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西山游记

西山游记

2013-10-24 02:10 作者:潇雨 阅读量:37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西山之所以好玩,主要是因为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三国时代,东吴立国近60年,其中在鄂州定都就达45年之久。因此,要感受西山的历史沧桑感,吴王避暑宫不得不去。

单位组织了春游,这才有了重新与鄂州西山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机会。

对于近邻的西山,我并不陌生,以前也去过几次。这次重游它,仿佛是探访一位久别的老友。3月26日8时,我随一个年级的师生组成的队伍出发,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它了。

天气晴好,略微有点热燥。沿一条斜坡爬行,人感觉稍有倦意的时候,古灵泉寺就出现在眼帘内。登西山与往日的感觉依旧类似,这里树木茂密,空气清新,仿佛一天然“氧吧”。在城市一隅,闹中取静,倒真符合“大隐隐于市”的说法,对于游客的造访,僧人们似乎司空见惯,照旧忙自己的佛教事务,我在大殿偏房见到一中年僧人用毛笔小楷正抄写经文,大概看我注视他的时间颇长,他冲我微微点头,笑了笑,又忙着抄写去了。如果没了游客的喧闹声,灵泉寺则显得安静干净,长明灯燃着,菩萨们金面金身慈眉善目,案前香火鼎盛……我突然想起深山藏古寺的典故来,看被树林簇拥着的古灵泉寺倒真有这样的情韵,真的不虚此行。

西山之所以好玩,主要是因为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三国时代,东吴立国近60年,其中在鄂州定都就达45年之久。因此,要感受西山的历史沧桑感,吴王避暑宫不得不去。它始建于211-229年之间,是孙权在西山避暑读书的行宫。避暑宫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是山上的武昌楼。外楼分三层,高20米左右。一楼的正门上方立一黑色牌匾,上书金色颜体大楷:目穷吴楚。往里走,我慢慢欣赏着鄂州书画家的精彩字画。四方形的武昌楼简朴干净,而恰到好处的书画作品更像是对它精心的梳扮。我记忆最深的是一幅行书作品: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呀,当年吴王孙权叱咤风云、成就霸业的英雄传奇,怎不叫人心底顿起敬慕之意?三楼内一幅毛体草书作品《水调歌头·游泳》又激发了我对长江的想望。好个“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哟,让斑斓的诗意如春风般扑面而来,于是我站在了武昌楼的顶楼回廊,回廊出口处有一副篆书对联:黄冈对峙沉云黑,赤壁鏊兵夹岸红。这,很切时切景,颇有情趣。眼下,阳光灿烂,清风习习,俯视底下的山峦、城市,长江如一条白色玉带飘向远方,两岸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好似它美丽的光晕,看得我们神清气爽,好似吴王往昔的陶然。

从武昌楼下来,顺石级而下,有一望江亭。再下,便是读书堂。读书堂共有十来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看来当年吴王经常来这里博览群书,学得一身文韬武略……往下走不远,吴王的议政殿就到了,“以武而昌”的匾额让我对“古武昌”(今鄂城)的地名涵义有了新认识,应该与周恩来总理的“弱国无外交”的说法异曲同工!

如果说,吴王宫让人更多想到的一种历史样的厚重感;那么,秀园则给人小巧别致的园林般的感觉。秀园的回廊中间是一方不很大的水面,沿蜿蜒曲折的回廊往上走,便有了假山,便有了树林,便有了竹林……在秀园漫步,更容易让人产生别有洞天之类的愉悦感。

西山的值得观赏的景点很多,可惜我们是师生同游,仅仅只走马观花游历了两、三个小时,错过了“吴王试剑石”等精彩看点。在西山公园内,休闲的热心鄂州市民告诉我:西山公园自今年3月1日起,全部景点免费对游客开放,这会让越来越多喜好游览山水的人们撩开它朦胧的面纱亲近它美丽的容颜。

回程的时候,我买了些东坡饼,因为这似乎与西山很些关联。除了吴王外,大文豪苏轼——东坡先生对西山也应该烂熟于心。野史说: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常摇着一叶扁舟黄州过来找灵泉寺的高僧下棋聊天。一次,东坡先生见了老僧故意开玩笑:“秃驴何在?”高僧机智对答:“东坡吃草!”言罢,两人相视哈哈大笑,成了一段佳话。老僧汲灵泉寺的泉水和面做饼,招待苏东坡,这饼子就是现在鄂州著名的美食小吃“东坡饼”。

半日之游,让思绪神接千载:这西山,果然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看风景,主要是看心境。在小城仄狭的生活空间呆久了,能在西山的绿荫下去透透气,也算是种舒心的享受了……说到底,人是需要在感悟中不断提升自己品位的高智商动物。所以,身体需要行走,心灵更需要行走。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西山游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