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大江东去――野人诗作《船歌》赏读

大江东去――野人诗作《船歌》赏读

2013-10-24 04:51 作者:龙哥 阅读量:34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野人野,野人在颠覆,野人颠覆的是什么?是审美、是思维、是语言!但这些都是形式,野人的颠覆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语言的新奇?还是夺人眼球?

世界上著名的船歌有很多,肖邦、门德尔松等大作曲家也均有同名作品,而我独听柴可夫斯基,何也?无他,源于野人先生的一首诗《船歌》,初读过后,一种震撼掠过,但知识的缺憾使我无法把握《船歌》的感染力,循着这首诗歌,确切的说还有一首《一个含泪的女人——致梅克夫人》,我找到了柴可夫斯基,找到了这首曲子。

世人不喜文抄公,我却不然,精品的诗歌总是在反复传诵的,我再复述一遍有何不可?野人作品《船歌》:

一滴情/弃于岸上/被泪舀着/淹过了江//

船远去/空白锁着雾/船轮绞着影子/蹬碎了浪//

磅礴/钓着苍茫/划过岸/洗着干瘪的痛//

江佝偻着

野人野,野人在颠覆,野人颠覆的是什么?是审美、是思维、是语言!但这些都是形式,野人的颠覆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语言的新奇?还是夺人眼球?不对!我认为,野人的颠覆是为了自己的情感的宣泄!“一滴情/弃于岸上/被泪舀着/淹过了江”,诗歌的首节就充满了颠覆,情可以论滴数,可以淹过江,更不可思议的还可以被泪舀着。这不可思议中,完成的是什么?是情感的抒发,我依稀看到一位老人,独驻江边,江风吹动那斑白恣意的卷发,他出神地凝视着大江远去的东方。大江东去,逝去的是江水,逝去的时间,逝去的岁月,诗人驻足于岸上,能留住什么呢?只有回忆和情感,只有那生命咏叹的惆怅和忧郁,就这样的一滴情,从诗人的身体深处寻找着释放的出口,浸满了诗人的泪水,充溢在凝视里,漫过江水,投到远方。“舀”、“淹”字形象地描绘诗人饱含泪水的视线,感情湿漉漉的!

“船远去/空白锁着雾/船轮绞着影子/蹬碎了浪”。诗人看到了什么呢?眼睛里何以噙满热泪?船已远去,大雾笼罩,远方是白茫茫的,江上只有那船过去后的波纹,和江上的浪头绞着在一起。又是谁的影子被那船轮绞着,渐行渐远,牵扯着诗人的心?

磅礴/钓着苍茫/划过岸/洗着干瘪的痛”。野人诗作总是虚实镶嵌,实实在在的视觉里,大江磅礴,如同天公拿着的一杆鱼竿,一条细细的远去的“鱼线”,连接着苍茫的远方,波浪冲刷着岸,也冲刷着诗人的心,一次次地涤荡诗人远去的岁月,流逝的曾经。时光流逝带走的只是自己岁月吗?带走的还有自己本来敏锐的感知,丰沛的情感。

“江佝偻着”,船已远去,在苍茫的远方,逝去的一切被大江的磅礴钓着,江被牵拽着,在诗人的视线下变了形,佝偻着,一条大江竟然不足以对抗逝去的远方,足可见诗人心中的惆怅。

江边没有钢琴声,心中却有,琴声和远去的江水,带走了自己的牵挂,凝视远方的诗人触动了自己被岁月逐渐风蚀的那根心弦。这让我想起当年的苏东坡,一样的站在大江边上,他高唱大江东去,夙叹早生华发,惆怅之余,隐隐地恨。而野人先生没有高唱,而是用自己的笔,蘸着这浓情泪水,在心中的《船歌》伴奏下,重新演绎了《船歌》,重新书写了大江东去。

诗人在这首诗歌中,通过自己的视觉,凝视远方的苍茫、眼前的磅礴,或远或近,或实或虚,那绞着的影子、远去的船、锁着的雾、蹬碎的浪,组成了一幅看似静止,实却流动的画面,静止的是诗人的身体,流动的是诗人的视觉,更是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感受。磅礴的江水、流淌在耳边的琴声,冲撞着诗人的听觉,这种视觉、听觉的交融,展现了内心活动大起大伏的境界,这一动一静,视听交融,迸发的是江的苍茫、更是人生的悲凉。

“洗着干瘪的痛”,佝偻的江,见证了岸的痛,我读到了野人的痛,我痛着先生的痛!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大江东去――野人诗作《船歌》赏读》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