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赣州古城

赣州古城

2013-10-24 06:05 作者:冷风飘絮 阅读量:36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赣州古城墙,历史悠久。东晋永和五年,南郡太守高琰最先筑一座土城墙,五代时增设五门(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并在南部城墙商筑拜将台。宋代嘉佑年间郡守孔宗瀚开始用砖石修筑城墙。

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总喜欢悄悄行走在河畔,看那些被风吹着飘逸的柳絮;当不得意的时候,往往是走在经历历史沧桑的古城墙上,看看那结实厚重的砖块相加叠在一起,竟然能够昂然挺立在河畔上坚强的留在人们的视野里经久不衰;当心情孤独寂寞时,总喜欢去看看辛弃疾的故居—郁狐台;当犹豫不定时,无法选择还是放弃时,我都会去浮桥散步,感受那种木桥浮在桥上的摇晃……然后若有所思收获一番,心情舒畅的离开,离开的时候,心里早有答案,也许这就是吸引我行走的风景。

古浮桥

赣州城区三面环水,因为河面较宽,河两岸往来主要靠渡船。宋代赣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方便与外面的沟通,于是就在章、贡两河上先后建浮桥。浮桥全长400米,用了100只小船拼接而成,每三只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已沿用了8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

近千年的浮桥见证了赣州人民的智慧,也是赣州市人们眼中的骄傲。每当踏上浮桥,不仅强烈地感受到古朴的历史,感受到古老的赣州人民勤劳智慧、追求科学创造、崇尚发明创新的精神。行走在浮桥上一边感受摇晃不定,那古老的木板一边伴着沉重的咯吱声,还能欣赏到河边的忙碌洗衣女子,还有一些优闲钓鱼者的身姿,以及无数人匆匆忙忙的身影,有骑摩托车的、有推自行车的、有挑担的、有背小孩的、还有一些背着书包上学、还有一些优闲喜欢看风景行走的人们,这群人交织在一起正好与河畔边的随风飘荡的柳絮形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活景图。人在桥上走,柳树在招唤,水在江中流……美,美的简直让你沉醉。

这座800多年的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新桥换旧桥,旧桥修新桥、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似一位不屈不绕的老人,昂首屹立在贡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同呼吸共命运知存亡,已经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也是捷径,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

古城墙

赣州古城墙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保存最为完整和最长的一处宋代城墙,全长3664米,宽6米,平均高度约6.5米。赣州古城墙,历史悠久。东晋永和五年,南郡太守高琰最先筑一座土城墙,五代时增设五门(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并在南部城墙商筑拜将台。宋代嘉佑年间郡守孔宗瀚开始用砖石修筑城墙。

站在高大雄伟的古城墙,一展贡江河的浩瀚容颜,滚滚江水川流不息,风吹起卷千层涟漪,搅动河水的平静;抬头看看蓝天白云与在江水远远的看去构成水天相接;低头看看城墙下绿林成荫的街道上,匆匆行走的人群,还有呼啸而过的人群;在看看远方一望不到尽头的城墙,突然平视着眼前经历风吹雨打、烈日暴晒依然挺立而坚强的留存至今墙垛依,我们是否也懂得古城墙历经岁月的痕迹。通过查资料才真正懂得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相继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故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六次攻城,都没有攻破。现在保留下来的城门剩下北门、西津门、建春门、涌金门4座;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台和西津门炮城。

行走在古城墙上,似曾中国的长城,虽然它没有长城的宏伟,但它却同样在历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样承载着历史的文化和光辉业迹。

好相处

相关文章关键词

《赣州古城》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