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遥想一江春水

遥想一江春水

2013-10-22 16:01 作者:黑马子建 阅读量:41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水是生命最需要的物质,没有了它,一切生物都将会面临灭绝。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我们人类,都离不开它。试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水,那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气势磅礴,壮丽而优美。或一泻千里,或止水游丝,或静水流深,或上善若水。一泻千里是水的方向,止水游丝是水的温柔,静水流深是水的品格,上善若水是水的境界。

我虽只是一个凡夫俗子,算不上什么智者,但是我喜欢水,喜欢它“天光云影共徘徊”时的宁静,也喜欢它“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洒脱,更喜欢它给予我的绵绵遐思和感悟!

一滴水,渺小非常,几乎看不见、看不清或视而不见。但人们常常疏于从小处着眼,不屑于细微的体验,漠视它微小的存在。只有当池塘干涸、江水枯竭之时,才意识到——这看似平常不过的水,却是一切生命的本源。

水是生命最需要的物质,没有了它,一切生物都将会面临灭绝。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我们人类,都离不开它。试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水,那将是怎样一种情景——池塘底上拳头宽的裂缝间的鱼骨、蚌壳,山道上背水的人群,山地里干枯的庄稼,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水,清澈、透明、晶莹,作为生命的源泉,是哺育文明的乳汁。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成为四大文明的发源地,正是因为有了水这一生命之源。

水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溪流细水,是大地母亲的血脉,涵养了所有的生命细胞;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盆清水,可洗涤一身的疲惫,留下清亮活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河湖渠岸杨柳在微风中荡漾摇曳,引人深思遐想,荡涤净化灵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河奔流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激励人们奋勇前进,不屈不挠;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汇纳百川,能容乃大,具备了坦荡浩瀚的海量,陶冶得心胸广宽,包容无限。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将山与水分举并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他那哲人的玄思,启发了后人关于山水审美的智慧。

前人所作的《四喜诗》说人生四大赏心乐事,即所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一偏于世俗的快乐,竟然也要请久旱之雨这种“水”来领衔。

水,更是中外诗人讴歌顶礼的对象:“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揭开《诗经》的封面,只见一片北方的水色河光,照人眉睫;“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翻开《楚辞》的篇页,你会看到南方的湖波江浪,浸湿了屈原本就涕泪交侵的诗行。先秦时代的江水,流过汉魏六朝,流过唐代诗人的篇章,在宋词中也波光潋滟,浪花飞扬。

水无时不刻地在向人们启示着什么。水在滋养人类的同时,也在启迪人性的光芒。而这其中的启示,惟有用如水的眼睛和如水的心才能找到,才能感受到。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遥望那滔滔东去的长江、黄河,我们感受到了流年似水,时光飞逝。古人对此也有不少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古人对于水的哲思竟然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是啊,光阴似箭,流水无情,生命在时光的大潮里转瞬即逝。不容我们片刻停留,便挥手十余载过去了。于是我想,水!你能不能慢点流,让我们在生命旅途中能休息片刻,好好体会一下人生的况味!从乐府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到太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到东坡的“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些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前人对后人的期望:要珍惜时光。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低头注视那被雨水打上小孔的石头,我们体会到了“水滴石穿”的哲理。滴水连续不断地涌滴,执着于微不足道的、单调的自由落体运动,纵然它的对象是岩石,在时间的协助下也会做出穿石之功,令人惊异于微力持久的神奇。这其间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是由量的慢慢积累才导致最终的质变。因而凡是要想获得成功的人必须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时时牢记“水滴石穿”的道理。

当我们倾听那雨水滋润万物的声音时,感受到了什么是空灵。那一丝丝轻盈的细雨犹如淘气的精灵,伴随着微风,轻轻地跳到树叶上、花丛中、泥土中,也跳到了在一旁聆听的人的心中,让人联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雨声在喧嚣的生活中为我们平添了一份平静、一份空灵。

那汹涌澎湃的波涛,让人们感觉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力量。那激荡的巨浪中,蕴含着大自然雄伟的力量,同时也教会了人们:应该奋力拼搏,不管有任何艰难和阻碍,只须尽自身全力去搏,便无须遗憾了。正如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水的无私让我想到了这句哲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要常怀感恩报恩之心,我们要对有恩于我们的人报以真情。当我们得到帮助时,要不忘回报给别人。水在永远奔流的同时,也在赢得人类的爱心;水在抚慰苍生的同时,也在展示博大情怀。

“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教诲了我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我们要凭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谢绝无缘由的夸奖,回避无付出的奖赏。

水,刚毅而有灵性。随势而下,直指千里;魂绕寰宇,不屈不挠;不计贵贱,舍死忘生;勇往直前,奔腾不已;荡涤污垢,洗礼乾坤。进,遇围堵而无怨,处柔静而蓄势,越积越厚;逢阻碍而无恨,行退让谦卑之礼而绕行,以迂为直。随遇而安,处处皆可存焉;随机应变,时时尽力而生。取多取少而尽忠尽职,或舀或倒而无怨无悔,是进是退而不喜不悲。酷暑腾云驾雾而逝去,岁寒素淡如玉而飘落。

水,温柔而又放荡。读《蒹葭》,我们感受到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读《鹊桥仙》,我们品味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柔情,读《赤壁怀古》,我们看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美。在细细咀嚼水的韵味,水的豪放之余,我们心中顿生饮佩之情:水是生命之源,它主宰我们的生死,但它却不骄不躁,默默地为人类献出自己。它的奉献精神也未尝不令人折服。

“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作为生命之源,一种现实的存在,水也不止与浪漫有关。于是,当春雨普降之时,不止杜甫“喜雨”,东坡“喜雨”,南宋词人王炎也发出了如此感叹。

我喜欢水,因为它给予我绵绵的遐思与感悟,教会了我丰富的人生哲理。只是,当我静坐书房之时,看着窗外晴空万里,烈日高照,我也只能凭空遥想,希望明天就春雨时至,春水满江了。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遥想一江春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