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入学过渡期探索幼小衔接新途径
关注幼儿入学过渡期探索幼小衔接新途径
(提纲)
包钢幼教处属企业办园,下设十四所不同规模的幼儿园,幼儿园从创办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现有幼儿3700余名。在办学方面,一直有较强的办园实力,在内蒙享有较高的声誉。近些年来,幼小衔接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使孩子们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已成为教育部门普遍重视的一个话题。三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幼小衔接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取得了许多经验,希望能给其他幼教同行以借鉴。
一、对幼儿过渡期的认识和了解
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过渡被称为过渡期,过渡是幼儿在小学这一新的学习环境中摸索与适应的过程,直到孩子适应新的学生身份为止。这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幼儿在过渡的过程中,面对环境上和身份上的转变,包括: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活动、新的人际关系、新的规范和期望等,幼儿对这许多的转变,需要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直到合乎社会、教师、家长和幼儿自己对学生身份的期望。过渡期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时间的长短要看幼儿本身的物质和转变的幅度,影响因素还包括家庭生活经验,教育机构的经验,新学校环境的过渡安排和期望,以及家庭、学校的联系。
二、对幼儿过渡期将面对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通过三年的跟踪调查,回访毕业幼儿、家长及学校教师,我们了解到影响孩子过渡期的方面其实很多:
1、生活作息的改变
2、学习要求的不同
3、情绪和感受的不同
4、学校的常规及规则的不同
5、课程设置的变化
6、教学方法不同
7、生活常规和自理方面的要求不同
8、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
9、家长的参与程度不同
三、总结三年来包钢幼教处幼小衔接的途径和做法
(一)出台包钢幼教处大班教学改革细则(略)
注重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调整等作了明确的要求。
(二)师资培训,发挥集团化优势。
开展14个幼儿园的大班教师的集体备课,经验交流会等
(三)制定园所幼小衔接计划,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实施计划
活动一、美好的幼儿园生活
活动二、快乐对话—哥哥姐姐眼中的小学生活
1、邀请毕业的优秀小学生和大班小朋友对话;
2、实践活动: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并在时间上也进行了调整。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三姿训练,早读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三、我要上学啦—主题活动周
1、谈话
2、情景表演
3、快乐小学生资料收集
活动四、走进小学—大班幼儿进入学校参观
1、观看升旗仪式、课间操
2、参观校舍、班级
3、绿色操场—自由活动
4、快乐的体育课
5、回园后的讨论
6、绘画活动“我心中的小学”
7、班级区域活动
活动五: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做好家长培训,形成教育合力
1、家长讲座:《孩子入学---你准备好了吗?》
2、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按时送孩子,给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的好习惯,等。
3、在班内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在走廊开辟“环境创设”和“家长配合”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4、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5、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请已毕业的幼儿家长介绍幼儿刚入学后的经历和教育经验。
活动六:告别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
(四)加强生活管理--做有准备的幼儿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培养
·严格作息制度做到按时来园,不迟到。
·学会独立的生活能力,照顾自己。
·加强班级管理。评选班级小干部,轮流为大家服务,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扫地,擦桌椅,学会做值日生工作。
2、培养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鼓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拖沓。
·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规则意识,锻炼意志品质。
3、关注幼儿情感的发展
·开展一些竞技活动,帮助幼儿认识自身的优势、兴趣爱好,分析活动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自信。
·教师的教养方式有所改变。对幼儿的评价,做到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对幼儿不良的行为要予以批评。
·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有问题相互协商解决。
4、制定培养具体内容
·认识课程表,根据课表做课前准备,下课收拾用完的书本,放学整理书包。
·课间活动如何安排,自由活动的安全教育。
·如何记家庭作业,学会向家长正确传话,按时完成作业。
后记: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工作,不能单方面的强调幼儿园的工作,这需要相关教育机构、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与努力协作,只有全体达成共识,幼小衔接问题才能得到作根本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