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11-2)
十一、时间在“5·12钟楼”凝固,汉旺终将否极泰来而新生(2)
笔者碰到了回来凭吊的老城居民。他们告诉笔者,当时的汉旺镇受灾深重,很多市民被埋在废墟中。被救援官兵挖出来的尸体,就排列在东汽厂的一片空地上,供家属辨认。那些无人认领的尸体被运往陵墓地点,洒上石灰和消毒水,集中掩埋。“据说,埋在那里的死者有8000多人。”,他们指着东方汽轮机厂的后面的山说道,那里现在正在修公墓,“那里的风水好,可以俯瞰汉旺镇全貌。”
那里矗立着一块黄褐色的巨石,上面刻着“512大地震遇难者陵墓”,背面则镌刻着碑文:“穆穆青山低垂,潺潺绵远声咽。公元2008年5月12日、两点二十八分,一场历史罕见的8.0级特大地震在四川汶川骤然爆发,波及汉旺古镇。转瞬之间,天昏地暗,山崩地裂,美丽汉旺,顷刻瓦砾,满目疮痍,数千同胞兄弟罹难,悉葬于此,适时周年,涕泪培冢,千古永垂,永远怀念。然地震震不跨汉旺,灾难难不倒中国。党中央亲切关怀,全国人民无私支援,新的汉旺已拔地而起,生者,且奋进,死者,长安息。”
死者有8000多人
512大地震遇难者陵墓
向前行20米左右,就是一个硕大的坟冢,像一个半个球场大小的山包。底座被用大理石板和水泥板包围。山包正前方修有3个深槽,以供祭拜者插香烛。从槽中已经插着的许多熄灭的香烛来看,虽然公墓尚未完工,已有不少人前来祭拜。
一辆砸在下面的汽车
汉旺卫生院
汉旺中心幼儿园
“八千多个人啊,就在这里,一下子都没了!”,“真是伤心啊,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死了却没有自己的身份,没有自己的碑文!” ,“唉,大家都在一起,到天堂的路上有个伴呵”……
听着伤心人的议论,笔者的鼻子有些发酸。在一年前,谁能够想到就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竟然会遭此噩梦,谁又能想到这场噩梦,瞬间夺去了那么多同胞的生命,而其中的8000余人,就长眠在这个土包里,没有自己的名字。
“天若有情天亦老”,大自然的无情我们无法改变,灾难的伤痛成了我们心底不能忘却的记忆。然而坚强的灾区群众,用废墟上的坚强与微笑,向世界传达着“多难兴邦”的信心与勇气。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了363天,突然想起一句话:“震区的痛,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但汉旺人挺过来了。置身汉旺镇坍塌的废墟边,我难抑悲伤,对“有一种震撼叫沉寂”,突然有了新的感受,我想呐喊:汉旺遭受的灭顶之灾,今生今世我不愿再触及!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绝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句话,应该献给从2008年地震之殇中走出来的灾区人民。面对满目疮痍,面对山河失色,面对痛失亲人的眼泪,他们没有低头,他们挺起了悲壮的脊梁。于是,曾经的满目疮痍变成了今天的气象万千,曾经的山河失色变成了今天的姹紫嫣红,曾经痛失亲人的眼泪也变成了今天憧憬希望的笑容。细细想来,这一路的点滴苦痛,原来全都是收获。这一年的砥砺,让四川灾区浴火重生。这一震,也震出了一个崭新的四川。一年里,他们承受着悲伤和苦痛,感怀着、收获着、成长着。等待了这么久,灾区人民的苦难终将得到否极泰来的补偿。
一年的时间太快,后天就是“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日。但时间在汉旺镇的老城区永远停止了。至少从广场上那座钟楼看起来是这样。它的指针,一动不动停在了14时28分。一年来,它再也没有前进过。这座凝固的钟楼,如今被人们称为“5·12钟楼”。
汉旺“5·12钟楼”
翻过苦难,日子依然阳光。这里的人们,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敢于直面“5·12”带来的巨大伤害,道理很朴素:生活,还是要继续。这个伤痛而无法回避的日子里,在灾区生活和工作的人们用他们的微笑告诉你:坚强、乐观、积极地活着,是对地震一周年最好的纪念。(待续)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