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情结
导读我觉得现代的文学风雅之路实在艰难,后武侠时代虽然正在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但是,武侠毕竟有点精疲力竭了,它的招数都已用尽,他的面具尽数被揭开,似乎难又大的创新了。
因为读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于是就醉到了心灵里。如下几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庐陵欧阳修也。简直就化作了血液和氧气,被我伴以高度的快感吸收了,成了我灵魂的一种元素了。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知识分子清高自信的灵魂世界。
这就是要学会在内心里生活,这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一向为文学艺术界的人所推崇。而怎样证明你在内心里生活过呢?那就是呈现在笔端的文章。大凡常做文章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的出炉经过很多的工序,从观察发现到情感的酝酿,再到查找资料,写出初稿,反复修改,最后定稿等等,这是智慧的创造过程。如此繁琐,考验的是一种文化艺术的痴念,怪不得欧阳公因为文章而自得,自得得实在有理。至于陆放翁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是指一个人早已跨过了艰苦积累的阶段,达到了浑然与天地成的境界而已,强调不要过分雕琢,要顺乎自然而已。
我一向喜欢附庸风雅,尽管自己并无风雅之处。我认为风雅至少有三种境界:其一,最为直白的就是爱读书或者也把玩琴棋书画,一书生耳,或者书生气十足,这便是略有风雅气量了。如果一个人讨厌书籍,我想他很难具备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的。其二,就是做事风雅,除了读书外,凡事讲一个文化品位,寻觅其中的精神内涵。这样做事,就会别有一番感触,有时往往是触及灵魂的。其三,就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文化生活和个性品质。这种人的文化底蕴极深,他已经形成了坚定不移的文化道德理念,他的一切都是要奉献给文化事业的。古今中外的大文学家,莫不具有无法割舍的文化情结。正如鲁迅先生那样,他是把文化作为拯救民族灵魂的必要手段来看待的,这就是真正至上的风雅。而我以为,那些只求唯美、只求孤芳自赏的文化做派只能算做小风雅。一种高明的思想和艺术是无法遮掩自己的华光的,他在照亮自己的时候,免不了要照到别人身上去。或者它在照亮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就被照亮了。因之,我对欧阳修公很是神往。他的自况,显示了一个封建士大夫济天下的博大胸襟。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至高的文化品位,能写出一流妙文的,非欧阳公莫属呀。
而时下的文学却要颠覆这种风雅,现在是流俗的时代,是文字游戏的时代。在电脑上写东西,并不必须做大脑的深刻思考,只要跟着感觉走,在文字的拼凑中,就能够成文章。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让人过目不忘,而是让人“过目就忘”。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只是一些营养极少的零杂食品,无论是怎样的巨著,也只是美女们为了减肥又要满足味觉和快感,再就是让胃觉得满意的东西,对于其营养价值,则是忽略不计了的。
我觉得现代的文学风雅之路实在艰难,后武侠时代虽然正在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但是,武侠毕竟有点精疲力竭了,它的招数都已用尽,他的面具尽数被揭开,似乎难又大的创新了。还有神秘文学的兴起,执意要跟现代科学唱对台戏,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用魔法征服了世界人民,可是多数人的生活毕竟不是在做魔法。
一种文化传统被暗暗遗弃了,一种风雅的气质被遗弃了,现代人盛行的就是做秀——虚假的风雅,我怀念那种纯粹的风雅。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