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导读当你在大街上,公园里,小河边散步时,仿佛感到来来往往的行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又一个的“密码”,而你想读懂一个人,又真能破译对方的“密码”吗?
密码一词,在我印象中,是在那些战争故事片里才会出现的。比如获取对方情报就要用到密码,但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密码已经悄悄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仅在中国乃至全球,几乎每个人至少有一个密码。现在大家都生活在密码的包围之中。例如:银行卡、手机卡、网上银行、电子邮箱、QQ……哪一个不要密码打开呢?
当你在大街上,公园里,小河边散步时,仿佛感到来来往往的行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又一个的“密码”,而你想读懂一个人,又真能破译对方的“密码”吗?
我年近70多岁的父母,每月30号都要到银行办理储蓄手续,按照银行的要求在业务员的提示下,他们小心翼翼地输入存折密码,办理完储蓄手续,然后每次回家都很小心地告诉我:“闺女,存折本上已有……元,密码是……”
每当父母告诉我这话时,我都感慨万分。
父母常常说,年纪大了没记性,万一有一天,突然忘记了密码,银行的钱岂不是白存了吗?到那时还有儿女手里握着我的密码。
我原以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像父母一样善良。但是,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我陪父母从中国建设银行办理完储蓄手续,刚走到到门口,我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在大厅拐角处伤心流泪。原来,老大妈着急到银行取钱,结果几次输入存折上的密码,电子服务器都提示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经几次折腾,老大妈更是记不起密码,无论她对营业员怎么解释、哀求,营业员都未取给她钱。
我走过去,蹲在她身边,轻声地问道:“大妈,别急,您慢慢地回忆存折上的密码到底是多少?......”谁知,我的话刚出口,老大妈,突然站起来,惊恐地看着我,手紧紧地按住她的包,往后退了几步。看着大妈的举动,我明白了,她以为我是跟她盗取密码的“坏人”。
当时,我尴尬急了,回到家心里很难受,一直想着在银行发生的事。
是啊!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由于“密码”的存在,在灵魂的这道防线上,不仅筑起了一层铁栅栏,而且还加了一把锁。
“密码”表面看来,让每个人的秘密得到了安全感,但恰恰相反,是它把人们的思想和灵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陌生,逼到了阴暗的角落,甚至“密码”把人推向深渊……
这都市的每一扇门里,谁知道又锁着多少密码呢?夫妻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哪儿没有密码呢?如果所有的“密码”都“取消”,所有的“密码”都不存在,那么社会不是变得更加和谐吗?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