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12-2)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12-2)

2013-10-23 13:44 作者:姑苏沧浪 阅读量:38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十二、殇城北川菊花一茬茬沾泪艳,悲伤与思念在记忆之谷流淌(2)

㈡、北川中学,默默感受废墟下生命曾经的脉搏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周年祭日,清晨六点,我们从安昌镇启程去二十公里外的北川老县城。封锁已久的北川老县城,是继“百日祭”和清明节后第三次“解禁开城”,以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的遇难同胞。一路上,绵延不绝的是沉默不语的祭奠者队伍。他们手里黄白色的菊花,在蜿蜒的山区公路上连起了一条思念的线,把我们牵向了那个伤痕累累的记忆之谷——北川老县城。

北川,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地处四川盆地向藏东高原过渡的褶皱地带,建城于两山之间、清流之畔。然而,“5·12”汶川大地震完全摧毁了这座以旅游知名的美丽小城。当时,县城西面的王家岩从300多米高空垮塌,2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倾泻而下,覆盖了多半个老城区;东面的景家山3公里多宽的陡岩上,垮塌下300多万立方米的巨石,砸向学校、机关、街道和居民区。15645人遇难,4311人失踪,26916人受伤。北川县城共倒塌房屋3.6万户、20多万间……写于1995年的《北川县志》记载:北川建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而《北川县志》必将加上:北川老县城,卒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在安昌镇的彩虹桥边,虽然设立了“游客劝返点”,但是仍有大量的游客去北川老县城。我们的车辆停放在离北川老县城三公里的交通管制点外,被无锡武警部队幸运救出的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特地安排杨科长把我们送进北川老县城。

一道铁门,将老北川与世隔绝。警戒铁门外数以万计的祭奠人群涌进老县城,但现场别样的安静。“封锁线”前的和进入老县城一路上的温馨提示,让每位同胞都选择了默默祷告——放轻你的脚步,放低你的声音,给逝者一个安宁。由于县城的断壁残垣,依然存在垮塌的隐患,为防止意外伤害,政府部门专门在老城内设置了警戒线和多个祭奠台,有武警和民警把守。不言生命是宝贵的、废墟是危险的,为珍爱生命禁入废墟,仅说我面前的废墟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笔者也会自觉地不越过警戒线。

第一次进入北川老县城,道路两边都是山体滑坡和砸下来的巨石,有的甚至比一间房子还大,让人触目惊心,半边山都塌了下来,8级地震的威力在此显露无遗。越往里走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尽管灾区的场景已经被媒体反复播映,但亲眼目睹这座触目惊心的废城的时候,感觉浑身有股冷颤,内心还是震惊得波澜起伏。我没有想到,虽过了一年的时间,却根本抚平不了现场惨景对心灵造成的巨大震颤,沉重的心绪在踏上这个曲山镇地面时就不可抑制地出现窒息感,并蔓延开来。进入北川老县城之前,必然经过北川中学遗址。脚下是通往北川中学的路,已是平整的柏油马路。据说这条曾经泥泞的沙石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是发生在北川中学旧址的第一个变化。

远远就能够看得见耸立却早已经残缺不全、扭曲变形的北川中学原教学楼,那是“5·12”地震的见证。路边许多小贩在兜售照片。北川中学校门口萦绕着香火清烟和散不尽的哀伤。这里已是人群熙攘,但除了不断响起的鞭炮声和人们向遇难师生倾诉时的哽咽声,听不到鼎沸的人声。废墟外的隔离铁丝网上除了插着菊花,还贴满了写给逝去同学们的话——那些孩子之间的小秘密,看了叫人心酸眼烫。笔者看到,前来祭奠的人们为逝去的孩子们带来了他们生前最爱吃的食物,最喜欢的衣服和最爱的学习用具及玩具。北川中学废墟被一道铁栅栏围起来,铁栅栏前面有一块写有“向512北川中学遇难的老师和学生敬香献花”的祭碑,偌大的校区内仍旧保持着地震后的原生态——瓦砾横陈、创痍满目。为保护北川中学废墟,北川县政府专门做了一面钢丝护网。护网上,《祭奠“五·一二”大地震中罹难的师生们》、《放轻你的脚步,放低你的声音,给逝者一份安宁》等横幅在初露的朝阳中徐徐摇曳。这是一所聚焦全世界目光的学校,也是一所让读者们无限惦念的学校,更是一所见证大自然的残酷和师生们坚强的学校。

“来看你们了,很想你们,我们都很好”;

“我会好好地活着,这是对你们的最大尊重,安息!”;

“大哥哥,大姐姐,天堂的路黑不黑,虽然你们在天堂,我们在人间,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栅栏上挂着的许许多多小纸条,话都很简短,有写给同学的,有写给小舅舅的,有写给老师的,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念、悲伤、真情、友谊、坚强,让人动容、让人热泪难禁……。我与废墟触手可及,似乎还可感受得到深埋在废墟下面的年轻生命的脉搏,无奈已是阴阳相隔。据说北川中学废墟下埋着一千四百多个遇难师生。时过一年了,遇难的孩子们都安息了,一个女子一边烧着纸钱一边泪如雨下,可能废墟下面埋着她的弟弟或妹妹,笔者实在不忍心再打扰他们,没有去询问任何一个祭奠者,生怕问到祭奠者的伤心处。笔者放轻脚步,放低声音,就连按动相机快门的动作也很轻很轻。笔者默默献上一束菊花,抑制不住的泪已溢出了眼眶……

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黄菊花白菊花献了一茬又一茬。鞭炮、香火、鲜花,有打不通天国电话的手机、生前来不及吃的红苹果,以及声音早已沙哑了的收录机,还有流泪的红烛。许多与遇难孩子非亲非故的人们也来到学校,也为孩子们供上水果鲜花,点燃冥纸,插上香烛,默默肃立,久久不忍离去。除了偶尔响起的鞭炮声,整个学校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只有悲伤与思念在空气中悄悄流淌。 (待读)

相关文章关键词

《散记:望川十日,心存厚爱穿越地震带(12-2)》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