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金城山
我老家在金城山,村名叫顺天寨。老屋四面被山包围,就好象在盆底,只在南面有一条油路经长田乡到顾县然后通往祖国各地,东面是黑山,西面是凉风崖,北面就是金城山。
金城山位于南充、蓬安、岳池三县交界处,是天下七十二佛地之一 ,于1991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苍茫欲滴翠,曲径幽幽几度回,恢宏寺庙古风在,寻奇探险莫忘归”。景区内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植物种类繁多,到处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主峰金城山海拔824米,是川东北名山,风景独具,色尤清幽。林间藤蔓缠绕,荆棘丛生,幽幽松林、茫茫竹海,九十九险峰,四十八奇洞,三十六清泉。钟声古刹令人难忘。“金门锁雾”、“龙泉插剑”、“抱扑晒经”、“宝莲圣灯”等景点让人流连。/
上得山来,映入眼帘的是张爱萍将军所题“金城山森林公园”几个大字,抬头仰望,巍巍铁塔矗立山顶,漫步林间,石径小道幽深静谧。前行百米,“小西天”佛像栩栩如生。沿石径拾级而上,便到陡寨门,为通向金城山顶的第一道关隘,寨门右侧岩壁镌刻着明万历四十六年功德碑。传说此门及寨堡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所建,牢固的寨墙反映出义军的豪情与斗志。再上就至“广福门”,相传内藏金粟万石,有金马拉磨,侧耳倾听能闻的霍霍磨粮声。复行北去可入“神仙洞”沾仙气,体会道家的悠闲与超脱。洞顶便是“晒经石”,据说东晋道学家葛洪曾在此修行,著有《抱扑子》等经书,每逢阳光灿烂之时,便将经书一一摊开,放在洞顶巨石上晒,以求得到真经。过林场,穿竹海就到宝莲寺。寺庙始建于唐,历经兵燹,清代重建。庙宇前、中、后三殿成梯形。落落大方的穿房架支撑着重檐歇山式屋顶,殿堂古朴典雅,院内钟声在林中显得格外空灵。“宝莲晨钟响三县,三县鸡鸣应金城。”钟声、烛味、香灰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出寺沿山腰东行,一片较大的松林坡展现在眼前,松树参天耸立,阳光从松树丛中漏射下来,树枝斑驳,风摇影动,使松林坡倍添生机与活力。爬过近800步台阶,登上观日台,只见漫山的杜鹃星星点点,摇曳的松林波涛滚滚。极目远眺,阳光照耀下河流蜿蜒曲折,近处的山峦、梯田清晰可见,错落有致,呈现于林间远远近近的房舍,使人想起“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观日台下是“打子洞”,按照北方石窟寺建造,洞内雕刻了佛、菩萨、弟子、力士百余尊。有数尊送子观音石雕像。传说旧时有不少善男信女到“打子台”,用铜钱掷入石斗小洞,以求观音菩萨赐生贵子。“昔日打子祈神佑,今朝投石寻雅趣。”沿铺满松针的石径路前行,来到“南金门”,一为“南京门”,属景内“四大奇观”之一,一道天然石缝,上端被一巨大磐石将峡口牢牢锁住,下端有两道石门,登南京门,春可看漫山杜鹃,夏听滚滚松涛,秋高气爽,极目远眺,嘉陵江蜿延于天际。这里有游金城山记石刻,乃清代蓬州李昭撰,因年代久远,岩石风化脱落,文字残缺不全。 此外还有卧佛岩、白云岩、老龙洞等景点也会让你有耳目一新之感。
“岳池风光如锦绣,金城山色更清幽。”金城山风景优美,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左右。金城山山峰俊秀,树木繁茂,森林面积3000余亩。有乔木、灌木、藤萝、竹类和花草等多种植物资源,有松、杉、柏、扬、柳、油桐、映山红、棕榈等树种,有檀香木、银杏、杜仲、香樟等珍稀林木,还有松脂、茯苓、半夏、麦冬、粉葛、山药、鸡血藤、首乌、益贝母等多种中草药资源。被植物学家称为“古生物活化石”的凤尾蕨等蕨类植物遍布山崖间。林海、险峰、奇洞、清泉、古刹构成一幅幅令人留连的自然图画和人文景观。山中的松林、险峰、奇洞、石刻让人留连忘返;山里的菌子、地瓜(一种匍匐于地的藤蔓植物,割下来可以作牛饲料,晒干可作燃料;春天有果实结于茎上,有的埋藏有泥中,有的裸露在外,到了六月就可摘来吃,香甜可口)、猫耳朵、酸枣让人回味无穷;山中清泉让人心旷神怡,山中的传说让人心生向往。新建的金城山庄、松韵山庄、峡山红别墅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食宿需求,是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度假疗养、科学研究、摄影写生、举办各种会议的理想之地。如果你有兴趣和时间,不妨到此一游,我将热忱欢迎你的到来。
雨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