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电影《孔子》失实之处
导读影片中还夸大了一些情节。比如在孔子与卫灵公之妾南子的见面中,把南子表现得过于妖媚:在影片中的战斗场面渲染得则更为夸张,要知道,在先秦时代,中国的人口总量并不大,而影片中密密麻麻的士兵及宏大的战斗场面则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极大的夸张。
综观电影《孔子》,其场面之壮观、表现形式之大胆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今,做为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进行研究的当下学子,有必要为大家指出其中的与史实有出入之处,也希望借电影《孔子》上映期间,能更大的激发各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先哲的思想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乃是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思想源泉。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指出一些这部电影中的可探讨之处。
首先,这部电影里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这在于电影中的孔子竟然直呼自己的学生“子路”、“子贡”,这是对同辈的称呼方法。但是孔子做为长辈,喊弟子一定是直呼其名的,学生被老师称呼字,学生敢应吗?这显然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其次,笔者通过细致的观看电影,并查阅有关史料,发现其中有不少与史料中有出入的地方,在次,笔者就其中的一些典型进行说明。在影片开始时,孔子晋见鲁定公,对鲁定公说:“假定让我治理国家,一整年就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大有成效。”然而,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后文文言文多出于此)中写道:“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谓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很明显,这句话实为孔子对卫灵公说的,而非鲁定公。此外,电影中孔子从中书宰直接升至大司寇,这也与《史记》中的记载不符,“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再有,电影中将季氏家臣公山不狃称作公山不狃,这也是一个很显然的错误。更为甚者,在齐鲁夹谷会盟中,关于齐国归还鲁国汶上三城的经过,电影里与史书中有着截然不同之处,前者是孔子在夹谷会盟中当面向齐景公提出并诱使其答应,而后者则是齐景公在回国后深感理亏,这接受齐国主管大臣的建议将汶上三城归还鲁国用来道谦。‘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实。”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纵观《孔子》,诸如此类错误不胜枚举,在此恕不一一指出。
另外,影片中还夸大了一些情节。比如在孔子与卫灵公之妾南子的见面中,把南子表现得过于妖媚:在影片中的战斗场面渲染得则更为夸张,要知道,在先秦时代,中国的人口总量并不大,而影片中密密麻麻的士兵及宏大的战斗场面则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极大的夸张。
最后,谈一谈本人对这部影片的看法。也许很多人了解到影片中与史实不符的诸处,会说电影拍的不好。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要知道,电影《孔子》并不是一部历史记录片,出于情节上的需要和市场角度,对其中的一些历史进行小部分的改动也是无可厚非。笔者之所以写作此文,目的是想让更多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关注的大众,更多的了解历史真象,以至于让更多的人对此产生兴趣,宏扬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