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那一抹“中国红”

那一抹“中国红”

2013-10-23 05:25 作者:晶晶姑娘 阅读量:48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有这样一个宣传短片:广袤无垠的黄土地上,身着红衣的飞天翩翩起舞,与农作老汉脸上沧桑的皱纹相映成辉。一直觉得这个画面非常的震撼,甚至一度认为,只有厚重的黄土地上,才能够承载、配得起如此厚重的红色。记得以前看《红高粱》,黄土地映称中的红高粱,演绎的是一种别样的妖俏,就连那本不美丽的黄色,也在这绚烂的红色的抬举下,显得活色生香起来。是的,一直认为,这样的红色,是只属于中国的,并且只属于浓重大气的北方。

殊不知,在南方,在温婉秀气的南方,这种红,演绎着一种别样的风情。鲁迅的家乡绍兴有这样一种风俗,但凡有人家里生了女儿,等到孩子满月时,就会选酒数坛,泥封坛口,埋于地下或藏于地窖内,待到女儿出嫁时取出招待亲朋客人,名曰“女儿红”。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背后蕴藏着一个个怎样的故事,我们并不得知。但是从名字的字里行间,我们读懂了一个个少女成长的故事。这种红,蕴含这少女初长成时的娇羞,蕴含着少女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无限期待,它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红了,是一种如花般娇羞的处子之美。

西湖断桥边,我们看见了碧波荡漾、鲜翠欲滴,但是在这之中,断断少不了红色。红色是花的颜色,是美的象征。王昌龄说“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但我却想,西湖边的白蛇,一定是看到了娇艳无比的红芙蓉,才动了思春的凡心吧,“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定是那红色的花朵,惹了她心中的怜爱,才会有种感同身受的共鸣感吧。

……

如果说红色在北方,是通过形式、对比展示展示美感的,那在南方,则是更多的融入到了文化内涵中,在这种文化的涵盖中,作为符号的“红”,便和江南小家碧玉的气质达到了水乳交融。

最近看奥运,看到张艺谋导演的奥运会开幕式,不得不赞叹,老谋子将中国的红色,运用的恰到好处,不仅有手执红色祥云丝巾的观众呐喊助威,在会场上,燃烧起一片红色的“火海”,在表演者的服装上,更是着力体现“红色元素”,小到三千儒生衣服上的红色标志,大到主会场巨大的红色火炬,无不诠释着他心目中的“红”,如果说黄色是属于古代皇帝的颜色,那红色,则是名副其实的百姓色,是属于中国的颜色——中国红。

责任编辑: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那一抹“中国红”》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