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6)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6)

2013-10-23 13:44 作者:姑苏沧浪 阅读量:42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六、再走都汶生命线访映秀,“观景台”看到的都是伤心

5月8日凌晨,我们从汶川县城(威州镇)出发,踏上了前往映秀的都汶路。都汶路由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和映秀至汶川二级公路组成。我们所走的这段全长56.591公里的二级公路,正是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无数奇迹的都汶路映秀至汶川路段,大家习惯叫它“映汶路”。都汶路处在汶川至茂县的断裂带上,弯弯曲曲倚着滚滚东去的岷江水,在高山峡谷间蜿蜒前进。

一年前,都汶路在地震中被严重摧毁,57公里的便捷通道“映汶路”顷刻间变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已经快完工的紫坪铺与龙溪隧道洞口被全部封闭,龙溪隧道洞内呈现串珠式的塌方,横跨岷江的庙子坪大桥一条50米T梁全部掉落。地震的强大破坏力,在都汶路映秀高家山等地段形成了“老虎嘴”、“彻底关”两大难以攻克的瓶颈;都汶路被截断,映秀、汶川成为了“孤岛”。一年来,数以万计的工人在都汶路上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命线攻坚战”;都汶路重新恢复通车后,这条崭新的生命通道架起地震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我们看到,曾经脆弱的都汶生命线,正在建设者的忘我奋战之后,走向坚强。

我们行驶过第一个隧道后,去映秀的路况变差。银杏乡毛家湾隧道附近,数百辆汽车排了两三公里,堵车越来越严重,杂乱的鸣笛声此起彼伏。等了15分钟,停滞的车流开始行进;20多分钟后车流才开始顺畅。穿过龙溪隧道,在经过草坡2号大桥后终于被死死堵在了4505米的烧火坪隧道里,闷热的空气里顷刻间增加了无数烦闷的情绪。

这样的堵车现象,在都汶路上非常普遍,除了烧火坪隧道附近,沿线还有几处堵塞易发点:

银杏乡连山村——罗圈湾一线,长约两公里;

彻底关——福堂隧道——桃关隧道一线,长约5公里;

草坡羊店——草坡隧道——草坡2号桥一线,长约4公里。

我们经过这几处路段时都遭遇了堵车,在烧火坪隧道,更是被堵了一个多小时。好在离映秀镇已不远,除留下司机外,我们都下车步行着去映秀镇。到达映秀已是九时半,走完全程用了三个半小时。由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汶川至映秀二级公路每天车流量达到了13000辆,而该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每天只有8000辆;这些车大部分是大型货车或者工程车,极大的车辆通行压力导致了堵塞。据长期活跃在都汶路上的司机们介绍,堵塞最厉害的时候,从映秀到汶川要花6小时。

行驶在“映汶路”上,不时会看见一手红旗一手绿旗的警戒哨,虽然经过多方处置,“映汶路”面临的飞石危险被降到了最低,但全路段仍有3处属“飞石危险区”:

银杏乡一碗水桥长约200米的路段,当地山体因崩塌变得破碎,随时有飞石掉落的危险。抬眼望去,钢丝防护网内被拦住的飞石到处堆积,部分石块甚至冲破了钢网,散落到了路面上。

大桥往前不远即是一碗水村,该村两端总长约500米的路基内侧正在修筑护坡;在护坡未完成之前,这一路段仍是危险区域,路上经常可见散落的石块。

草坡羊店村附近路段也是“飞石危险区”,这一长约一公里路段的路面相对较狭窄,内侧山体又非常陡峭,飞石下来时难以观察,因此,短短几十米路面,就设置了两个警戒哨。

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灾后重生的期待,我们进入了映秀。准确地说,进入映秀是从走出烧火坪隧道开始的。此时,一年前大救援时的慌乱和紧张已经远去,但在4505米长的隧道里,借着微弱的车灯行走,依然让人有种窒息和压抑感。钻出隧道,沿山走了半个多小时,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山坡上震碎的大楼。沿途,地震留下来的印记依然清晰可辨。一些地震危险处有警示牌,还有肩戴红袖章、头戴安全帽的人员不时提醒过路车辆和行人,“小心飞石,注意安全”。生命受到重创的映秀人,如此珍惜外来者的生命,这让我们的心底平添一股暖流!

