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前方有盏灯

前方有盏灯

2013-10-22 13:26 作者:冯君瑞 阅读量:35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人生前路是迷茫的,需要有引路的灯,父母的人生无论成败都是儿女们的一盏坐标灯。人不可能都轰轰烈烈做大事建功名,但只要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人生即使平淡也是大写的。

四年前惊蛰那天,我为母亲的坟头点亮了一盏灯,四年了,母亲就像故乡黄土高坡孤寂寒夜里的那豆灯光,常常在我的思念中闪亮。

渭北乡俗,新坟上要连点七夜灯笼,大概是为了方便亡人适应新的环境。那天安埋母亲后,我一下子感觉院里屋里和心里都是空落落的,大脑似乎也成了空白。明天就要离家回谋食的四川了,趁点灯我想再去看看母亲,给她老人家告个别。

残阳快要被料峭寒风吹落,仅剩山坡顶一抹苍黄的余辉,门前高杆上的亡门白纸幡在风中呼啦啦颤抖得如泣如诉,荒山下母亲新坟的黄土分外刺眼。我跪在坟前磕头说,“妈,我来给你点灯了。今晚你一个人在这里,就只有我们兄弟一起做的这盏灯给你做伴了,点亮了你好能看清路走着方便些。”小心翼翼点亮灯笼挂上坟头,花圈上的挽联随风飘拂在脸上,大概是母亲的手在抚。想起母亲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正该过也眼看着能过得好些了,在饱受一冬喘病折磨已是春到花将开的时节了,她却走了;我们千里迢迢赶回家,却把她送到了这凄冷的山野间,让一堆黄土把我们分隔在两个世界,我感到心痉挛般的痛。

母亲是个连字都不识的普通农村妇女,她一辈子勤朴善良与世无争。我开始记事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困难时,那时母亲每天参加生产队繁重的劳作,常常我半夜醒来看到她还在煤油灯下缝补洗涮、纺线织布。母亲教我们人要多做善事,吃亏者常在。她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生了病连药都舍不得吃,却常常要省下衣食物品帮亲扶友解困济难。邻家的婶娘过世后,几个和我们一般幼小的孩子没有人照管,母亲便常把他们领回家,将我们一起团坐在热炕上喂奶喂饭。耳蠕目染久病成医,母亲跟着做乡村医生的外爷学会了推拿理疗,村上有人筋骨扭伤,她有求必应热心义务帮人疗治,有时劳累一天累得连饭都不想吃,但有人求助时从不推辞,帮人解除了伤痛她会比病家还高兴。我读书后就离家在外一直到人已中年,母亲还总为我们牵长挂短,过年时总要寄些亲手挑选加工的柿饼晾晒的红枣,还常为家里事多相距遥远当年没有能帮我们带孩子而自责,辞世前一个多月的春节时,还忍着腰腿摔伤的疼痛,几步一歇地从山沟里的家一直爬到山坡顶有电话信号的塬上,想能和我遥在千里外的妻和女儿通电话问一声平安;临终前竟为我们赶回家看她而感激,神志恍惚弥留的两天里不住声地只是呼喊着我女儿的名字。母亲是为我们为他人活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她没有享过什么福,我们却从此也就永远失去了再尽心报答的机会。想到这些,我不禁长跪坟前,任男儿的热泪横流满面。

不知过了多久,好像是不远处的一声鸟叫惊醒了我,起身环顾,暮色早已四合,坟前的灯笼更显亮了。踟躅着离开墓地落寞怅然地往家走,不时回头望去,母亲坟头的哪豆灯光在初春寒夜那样的醒目,我想那该是母亲的眼光在看着我,象以往每次一样,她又在倚门遥望送我踏上远行的路吧?

人生前路是迷茫的,需要有引路的灯,父母的人生无论成败都是儿女们的一盏坐标灯。人不可能都轰轰烈烈做大事建功名,但只要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人生即使平淡也是大写的。母亲很平凡,但她去世后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主动来修墓抬棺,这使我更看清了母亲为我人生前路上点亮的一盏灯。

(写于2008年初,录在2010年清明节前)

好相处

相关文章关键词

《前方有盏灯》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