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紫禁城
导读缘见紫禁城,十分偶然,我们一行在讨论什么地方最具魅力的时候,有人说香港、澳门,也有人说九寨沟、张家界,还有人说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大心愿莫过于是得以瞻仰自己的首都。
北京于我来说,来得太晚,走得匆忙。还是燕王朱棣早。
其实,燕王朱棣也迟了。从在重庆登机飞往北京的那一刻,炎、黄二帝在我的脑子里蹿了出来。炎、黄二帝本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传说天下各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意见不和,矛盾升级,遂发生争执,在涿鹿和阪泉厮杀,黄帝有蚩尤相助,结果炎帝战败,天下合一。黄帝自立为天子,建都涿鹿,黄帝的孙子颛顼继位后,在幽陵重建都城。从此,“幽”作为北京的代称世代相袭,一直流传到今天。
那一天是古时候,那个故事是传说,我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元朝,北京称之为大都,在武侠大师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汝阳王察汗"穆特尔的女儿绍敏郡主曾在那里和明教教主张无忌斗智斗勇。北京是春秋时期燕国国都,明太祖朱元璋黄袍加身,把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封为燕王,镇守这个辽时的“燕京”。朱元璋在位时曾经问过军师刘伯温,隐太子之子朱允文继位后明朝怎样?刘伯温回望北方笑而不答。
除了刘伯温,谁会知道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燕王朱棣呢?其时,朱棣没有打算造反,他镇守燕京,起初是住在元朝皇帝为自己修建的“办公楼”里,哪知,后来他在这里建起了明清权力最集中的皇家园林。在北京的那几天,我一直在想:因为朱棣,有了紫禁城,因为朱棣,让这座被帝王冷落了多年的城市又沦为都城。
二十多年前,老师就教过“我爱北京天安门”这篇文章。北京、天安门在我的脑子里已经储存了二十几年,那时候就想:有一天,我一定得走一遭北京天安门,二十几年了,成都、重庆、桂林、广州、昆明都次第去过了,可北京离我依然是那么遥远。十年前,我还在乡下教书的时候,曾经在一堂历史课上为我的学生讲述过关于紫禁城的一些故事,我的学生那时就问我去过紫禁城没有?末了,我告诉他们:有一天我会去的。
贵州和北京相距千里。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在做梦?
缘见紫禁城,十分偶然,我们一行在讨论什么地方最具魅力的时候,有人说香港、澳门,也有人说九寨沟、张家界,还有人说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大心愿莫过于是得以瞻仰自己的首都。于是,我们几个西部农村小伙子才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当我沉重的步履踏进那方曾经神圣的土地,叩击青石板的回音穿越时空的时候,我就想伸手捉住京华的烟云。穿行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我想,这里曾是皇家禁地啊,若我早生五百年,我不敢想象走进这座庄严的圣地会是何等的战战兢兢与诚惶诚恐,哪有今时今日的自在从容呢?我庆幸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可以肆无忌惮地走进这座曾经神秘的宫殿。穿过端门、午门、望着那些高大的宫殿,帝王的气势油然而生,正面是金色的瓦、红色的柱、汉白玉的桥、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周围高达十米的宫墙把整个紫禁城围得严严实实,更添一分神秘、肃穆,站在台阶上眺望远方,只看到精巧的角楼,伸展着直指向天空,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斜阳之下,金碧辉煌,藏住了人们的视线,掩映不住的是皇朝没落的潇条。我曾一度猜想:那些穿梭在这座宫殿里的熙熙攘攘的人群,谁会想到这座曾经令国人遥想的宫殿里曾经的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谁会想到那历朝历代些许的繁荣与屈辱,历史更替的兴衰?参观的人很多,昔日帝皇之气却无影无踪。透过玻璃窗窥探昔日皇帝办公的地方,流露出来的只有昏黄、灰暗、还有那残余的霸气。
皇天后土、荣华富贵,都在这紫禁城中掌握着。然而我无法想象那些太监嫔妃宫女长年累月地呆在这抬头只见屋顶,没有花草树木、没有欢声笑语的世界里,是多么呆板和没有生气啊!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二十四个皇帝,他们可想到共和国的今天竟是这般任由国人自由出入的地方?他们可想到这座标志着中国最高权力的集中营竟是这般不堪一击?五百年,从朱棣到溥仪,人人自诩上天之子,就在这里统治着中国,也把帝王的影子埋藏在这里。
导游小姐告诉我们,紫禁城是旧时的称呼,现在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有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整组宫殿建筑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紫禁城的布局何以这般讲究?在北京的那几天,我试图找到答案。原来,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坛包括太微坛、紫微坛和天市坛。紫微坛在三垣中央。他们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难道他们真的就是真命天天子么?
其实,在这座神秘得的让人仰望的宫殿里,曾经阻隔了多少天下的有情人望断归路!我想到了多年前曾看过的《深宫怨女》一书,仿佛闻到了她们望断归路与归期的气息,她们等到激情燃尽,思念流成小河;等到情感憔悴,红颜化作尘土……孤灯末日大清国,黄瓦红墙紫禁城。在我的记忆中,两对恋人的爱情,就在这里燃烧,在这里熄灭。
正红旗已故参领恩森之独女——吟儿大喜之日被强召入宫,选为宫女。她与未婚夫荣庆信守“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诺言,彼此苦苦思念,盼望着聚首的一天。吟儿九死一生,先后侍候过慈禧太后、珍妃和光绪皇帝;荣庆则辗转京城内外。光绪皇帝与珍妃娘娘的爱情被埋葬了,十年寒暑,吟儿和荣庆却由于太后的“格外恩典”破镜重圆,终拜花堂。谁知天道不古,命运弄人,他们在洞房之夜却双双殒命。同一时刻,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也走完了他们的生命旅程,丧钟响起,深宫日落。紫禁城内外,四位大小人物同赴黄泉……交织成一幅清末悲剧长卷。我记得,这是一个叫做《日落紫禁城》的故事。
在紫禁城那日,我几次抬头仰望上空。深宫之中埋葬了多少痴男怨女?被遗弃的妃子王子怎不恋着天子守候着这皇城?我想:安心于此大概是无法舍弃那富贵与荣华和封建的禁锢罢了。
穿梭在一幢幢宫殿,一座座城门之间,有如在迷宫穿行一样,望不够,看不透,只是觉得这仿如一场梦,一场帝王梦。后来,我果真做过这样的梦,梦见自己在金銮殿听政,梦见自己端坐龙椅……是那一声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朝贺之声把我叫醒的。
我相信朱棣燕王时一定做过这样的梦,甚至还有很多人也做过这样的梦。现在想起,真是梦里人生!那些文武百官描龙绣鹤的朝服早已衍化成舞台道具,三宫六院五百余年的脂粉已淡化成几页史书,他她们闯过风风雨雨的紫禁城就脱掉了皇族的外衣。
紫禁城,我只能把你留在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