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个安静之所
导读透过松与竹的缝隙,顾盼一下美丽的温泉城。感受我所居住的城市是长在林园中,还是林园中成长了一个我的城市?也许二者皆有吧。特别体会一份直指人心的感动,咸宁的天空竟与云南的丽江、西藏的林芝一样蓝。
年少时,我曾寻过一个独处的地方,是我家所住的楼顶平台。我常常坐在那里,无比自怜而忧伤,寻问蓝天: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她或者他?我羡慕我的同龄人,有的在泥地里自由自在地“扎旗”或者干脆坐在地上无拘无束地捏泥巴,沾了一身泥回家却能不被母亲打骂;有的就在自家门前两棵粗壮的梧桐树之间系上橡皮筋,约同伴一块痛快淋漓地疯玩;再有的,坐在石凳上安安静静地看小人书……这些都与我极其遥远的。那时我的快乐,大抵在洗衣、做饭之时没人管我如何洗或者做什么样的饭菜,在这一点上,我是有足够的自信和自主的。抬头望望游移的白云,听鸟儿的婉转啼鸣和城市的各种丰富的声音。不多久,我的疑惑和忧伤跟随流逝的时光湮没无影了。
再大一点是十九岁以后,我所寻的安静之所总在水边,不能忘怀的恋爱之火在水边悄悄燃烧起来。一个山脚下的大水塘,常是我的去处,再去得多的是河边。那时大约因为品尝过恋爱的甜或苦,泪水流了不少,傻傻幻想,我的泪水如何不能成汪洋,淹没这个世界里的漠然与苍凉?眼前的水,给我许多启迪。水利万物,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既能是小溪也能成为水塘、成为江河湖海;既能摧枯拉朽,也有包容海量。一滴水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而在我,只想成为其中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不愿沾染世俗的圆滑世故。
而今的我已迈入中年行列,不再沉缅或执着于对过去的自怜、自叹,却也时时摆脱不了生活琐碎和人事纠葛。我更加去寻一个安静之所。那是温泉潜山,一个很好的去处,曾经是道家弟子的修行所在。由于近几年政府实施了免收门票的举措,使游览潜山成了公共福利。上潜山的人多了,潜山更加热闹。当然,人再多、再怎么热闹,终究会被潜山之静谧所淹没。
我常常带着生活的烦躁情绪走进潜山,之后又携了安静的心灵返回尘嚣。中途就象一个道人,在潜山渡过一段归隐时光,沾染些许道家“致虚极,守静笃”之风骨。不知不觉,我的纷繁的思绪绕上节劲有力的楠竹,我的迷茫的眼神落在松竹之间。
透过松与竹的缝隙,顾盼一下美丽的温泉城。感受我所居住的城市是长在林园中,还是林园中成长了一个我的城市?也许二者皆有吧。特别体会一份直指人心的感动,咸宁的天空竟与云南的丽江、西藏的林芝一样蓝。寻常的我,怎看不见自家门前的风景,却总要奔外面世界去寻?是生活的纷纷扰扰一时蒙蔽我的眼睛和心灵吧?
近看,那些翠嫩的竹叶一丛一丛挤挨着。一阵风来,犹如一群群春鱼被顽童追赶,游曳海天,尽情嬉戏。风过之后,密密的竹林恢复了安宁,充分享受温暖的阳光。我登上一级级石阶,向上远望,那是被翠绿竹林所覆盖、自然天成的一洞天。这时,我的心就要被那一洞天深吸,将要进入一个空茫的世界。用心倾听竹与风言语,叶与叶交流,聆听竹海涌浪,鸟雀欢鸣。恰逢一个八、九岁的俊秀男孩搀扶一位白胡子古稀老者从侧面的鹅卵石小径健步走出,悠扬的手机音乐飘洒了一路。不由得,我心旌摇荡,又豁然开朗,那老者洒脱高蹈,颇有超尘出世之风。我仿佛同时与一个入世者和一个出世者擦肩而过。从男孩到古稀老者,人生不过几十年光景,要尝遍多少甜酸苦辣,才能达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境界?要经历多少悲喜哀乐才能以入世精神,行出世作为,真正感悟一入一出之间不变的是一个道?深深吸入,长长呼出,我唯愿,把一颗跋涉人生疲惫的心放在这个可以自由呼吸,自由畅想的地方。
寻一个安静之所,那是寻一道生活彩虹。吸收自然之真气,凝聚生活琴键上或高亢或低洄,或欢快或沉郁的鲜活音符,一定值得久居城市、沦陷于一种情绪的我的信赖,在与之相处的那段宁静时光,沉淀快乐,过滤忧伤,消化痛苦,由此顿悟人生,获得新生力量。
寻一个安静之所,那是寻一个人生驿站。助我迈过生命的一道道坎。人生之舟载不动太多忧愁烦恼。走一趟,歇一会;看空,忘却、放下。放下纷扰得失,方显潇洒练达。“得鱼固可喜,无鱼亦欣然”。哪怕重新回到喧嚣的生活,哪怕旧事又被提起,不过从地面轻轻拾起一枚枯叶,轻盈转动于两指之间,不经意放飞出去,曾经满腹悲伤,曾经不尽烦恼都将烟消云散。
寻一个安静之所,那是寻一个心灵水源。一个人的强大往往来自心灵的力量。心灵水源清澈甘冽,浸透凡夫俗子的每一条血管。有一天就会发觉,自我变小了,世界变大了;嘈杂消失了,恬然心境出现了,我不再那样饥渴,那样虚弱,那样疲惫。
寻一个安静之所,清洁我的眼睛,安顿我的灵魂。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