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12-1)
十二、殇城北川菊花一茬茬沾泪艳,悲伤与思念在记忆之谷流淌(1)
㈠、北川新县城,将在安昌河畔重新崛起
离开汉旺新城后,在傍晚我们经东升收费站到达绵阳北川新县城——安县安昌河畔的安昌镇。
安昌镇距北川老县城曲山镇二十公里左右。北川县隶属四川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县城距绵阳市区六十公里,距成都一百六十公里。北川古属西羌,称西夷。北川县是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王的降生之地,自古称为“神禹故里”。大禹是我国炎黄之后的双一人文初祖,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化身和集中体现.他随山浚川、决河导江、历尽千辛,制服了泛滥于神州大地的滔天洪水,使先民得以安居生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公无私品德家喻户晓。他疏九河,活中原的丰功伟绩世代相传,千百年来,北川人民一直视大禹为始祖,为宗神。
位于曲山镇的北川县城以溅江河为界,分为老城和新城,分别背靠着王家岩和景家山两座大山。“5·12”汶川大地震导致这两座大山崩塌,坐落在两山夹缝中狭小地带的北川县城被地震引发的山体塌方几乎整个覆盖,县城老城区百分之八十建筑物、新城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建筑物垮塌,县城基本被夷为平地,人员死亡占50%以上,北川几乎失去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整整一代人。一座建县1400多年、迁城56年的“神禹故里”渐成死寂之城,这座老县城,将作为永久的遗址“警示后人”。
尽管安昌也位于龙门地震带上,但相对地理位置比较开阔,没有密集的山体,不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在这次地震中,北川大部分建筑主要是被地震引起的垮塌的山体掩埋。早在三十年前,很多北川人就知道自己站在一条长500公里、宽70公里的断裂带上。脚底的龙门山断裂带已三百多年没发过大脾气了。这一次,北川县城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却猝然消失了。虽然地震中安昌镇也遭受了损失,但较之20公里外曲山镇的北川县城较小。笔者看到,这个以安昌河得名的小镇,西北部仍属龙门山脉,但东南部则为平原和浅丘。所以安昌镇被选为了北川县城新址。
我们进川后碾转绵阳、北川吉娜羌寨、茂县、汶川、月里村羌寨、罗卜寨、映秀、牛眠沟震源点、德阳、什邡、绵竹、汉旺、都江堰等“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到北川是我们这次“望川十日,让爱延续”赴川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站。这一个星期,我们是车上——路上——地震灾区三点一线,一路奔波,全体人员实是已劳乏困顿。我们在安州宾客落脚后准备休息整调一下。志愿者(驾驶员)“机器人”陈旭刚洗好澡坐到床上就惊诧地问我:“沧浪!刚房子动是不是地震?”,我坐在沙发里平静地笑着回答“机器人”:是的,是余震。也许是因为当地经历了八级地震,现在的这种小余震在这里的人看来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小菜一碟而已。
绵阳安昌镇城南1.5公里处是寻龙山风景区,景区由卧龙洞、龙隐镇、沙汀墓、龙鳞坡石林等几大景点构成。卧龙洞是亚洲第一、世界罕见的砾岩溶洞,被成为“天然地下博物馆”;龙隐镇以其独特的川西民居风格成为著名的影视基地。我们在采访北川老县城之前的十一日拜访了龙隐镇。
龙隐镇是为拍摄四川安县著名文学家沙汀老人的《淘金记》而修建的,虽说龙隐镇是新建的影视拍摄基地,可整个小镇还是处处充盈纯朴、凝重、沧桑的内在气质,古镇以小、全、特、巧、奇独具特色。从宏伟雄壮的寨门子进入龙隐镇,沿着青石板铺筑的小街道漫步,可以看到精巧别致的筒车,欣赏到琳琅满目的具有川西北坝子风情的民俗工艺制品。我们在幺妹子茶楼品茗并品尝了川西北特色菜肴“九大碗”午餐。最著名的就是王保长系列电视剧是在这里拍摄的。王保长滑稽喜剧的形象在川西坝子可谓家喻户晓。作为西南地区独一无二完整体现民国时期小镇生活风貌的影视拍摄基地,龙隐镇完全再现了二、三十年代西北古城镇的建筑风格。十一日的休憩,减轻了我们连续奔波所带来的疲惫。(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