。云雾飘来似乎南天在望,山岩裸露感觉还在半山。“天游”的感觉不假,脚踏实地才是最真,值得一说的是,这里是武夷山的天游峰,是登高武夷山的一个必游景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真的是恰如其分,到武夷,天游峰是一个必去的景点。它海拔不算高,缝长岩茶,翠绿簇拥,丹霞地貌,人造天梯,四肢攀爬,惊有收获。与其说这是一个勇者的规则,倒不如说是游武夷山的一个大胆游戏,不临高,是体验不出这种胜境的。
坐竹筏,赏武夷九曲十八弯是在惬意不过的了。高处览胜,筏飘看景,视线层叠,武夷锁定。武夷溪流将近十公里。说得明白些,就是坐上竹筏沿溪观景,武夷山的所有精致景点都在沿溪之列。
十来根武夷山产的粗大竹子,经武夷山人的加工,做成了武夷山特有的宽大竹筏。细看,头尾翘起的地方还有火烤烧焦的痕迹,大多数的竹筏上面有六个固定的竹椅,人们上筏的时候,可以自买一双塑料鞋套,为的是免湿鞋。当然还得穿上橘红色的救生衣,千万记得,得给艄公小费,不然这一路的欣赏可能要打折了。毕竟本地的艄公讲解是俏皮的,深入浅出的,有些时候还是带着现代色彩的。
武夷山的标志是玉女峰。筏漂的时候看得最真切,那孤耸的山峰,美轮美奂,亭亭玉立,山峰的顶部长着令人狐疑的植物,就像玉女的发髻,听着艄公的讲解,倾听一个爱情的故事,品味玉女的情怀,就像回到了原始的卿卿我我。
沿溪的景致数不胜数,什么三十六峰七十二景,曲曲游人醉,环环逗发声,外地人不经艄公解释俨然还是云里雾里。经艄公俏皮的嘴一说,还真的赏景有佳。这溪流,弯弯曲曲,这溪流,深深浅浅,时而翻浪花,时而平如镜,时而鱼翔浅底,时而鸟飞山涧。艄公的蒿,插在浅浅的溪底,嘎啦嘎啦的响,到了水深的地界,竹排鱼贯而行,两岸青山淡淡俯视,捧腹的故事,古老的传说,现代的笑话,竹筏已过万重山,
山青,水浅,山绿,水深,水浅翻浪,水深静谧。一路山水一路画,一幅美景山水中,我去过桂林,品味过漓江的美景,我来到武夷,浅尝了武夷的秀丽,它们都是山水画,都是画里的山水,我们都是画中的人。
这一溪水路,这一路青山,这武夷山的精华,让人如痴如醉;这武夷胜境,这山水依情,这冬日的武夷山,令人魂附仙山。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