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浪漫
导读浪漫,应该是一种欣赏,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责任。我有个朋友,儿子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工作了。夫妻两人退休后不但没去儿子那里,却购买了一个普通的单反相机,学起了摄影。
现在,许多人只要一说起浪漫,就自然联系到那与贵重首饰、高档服装、名牌手表和皮包相配,999朵玫瑰相伴,相拥在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那披萨香味四溢的西餐厅里,享受一顿烛光摇曳的晚餐;或走进全景影院,选个如《阿凡达》之类的巨片,看个通宵达旦;或在大功率音响伴奏下,那在大街上疯狂舞动四肢,充分挥发激情和热力的街舞;或驾着豪华敞篷跑车,猛踩油门踏板,如脱缰野马似的冲进疾速的车海里的表演……
时下的浪漫,已经再不是词典中解释的那种充满诗意,富有幻想的浪漫了;也不是我们过去专指男女之间不拘小节、勾肩搭背的行为了。
时下的浪漫,已经变得更加庸俗,甚至显得白热化了。圣诞节、情人节期间,花店里的玫瑰花,卖成了天价还被抢劫一空;肯德基、必胜客等餐厅里成了人的海洋,而门口照样还排着食客长队;长假期、双休节,商场、电影院、宾馆、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连高速公路也要堵车成临时停车场。这些,都因为人们奔着浪漫而去的结果。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金钱、物质、情欲等内容已经把浪漫瓜分了!
昨天,在温州开会,在电梯里遇见一对相拥着的时尚男女,不用说那靓女猩红的嘴唇、黑亮的指甲和前卫的穿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股呛人的香水味,活生生地钻进鼻腔直冲脑门,让人在电梯里过了一段令人窒息难熬的时刻。
我为此与朋友聊起当今的“浪漫”,朋友为此不屑一顾。
朋友认为,浪漫,不应仅仅表现在过分突出的外在上,应该多多体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灵魂之中。因为表面的东西是浮华的,虚无的。
朋友还这么说:“如果真能这样,哪怕一朵野花也是浪漫的,一碗稀饭也是浪漫的。”
我对朋友的话大加赞赏,说这样的诠释才是浪漫的真谛。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在繁华、富足、高速和快节奏的环境里,也自然催生了那种虚荣、浮躁的心态。这样,以往那种实际意义上的浪漫,与我们相去已远。那种追求表象的浪漫不断在攀升,甚至凸显得更加淋漓尽致。就如我所熟悉的许多城里的人们,不要说金领、白领,就是那些蓝领们对浪漫的诠释也是:口袋里有足够的钱花,家有宽敞的房子住,出行上班有私家车,周末想去哪里就哪里,走进超市商品随意取,有了时速250码的高铁还不如意……
这虽然是一种浪漫,但是这种浪漫,多多少少带有那种人为、刻意制造的、明显物化了的成分,缺少一种与心灵交相辉映的支撑。
本人认为,浪漫应该是那种充满生机活力的浪漫,是那种不刻意追求,远离奢侈和物化的浪漫。
浪漫,应该是一种情感的自然体现和宣泄,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有良好的生活品位。昨天,我们随意走进温州松台广场的早茶节现场,迎着和煦的春风,在香味飘溢的茶座上斟一杯清醇的浓茶,边翻阅那宣传茶文化历史和茶产品的画册,边欣赏露天舞台上的茶艺茶道表演,大家谈笑风生,你能说不惬意和浪漫吗?
浪漫,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脉脉含情,一种清纯似水般的柔情。周末早上,当你权当锻炼,把家里的地板抹得干干净净,把散乱在桌子上、茶几上、柜台上的杂物拾掇得整整齐齐,把该晒洗的衣服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后,你洗个热水澡,穿上休闲服,斜躺在洁白的沙发上,倒一杯绿茶,悠闲地看着头顶的吊灯和天花板时,外出买菜回来的妻子,无限感激地给你递上一个剥了皮的橘子。当你读到妻子脉脉含情的眼神,听到那柔润的“辛苦了”的话语时,你不感到这就是浪漫吗?
浪漫,应该是一种能够展示自身修养的素质表现,能让人从你的形象和形体语言中,窥见出你的涵养和文明程度。当你与情侣在儿童公园的长凳上,旁若无人地亲昵时;当你们漫步在整洁的画廊里,边啃着瓜子边吐着瓜子壳,身后石子路上留下一长垃圾的时候;当你们在安静的西餐厅里边吃早餐边嬉闹着,还不时从嘴巴里发出啧啧声响时……此情此景,在你们来说,或许还以为够浪漫的,但是,殊不知旁观者在暗中指责你:这是粗俗、下流!
浪漫,应该是一种欣赏,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责任。我有个朋友,儿子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工作了。夫妻两人退休后不但没去儿子那里,却购买了一个普通的单反相机,学起了摄影。夫妻两人相濡以沫,以平常人的心态,徒步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都被收进了他们的相机镜头里,并留下了许多精美的摄影作品和文字说明材料。难道这种做法不算浪漫吗?
浪漫,还是一种精神的纯真表现,一种生命本源的涌现,一种时时刻刻心心相印、倾情相悦、情情相牵的展现,也是一种心境上的向往和期待……
只有这样的浪漫,才能日积月累,在时间的推移中得到不断洗练和升华,才能逐渐摆脱那种过分物化与做作的庸俗,才能拯救那些被日益“异化”的人类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