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遥望秦朝

遥望秦朝

2013-10-22 06:46 作者:好哥哥 阅读量:3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秦的国家的崛起掀开了历史传奇的一页。数百年后,它带领中国走进了大一统的帝制时代;数千年后,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有几人能道尽它的功过盛衰,又有几人在思索它究竟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未来留下了什么以及留下了多少?

遥望秦朝,历史的暮鼓晨钟震响了千年,一个民族的身影在其中煅成了亘古的音节:

黄沙扬、刀剑光,我听见先民呐喊着的灵魂。

烽烟乱、雄关断,我触到那古老王朝的震颤。

遥望秦朝,用我全部的民族深情。

对于历史,我承认我一向是个理性中带有偏激的解读者。我喜欢历史尊重历史,但并不完全相信教科书上强加的历史。我更相信在泛黄的文书史册间寻找到关于历史的蛛丝马迹,进而佐以关于历史的普遍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感。对于历史真相的探求想必是人们本性中的某种冲动,我亦不外如是,就像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先的追溯和膜拜的心情。遗憾的是,关于历史的解说有太多不同的版本,我无力在众说纷纭的历史学说中辨识真相,更无意将自己的观点加诸他人之上,所以我只述说着我所相信的,只谈我的观感。

很久以来在我眼中,大秦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使命。它恢复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它实现了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它开辟了“帝天下”的新时代。于历史,它是一段传奇的开始;于民族,它是一部史诗的序幕;于今天,它是我们民族统一光大的精神基础。秦之为秦,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国,它的内涵比“国”更加深厚,它的外延比“国”更加绵远。

(一)势·兴

遥望秦朝,关山雄奇铁马潇潇处。天子没,礼乐崩,战国的硝烟召唤着秦的觉醒。公元前361年卫鞅改革,秦运折强。于是,中原诸国无不悚然,闻秦色变,惧称其“虎狼之国”。大秦因势而兴,乘兴而动,霸西戎、吞边蜀、灭东周,开始了它铁马金戈的问鼎时代。公元前246年嬴政登基时,大秦已经站到了时代的最高峰,六合天下的雄心愈发坚定,统一四方的脚步愈发铿锵有力。站在今天,回首五十多年前,当人民领袖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崛起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起,两千年前,那一个帝王,那一个王朝,那一个民族的强音。赳赳乎大秦,你的子民披着战甲,擎着矛戟,筑你的雄壮,树你的坚强。大秦时代,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时代:新与旧的冲突,卷起百家思潮的澎湃;血与火的煎熬,铸就了民族永不言败的力量;痛与泪的交织,承载起一个英雄王朝的崛起。如今,在这个高唱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昂首向前?我们又需要怎样的努力向世界证明我们的重量?回首那个王朝崛起的历史,也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千百年沧海桑田,大秦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交织在一起,当百姓虔诚地望着你时,你眺望着远方广渺的大地。于是,大秦,从一段狭窄的古老走向一部大一统的鸿篇巨制。

(二)劲·坚

遥望秦朝,城墙万里夕阳几度残。吹着长城的风,那里面有拒敌千里的冷峻;抚着长城的砖瓦,那里面有烽火硝烟的苍凉;甚至于想着长城的轮廓,也会被那劈山贯疆的雄浑所震撼。长城是大秦的象征,长城的刚劲就是大秦刚劲,长城的雄壮就是大秦的雄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长城的沧桑是民族的沧桑,长城的气魄是民族的气魄。每每念及此,怎能不为之热血沸腾?那横卧在崇山峻岭中的巨龙,正是你我民血脉的共同体。天下甫定,燕赵秦城连一体,这又可谓另一种形式的融合,融合彼此的刚强,用共同的臂膀建立家国的屏障。数十万将士守边城、数百万劳役筑长城,从古至今,惟有大秦。不说小民悲苦,不说帝家暴虐,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个民族最坚强的屏障正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自身。面对西方诸国,面对国际霸权,我们更需要的是团结,团结亿万同胞的心,用我们民族的自尊与自豪,筑起与世匹敌的铜墙铁壁。很多时候,道理很简单,只是为什么我们会漠视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是我们还不够成熟,也许那沉淀在血液中的刚劲与坚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酝酿喷薄的力量。

惑于现世,迷于历史,我不知道大秦属于长城,还是长城属于大秦。我只看到,在彼此的身上,都有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身影。

(三)命·壮

遥望秦朝,将军白发千万征夫泪。“一将功成万骨枯”,黄土中的兵马俑,斑驳着历史的血泪。然而,没有痛就没有悲,没有悲就没有壮,没有壮就没有大秦的伟大与开阔,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豪迈与骄傲。大秦帝国兴亡沉浮的年代,正是中原诸侯称霸春秋、烽烟战国的时代。文略武功主沉浮,夹身北方游牧民族和山东六国的侵扰虎视中,大秦存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大气而从容不迫。从一开始它就选择了浴血奋战的道路,先是为了生存,然后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谁不想远离战场,谁不渴望和平,然而那个时代,战争已经成为了统治阶级习惯性地反应,成为应对一切问题最便利最直接的方式。大秦担起了历史的使命——“以战止战”,背负千夫所指,背负万民的怨念,一脸固执地朝着可以预见的统一未来走去。终于,在祖先的荒冢上,“春秋无义战”化了尘埃,“战国七雄”作了云烟,一个完整的民族大国昂然站立起来,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生命结晶的悲壮。我们从来不崇尚战争也不希望将战争延续下去,但是我们不能漠视那些在战争中陨灭的生命。一个人的死亡是悲,数百万人的陨命那就是壮。我们的使命是要将这种“壮”深深地刻在骨髓里,荣在血液中,一代一代流传下去。试问,一个祖先用生命构筑的民族有何理由言败?又如何能允许自己向未来示弱?

历史的巨浪浩浩荡荡——而你,巍然耸立,如同华夏民族的信仰,带着伤与希望。

(四)气·贯

遥望秦朝,千秋霸业乾坤谁主宰。且不论千古一帝的武力与暴力,也不论“铁血之路”下隐痛的平民之伤,大秦,毕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时代,是纳万民于一疆,扬大国之风范的开端。另一方面,当大多数人批评秦朝专制苛政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这样辩驳:大秦不是“专制”,而是制度严肃。它的气势来自严肃的法治理念,那种超越权力的制度与法令正是其强盛的关键。君王之下,制度与法凌驾一切。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抛弃封建残余,蔑视封建君权,但是,连这种严肃理性的法治精神也打击就显得不可理喻。毫无疑问,在当今法制社会呼吁完善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大秦遗风难道不能称作一种宝贵的启示吗?人们总是标榜自己的理智,而往往在实践充满了不理智。秦在众人眼中是野蛮的血腥的,那是因为许多人有意无意夸大了那一面,又不自觉地贬低它对历史的重大意义。相较而言,我更觉得大秦是英雄,一个人格化的英雄,他结束了野蛮与纷乱的前夜,他铸成了一个统一民族的大美与大威,他犹如一把利剑直刺东方天空,向世界宣告一种文明扩张的开始。

相关文章关键词

《遥望秦朝》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