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麦秆
导读如今的农村,都已经城镇化,所用的燃料也都是天然气等等现代化的产品。这稻草和麦秆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收割后,一把火放了做肥料。
朋友送了一箱草鸡蛋,被先生带在车上南上北下辗转了好几百公里。鸡蛋本是易碎物,平时提着拿着都得小心点,更别说如此长距离的颠簸流离。打开箱子的那一刻,心里真的很紧张,生怕看见什么惨不忍睹的景象。
小心翼翼的划开封箱口的胶带,却更傻了,因为呈现在眼前的不是鸡蛋,而是满满一箱子稻草。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生活经验告诉我,肯定是朋友担心鸡蛋会碎,用稻草做了减震器。果真,拨开表层的稻草,就看见圆滚滚的鸡蛋,一个挨者一个,正乐无其事的躺着。朋友还真是个小心人,一层草一层蛋,铺得井然有序,尽管颠簸了这么多地方,却没有一个破的。
取出所有的鸡蛋,稻草就成了废弃物,进了垃圾桶。只是,看着这堆完成使命的杂乱无章的稻草,却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涌上心头,记忆一下子走进了那个充满草香的遥远的年代。
稻草,顾名思义,也就是捻完稻穗后剩下的草,这玩意儿,在城市是个垃圾,可在曾经的农村却是个宝。因为她是当时农村人,最主要的燃料之一。所以那时候,无论张家李家,大门小户,庭前或者院后,都会堆着一两个用草堆成的草堆(北方俗称草垛),供平时生火用。尤其刚收割完的时候,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圆的方的草堆,参差不齐的矗立着,简直就是一道风景线。草堆看着造型简单,可是堆砌起来也不容易。因为一旦成型,至少得维持几个月,所以堆砌时既要考虑到平时扯不翻推不倒,也要考虑到刮风下雨时淋不透。记忆里的草堆,一般都是由几个人合作堆的,有的在下面抛,有的在上面整,还有的要到远处观摩歪不歪。自然就有那技术不过关,把草堆堆翻的,竟惹得众人哈哈大笑了,不过那是少之甚少。虽说农人的手艺各有千秋,可是堆出的草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像娃娃的头上扣了一顶宽帽檐的大帽子。于是这样,草堆偶尔也会成为路人避雨的去处。
草堆在大人眼里是一堆天然的燃料,可在孩子的眼里却是个充满情趣的玩具。记忆比较深刻的有钻草堆,这是最能捉弄大人的游戏。几个淘气的孩子,先把草堆扯出一个洞,做好准备,然后坐等上钩的家长。一听到寻孩子的声音,就七手八脚的把被找的孩子迅速推进去,接着再赶紧用草把洞塞上。等到找孩子的大人循声而来的时候,一切都已收拾妥当。问天问地,问前问后,谁能问草堆啊!听着外面大人问这问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倒是躲在草堆里的孩子先忍不住了,顶着稻草爬出来,对着吹胡子瞪眼睛的大人咧着嘴巴笑。不过这游戏玩多了也不行,挨骂不算,主要大人也有经验了,眼睛一瞅就知道,哪些草是刚塞上去的,一揪就是个准。所以孩子呢,只能嘿嘿嘿的认输,泱泱作罢。还有一个游戏,也是孩子乐不思蜀的,就是爬草堆,蹦草堆。草堆柔软,弹性大,蹦起来,就像在沙发床上,常常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可是蹦草堆也有个坏处,就是容易把草堆蹦走形,蹦翻,这样也容易招来大人的臭骂。不过骂归骂,骂完也就忘记了。
稻草除了堆草堆,做生活的燃料,孩子的玩具外,其实还有其他很多用处。比如铺床,稻草铺的床睡上去松松软软,还有沙沙的响声。尤其刚翻晒过的稻草,温暖得就像捧进了一床阳光。此外,还可以编草窝,铺屋顶,做扎秧苗的扎绳,做搬运易碎物品时的减震器等等。
我的家乡,一年有两季作物,一季是水稻,一季是麦子。于是这样,就有了另一种草,麦草。麦草对于农人的主要功能和稻草差不多,都是堆成草堆做燃料。可是也是有区别的,稻草柔软,色泽黯淡,麦草则不一样,她油亮光泽,还有管状的茎。所以有的时候,更愿意说麦秆或者麦管。麦草对于我来说,记忆最深的,莫过于结草戒的时光。
扯一根油亮澄黄的麦秆,用拇指的指甲自管口起轻轻一撇,滑到底,于是一根圆溜溜的麦秆,就成了细细的长条状。再用指甲在长条的表面刮上几回,麦秆就彻底服帖成柔韧澄亮的编制原材料。一条,两条,三条,凑足足够的数字,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缠来绕去,一个个有模有样的草戒就诞生了。摊开手,伸出指,想起表姐说过,戒指戴在小指代表独身,戴在无名指代表已婚,戴在中指代表热恋,戴在食指代表想结婚,戴在拇指代表正在寻觅恋人,看来看去,思来想去,好像都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算了,不想了,干脆十个指头都带上吧!这代表啥,哈哈!夕阳西下,晚风徐来,十来岁女孩的目光,在指尖盛开成田头的豌豆花样,谁知道的含义,谁知道的心思,或许,只有这风,只有花,只有这指尖的草戒才知道.......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已经很多年。稻草,麦秆还是曾经的模样,可农村却不是曾经的农村。如今的农村,都已经城镇化,所用的燃料也都是天然气等等现代化的产品。这稻草和麦秆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收割后,一把火放了做肥料。
稻草和麦草的作用虽然已经渐渐退出人类的视线,可是稻草和麦草给予那个时代人的美丽,却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沉淀于那个时代人的记忆一隅,每当风动,熟悉的场景出现,温暖的感觉就潺潺而来。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