来到映秀镇上,已经完全不是去年地震后电视中见到的样子了。绝大部分的废墟已经被推平,只有漩口中学几栋倒塌的教学楼作为“地震遗址”还立在一片板房中间,一面鲜红的国旗飘扬在上空。大部分被地震撕裂的道路已经修通,昔日轰轰烈烈的救援场景过去后,一切又重归平静与琐屑。与漩口中学隔路而建的蓝白相间的新板房就是映秀小学,在校园的宣传栏里,我看到学校最近的活动安排很丰富,其中有:安全主题班会活动,做好“5·12”纪念活动准备等。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至少接受过上百家媒体的采访,他一直很耐心、热情,但他最怕提及不堪回首的过去。因为那里面有几个他一生不敢相信而且又是铁的事实的数字:400名学生加上47名老师,活着走出来的只有100多个,映秀小学学生死亡3/4,学校唯一没倒下的是1根旗杆。此次大地震的震中是汶川县,而这个县受灾最严重的是映秀镇,这个镇上的映秀小学更是让当地人心痛的地方。嘹亮的歌声正从教室飘出,飘到很远很远,仿佛一直穿过依然满目疮痍的远山……

在映秀镇西侧半山坡上有映秀遇难者公墓。公墓建在映秀镇渔子溪村旁,这个距离地震震中最近的自然村,99%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45人死亡。沿着公墓的山坡往上走,是映秀地震遗址的“观景台”,从这里能看到山下被地震摧毁的映秀镇旧址。在观景台默默站了好久,“观景台’有啥子景色?告诉你,我看到的都是伤心!

沿着新修的石板路往上爬,不过5分钟就到达公墓。脚步很沉,拖着清晰或模糊的影子,一级一级向上……是哪个有心的好人,捐修了这条了无止境的台阶?又是哪些四方陌生的亲人,把一朵朵鲜花,一束束野星星草,放在那些泥土的上面?

在公墓前抬头,一座黑沉沉的门坊的门楣上,写着“汶川5·12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庄严肃穆,左右两侧的挽联令人悲凄:同祭国殇亡灵华夏断肝肠天地共咽,共缅汶川逝者举国垂泪与山河同悲。这里安葬着遇难的几千位亡灵,在这7亩坡地里埋葬了6000人,究竟土丘下埋了多少遇难者遗体?没有人能说得清。有个外地来的老者在路边说,他数了这片山坡上有名有姓的墓碑就有2700多个。当地人说,这个数字还没有实际埋葬人数的一半多。有的人家,全家都遇难了,一个也没留下。那三条长约150米的低矮土丘下合葬着遇难者的遗体。前来祭奠亲人者不时穿梭在巨大的公墓中,山坡上除了低泣声、就是鞭炮声。按照四川人祭奠亲人的习俗,扫墓是要放鞭炮的。

我们向地震中的遇难者敬献菊花,默哀三分钟……在络绎不绝的祭拜人群中,很多都是自发到映秀的外地人。公墓前沿部分,稀疏立着数十块墓碑,越往后墓碑越少。未立碑的地方,也没有坟冢。很多人都不清楚亲人被埋在什么地方,无法立碑;有些遇难者,连身份都还没有搞清楚就被埋在这儿了。尽管无法确定遇难者具体下葬地点,但家属大多制好墓碑,从山脚下搬上来,在公墓路边随意选个地点安放。他们认准自家竖立的墓碑,烧纸钱,放些水果,跪坐,以此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墓地上,一朵朵、一束束黄菊花、白菊花在晨露的浸润下,晶莹而娇艳,点缀着千人公墓,默默祝福着逝者。

尽管这里人们的目光还带着些迷茫,人们的眼角还闪动着泪光,但至少现在的这个小镇是宁静而清秀的。墓,只是某个汉字的标志,起伏的土地在初夏淡淡的怀中,画下的是难以言说的句号。去年的五月,瞬间逃逸的阳光,将七千个生命留在了太阳潮湿的脚印里。如今,草新,树绿,召唤着七千个走远的魂魄。可是太远了啊,忏悔的阳光即使架着彩虹,也再也追不回他们,只有燃一炷清香,放一串鞭炮,让所有的思念,化成一屡青烟,带给那些孩子,那些遇难者……魂兮归来。

离开映秀,我们驱车前往德阳市西南部的重灾区什邡。(待续)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6)》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