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7)
七、“飞来石”述说地震灾难,震源点“牛眠沟”震撼灵魂
5月8日下午,我们沿着涛涛岷江边新修整的公路,从映秀去素有“川西明珠”美誉的什邡。什邡古为方国,蜀中名城,吸纳天地四方之灵气,汇聚古今人文之精神。3000年悠悠岁月,炼就一颗亮丽的川西明珠,熠熠生辉,耀古烁今。然而,“5·12”汶川大地震使什邡成了重灾区。回眸映秀,我在心里默默悲伤:若不是地震,你该有多美!
许多在震后去过映秀的人都知道,在进入映秀镇的必经之路,矗立着一块地震“飞来石”,上面镌刻“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向后人诉说这里曾发生过的灾难。我们在距映秀镇约3公里处的岷江边的公路傍,见证了这块“飞来石”。这块巨石并不是滚下山的,而是‘飞’下山的。“飞来石”在地震的作用下被抛了62米远,并稳稳插进江边的土里。这块纪念石的后面曾经是荒芜的乱石滩,也曾经是堆满等待输送重伤员的临时停机坪,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井井有条的村民生活区,当地政府设置了旅游导视图和相关介绍,大批游客在这“飞来石”前拍照留念。在此我们停留半个小时,接着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百花大桥遗址和震源点“牛眠沟”。
走下车来,百花大桥的残骸就在山路右侧,原本500多米长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被震得七零八落,让人不得不惊叹那场特大地震的巨大威力。这里曾是震后救援人员通往映秀最后的拦路虎,如今这座已被拆除大桥横卧在岷江河畔,成为了外来游客到映秀参观地震遗址的“热门景点”。改线后的新桥正在近处紧张地建设之中。
往前走几步,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牛眠沟震源点”,有卖小吃的商贩和穿梭不停带人进沟的“摩的”师傅。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沿着这条山沟往里走10多公里,就是“5·12”地震名副其实的震中。神秘、敬畏、沉重,在进入震源点前,这是它给我们的想象。我们驱车到了“牛眠沟震源点”。“5·12”汶川大地震前,牛眠沟是一条连当地人都不太容易想起的小山沟,这里坐落着漩口镇蔡家杠和映秀镇张家坪两个行政村。“5·12”地震后,牛眠沟内的莲花心沟成为震源点后声名鹊起。
我们沿着一条简易路进入沟内,眼前哪还有路?一个因为山体塌方而形成的碎石坡摆在眼前,坡度有80多度,要下到牛眠沟就必须从这60多米的坡上慢慢移动下去,下面就是震源爆炸而形成的乱石堆。成堆滚落的碎石,宛如一条“石头河”从山沟里倾泻而下,这是进入牛眠沟后的第一感觉。我们攀爬到了已经被划为“5·12”地震遗址保护区的牛眠沟,目光所及之处被倾泻的泥石流几乎填满,白茫茫一片,牛眠沟震源点,和映秀很多被震塌的山体一样简单,让人很难想象,山沟中那么多形状各异的巨石从何而来?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巨石如溪水一般流淌?不得不被大自然巨大的力量令人震撼。
快到牛眠沟沟尾的堰塞湖时,沟的对面有瀑布飞流而下,在它的上面有一条狭长的支沟,这就是震源点的“莲花心沟”。据当地的村民介绍,这里本来是一条山沟沟,只有十来米宽,没有如今眼前的这么平坦。“5·12”地震时,这里像上千吨炸药爆炸一样发出一声巨响,震源点的岩石泥土满天飞,象火山爆发一样冲下来,这就是牛眠沟大地震的第一声响,过后大地开始摇晃……以前莲花心沟瀑布的落差是80米,震后成了20米,岩石和泥土将原来的山沟沟填得抬高了抬高了60米。震初,山顶上形成了一个200米宽、深30米左右的喷坑,当初还清晰可见,但近一年来的泥石流和山体崩塌,巨大的喷坑已不见踪影,被称为“震中的震中”的喷坑已经被彻底掩埋。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已是地震所留下的被撕裂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伤痕累累的山川狭谷……仿佛有人从天上用巨斧把山劈做两半,中间留下一条裂沟,沟里满眼白色灰石,还有坍塌滚落的大树。
