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3)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3)

2013-10-23 13:44 作者:姑苏沧浪 阅读量:44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三、绵汶线上一路翻山越岭,“惊魂动魄”向汶川挺进

“5·12”大地震一周年了,汶川。一年后的5月,变的是四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她的美丽容颜,不变的是爱让我们凝聚在一起的无穷力量。汶川,北川,青川,都不是忘川。让我们轻轻地伸出手,触摸这一周年,触摸那一片震动世界的大地。

两天来的2200公里,沿着无锡援川的路线挺进。横贯河南,经过陕西,穿越秦岭,踏上四川这一片震动世界、震颤人心的大地,我的心情越发沉重。曾在进川途中的秦岭服务区,我们碰见了山东济南时报特派记者黄智义等同仁,我们告诉他们是无锡的记者和志愿者,此次去四川慰问。我们5辆越野车体上写着的“望川十日,让爱延续”的大字将大家的心凝聚一起,我们在秦岭服务区合影留念。

5月5日下午我们到达绵阳、5月6日中午作客北川擂鼓镇“吉娜”羌寨,下午一点多,我们沿着绵汶线向汶川县城挺进。一路随处可见倒塌的废墟和山体滑坡,一路随处可见正在新建的家园,这象征灾难的悲伤与坚强的新生的变化让我十分惊诧。

也许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沉重,也许目睹过才明白什么是惊悸。绵汶线——绵阳到汶川这条翻山越岭的路本不应该叫路,车队行进期间,刚好赶上下雨,路面湿滑,驾驶员稍有不慎,就有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的可能,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悬在嗓子口。我和娜·摩丹张黎明总经理及无锡电台新闻频率现场连线直播的记者方菲、播音员小丽乘坐在“机器人”陈旭(无锡江阴志愿者)驾驶的尼桑途乐越野车上,亲身经历了一次次惊险、亲身感受了在深不见底的悬崖边爬行时魂飞胆颤的考验,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绵阳到汶川,这条路程仅仅200公里却令人“惊魂动魄”的山路,我们的车队足足爬行了八小时之久。行驶途中随时都可能遭遇山体滑坡、山石滚落,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坠落悬崖绝壁、坠入山谷深沟的死亡威胁。无疑,这不仅是对驾驶员驾驶技术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全体成员心里素质的考验,车队就在这样的山路上艰难爬行,每前行一步,都会令胆怯者魂飞魄散。

如果说坚强是一双不断向前迈进的双腿能解释一切,那么这双腿放大到车轮穿越地震带,它可以让我的人生变的更值得回味。经过风雨的洗礼,脚下的道路在延伸,它激励我们一直向前,向前……

汶川,在整个“5·12”汶川大地震中是一个不大的地震灾区,却获得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最大的爱。如果说“5·12”汶川大地震让灾区遭受了灭顶灾难,那么,大众播洒的爱是直取震魔的利剑,是排山倒海的勇气,是温暖汶川的生命方舟,是抵达精神世界的伟大乐诗,是讴歌中华民族团结坚强、爱心凝聚的一曲长歌。

地震残酷无情,人却有情有义。“5·12”汶川大地震伤害的是灾区人民的肉体和心灵,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同心协力、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凝聚在他们的身上,铸就了他们的灵魂,灾区人民的脊梁依然坚强挺立;“5·12”大地震让灾区人民失去了无数的亲人,但灾区人民活下来的人血浓于水;“5·12”大地震让灾区人民失去了美丽的家园,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上新生。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体现的核心价值观,是那样丰富,那样充盈,那样光彩,我只能用我的目光,用我的感受,用我的拙笔,为他们做一些记录,写下我的感受。“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了,但抗震精神永存!

我们穿越北川、茂县,一路翻山越岭,经雁门在晚上八点半到达了地处威州镇的汶川县城。这些天,我们时刻关注着灾区的人们,一颗心不知揪痛了多少次,泪水流下了多少遍,目光不停追随着灾区。心中的每一次祈祷都是愿上苍更多地怜悯灾区的人民,他们昨天的遭遇是不幸的,他们今天面对的又是幸运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双双紧握的手,一份份真诚的爱心,正在积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抗击灾难,重建家园,一颗颗中国心拧结成了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的同心结!灾区人民坚强着,我在感动,我们在感动,我们的祖国在感动。一种真情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待续)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1)

/suibi/xushi/2010/18363.html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2)

/suibi/xushi/2010/18364.html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3)》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