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那些碎片
导读在北京,我第二次见到了李敬泽。第一次是2007年初冬,李敬泽率领的《人民文学》采风团到茅台采风,当时,还有中国作家人人敬重的著名编审崔道怡和诗人朱零等。
三十岁生日那天,我在感慨中写下“借我二十年,我亦知天命”。现在回想起来,真为那种不知天高地厚与狂放、不羁感到汗颜,若是真的再过二十年,种种风霜雨雪般的经历还允许让我出此狂言吗?
在我的众多记忆中,碎片很多,无法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远的不用说,就说2008年的北京吧!那一月,在中国思想的高地聆听名家的箴言,受益匪浅,当我回到家乡,很多朋友在觥雠交错之中都是一片“祝贺学成归来”的话语,可对我来说,真有几分惭愧啊!
从遵义到北京,本就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2008年11月18日,我们黔北作家班的40多名学员踏上了从遵义开往北京的列车。初冬的名城遵义,几分寒气中略有一丝温暖,是日,华灯初上,市文联的杨进修书记和李发模主席在夜色中为我们送行。当我们踏上遵义开往北京西站的列车,或相识的,或暂时不相识的,在同一节车厢里,我们统称“同学”,那和谐、温馨,伴随着我们度过了45个小时……
赵建平老师是这次黔北作家班的班主任,我们一到北京,他便早早来到西站等候。走进稷园的第二天上午,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长张明辉也从贵阳飞到北京,并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黔北作家强化班开学典礼上做了动员讲话,张明辉部长不仅只关心我们的学习,而且查看了我们的寝室,了解了我们在北京的生活情况。亲人在异地他乡那种亲切是何等的温暖,尽管北京的冬天已经是零下,寒气直逼体内,可遵义市委、市政府对黔北作家班的每一位学员的关怀从张明辉部长身上传递在同学们心里,甭说寒冷,就是有几分袭人的阴冷也早已不知去向了。
北京,我们是在一个读书的地方读书。地点是顺义区赵全营镇稷山营村1号,中国书画家皇家收藏院,北京水云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回忆那里的片段,多年以后,我想,也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片段……
文学创作记忆里的碎片很多,可都不断尘封,而北京一月,人生中却格外斑斓。著名批评家雷达先生早在一年前的贵州省第四届青年创作会上,我就聆听过了先生精彩的讲座,这次,他仍然没有缺席。我没有想到与雷达老师的第二次谋面是在洗手间里。那天,因为马上要上课,我提前去了一趟洗手间,在那里无意中遇到了中国作家景仰的雷达先生。那一天,我听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态势,也听到了当下中国文学的最高最权威的声音!
在北京稷园,多少往事像北风一样呼呼刮过瞬间消失,可依然我记住了“臭嘴”李建军指责王蒙的声音,也看到了邱华栋狂放不羁自我标榜不断的嘴皮子,和激情飞扬的肖复兴先生,温文尔雅的杜卫东先生,还听出了王朝柱、王彬、李敬泽的虔诚。
王朝柱先生听说,黔北一个40多人在北京举办作家强化班的消息,那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促使他必须来做一堂讲座,在我们面前,这位大笔《长征》、《解放》、《延安颂》等中国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的著名编剧尽然不知道讲什么好……老人已经69岁高龄了,满口假牙,一口真话。他走进课堂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么大老远来北京学习,我只能给你们讲一个上午,真的不知道给你们讲些什么好。如此虔诚,令在场的40多位学员肃然起敬,最后,老人不得不提出:你们问什么我说什么,这样可以解答你们想知道的问题。
王彬老师是鲁迅文学院的副院长,他在讲座之后带给赵建平老师一句话:对不住大家!听说他是惶恐不安地离开讲台的。说句心里话,此话言重了!王彬老师的讲座的确少了一些精彩,对于一个激情的演讲者来说,他不合格,可对于一个专业的学者来说,他是最棒的。那天,他给我们讲的是“小说的动力源”,很专业,很认真的,对于写小说的作家来说,掌握“小说的动力源”,运用“小说的动力源”进行小说创作,也许是一条捷径。我不知道学员们是怎么看待王彬老师的讲座,但我发现那一堂课却是所有讲座中最不精彩的,最不惹人的,那一堂讲座以后,我很慎重地提出了希望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江湖派”的少一些,“学究派”的多一些的建议。
在北京,我第二次见到了李敬泽。第一次是2007年初冬,李敬泽率领的《人民文学》采风团到茅台采风,当时,还有中国作家人人敬重的著名编审崔道怡和诗人朱零等。这一次见到了人人认为高高在上的李敬泽,我以为他可能已经忘记了我,没想到,他对我依然印象颇深,还问起我的刊物创办情况。那天,李敬泽声音沙哑,无精打采,病重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坚持做完了三个小时的讲座。我记得,第一次与之谋面的时候,他那精干、高傲、智慧让我终生难忘,可这一次,我与正安的雷霖居然想到了一起:“真担心他就此倒在讲台上”!
北京一月,时过境不迁。40多位在北京居住的著名作家、诗人、编审次第给我们讲课,他们之中,个个久负盛名,箴言不断,风格迥异。我一直在想,在北京的那段日子是我离开学校10多年后又重新回到学校的日子,也是人生中很快乐的一段日子,我也相信那是因为我很想回到从前的一个因素。12月20日,就在我可以离开的时候我也是很情愿离开的,毕竟那里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开始我的新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来,我一直想着那段渐渐远去的读书生涯,是那种心里很温暖的想。
其实北京给我的是一些碎片,是快乐的碎片的和不快乐的碎片,后来,我把那些所有快乐的碎片拼在一起,成了一副很美丽的图画。当然,那些不快乐的碎片,我情愿忘了,只记住那些快乐的日子。
——在一个人的时候,回味。然后,感伤。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