据介绍,震前牛眠沟的姚贵民的家就居住在离震源点一坡之隔的山上。那天下午,他在房后的地里干活,转眼间天上黑云密布。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旁边的莲花心沟尽头就像炸开了个洞,山摇地动,石头、泥浆往上喷,一直喷到对面的山上,场面非常恐怖。紧接着一股刺鼻的气体和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莲花心沟山腰上住着王汉章和张术华两位老人,在震源点喷发的瞬间,房屋与老人被裹进了崩塌的山体之中,随着如流水般的固体消失在了牛眠沟里。山谷中,有一小块竖立的红色石头,石碑上只刻着名字——王汉章、张术华,文字旁边有一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画——两个人并排在一起的样子,这是17岁放羊少年王俊的爷爷和奶奶,遇难时分别为89岁、76岁。坟前有几个空酒瓶、一束枯萎的菊花。一起遇难的还有当时正在山谷中种地的村民肖发明。以前,王俊经常在那里放羊,就在地震前十几分钟,王俊还在沟里边放羊边玩耍。五月牛眠沟震源点的山上,长满黄色的野花,迎着风,倔强地盛开着。
在当地的传说中“莲花心”是因每隔两千年就会开花,因此得名“莲花心沟”。“5·12”大地震中,这朵“莲花”从花心中喷射出的大量山石,掩埋了许许多多的无辜的生命。我们目睹牛眠沟,两侧巨大的山体面目全非,房屋不见踪影,只见一些破碎了冰箱壳体,时间永远停在14时28分的破碎了的时钟和一些震后遗留下的惨景,来自地下的强大力量让人不禁触目惊心。
据专家研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地震发生时,8级地震以相当于251颗原子弹同时爆发的能量从牛眠沟一处叫“莲花心”的地方爆发出来。从瀑布口处迸射出的震源石直接撞到对面山体上形成一个百余米高的冲击坡,固体流石反弹后又继续向下冲击山沟另一面形成冲击坡,几经反复在牛眠沟形成了一个宽约130米,长约800米,厚约80米左右的岩石堆积区。此景象让人深刻地感到地震的冲击力量,沟内现在还堆积着地震时从地壳中喷出的几百万立方米的碎石,这些碎石埋葬了沟内33间村民房屋,夺走了23人的鲜活生命。
碎石坡很不稳定,脚步稍微重一点,脚下的石子就会“哗啦啦”地往下塌。问当地人,他们说,政府将会在牛眠沟山体上修一条栈道直通震源点,以后游客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一睹震源点的全貌。牛眠沟内现在还堆积着地震时从地壳中喷出的几百万立方米的震源石,当地正在研究后期的加工办法,将被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临走前大家选了一些震源石作为纪念。第一次真切地面对震源点,看着巨石,我们已经不难想象:去年的今天,一股何等巨大的力量从这里起步,数万生命瞬间戛然而止。
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无疑是一次身心倍受煎熬的过程,且不说一路的鞍马劳顿,单就沿途触目可及的灾情,一片片裸山,白花花的裂石痕,像一把把尖刀直刺人们的心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充满震撼、悲怆与感动的心灵之旅。
地震带给我们太多的悲伤太多的感动,心灵受到从来没有过的巨大震撼。悲情彻骨,伤痛剜心。这一次大地震让全世界真切看到、由衷赞叹危难关头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是怎样地呵护生命,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懂得了生命。疾风知劲草,风雨见真情,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灾难面前生命之力的巨大伟岸,看到生命之光的耀眼靓丽。我们为平凡又高贵的“5·12”汶川大地震中震不垮的脊梁而感动而讴歌。
傍晚6:30时我们到达了距震中距离仅40公里的重灾区什邡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