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生命的轨迹(一)
导读历史的长河走到今天,选择并没有断,也没有变得容易一些,而可供借鉴的经验终归是别人的经验,多少有点虚,所以还得自己摸索。我曾梦想过做一个李白一样的人,但随着慢慢的长大发现了它在这个时代的不现实性。
日子就像天边的流云,飘然而来,倏忽而去,而且总是那么三种单调的颜色:白、灰、黑。当它离去时,除了一些模糊的抓不住的影子外,并没有多少可喜的记忆存留。我们总是在重复着这种单调,而且总喜欢把简单变得复杂。日子织就的有点发黑的灰白色巨网网着每一个奔走忙碌的人,我们就像笼中的鸟儿,无论怎么扑打翅膀,也还是无法飞出更远。我们终归是生活的奴隶。
因为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不喜欢回忆,正如张爱玲所说:“回忆总是让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除了童年而外,我是没有多少美好日子的,在心里存留的快乐时光总是和我一样形单影只。随着年龄的渐长,还是烦心事儿多,所以我的记忆很坏。
我选择了在当下思考,让即将发生的日子预先来到我的头脑,一有空我便编织着生活的网,网着自己也网着别人,网织成了,却要试着飞出去,所以总是很累。
我认为累是我们这个时代污点,在这样的时代里,没有几个人是真正快乐的。因为可供追求和选择的太多,多以欲望也大,欲望越大,就越拼命越忙碌,心也就越累,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眼花缭乱的选择,烦恼就不请自来了。为了解除烦恼,每个人都生出无数心计,人心开始变得险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了,情感淡漠了,从而形成了一种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便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挣扎。
其实每个人都渴求快乐,但却总是遭遇险恶和痛苦。怎样才能够快乐,希波克拉底说:“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节制是节制欲望,欲求少,心就明净,心明净了,就能看见蓝色的天空和彩色的云霞,日子也就有了色彩。
然而要在一个充满诱惑的险恶的生存环境里节制欲望,是比登天还要难的,每个人都在祈祷神灵的赐予,谁会甘愿落后于他人?然而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祈祷声,泰戈尔在《我的祈祷》中写道:让我不要祈祷在险恶中得到庇护,但祈祷无畏地面对它们;让我不祈求我的痛苦会静止,但求我的心能够征服它。
就这样,我选择了面对,我要试着用心征服自己的痛苦。
长大了心总是苦的。小时候喝白开水,白开水是甜的,长大了喝起来总有一种药的味道,现在的心已经习惯了品味浓茶和不加糖的咖啡。其实关键不是喝了什么,而是我们的心从中品味出了什么。能从苦的茶和咖啡中品味出淡淡的清香,也就能从痛苦中体味到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甜。其实,我是习惯了痛苦。
成都的天空总是真实的灰白色,这与很多都市人五彩缤纷的虚假生活很不一致,不过倒是符合我的生活图景。我是都市的外乡人,我想很多灵魂纯净的人都是都市外乡人吧!我们与这些现代化都市格格不入,身处其中就像在鬼蜮一样,除了喧嚣之外就是虚幻和不真实。不敢伸出手去,不敢敞开胸怀,因为繁华都市里的楼是冰冷的,风是不自由的,生活更是僵硬而机械。然而还是有很多人碰的头破血流,努力跻身在熙攘的人群中,然后把自己作了城的抵押品,从此被禁锢着,失去了自我。
我记得歌德的《浮士德》里也有这样的意思,醉心于书斋的浮士德博士为了体验外界的荣华富贵、利欲权势,不惜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梅菲斯特,然而当他尝到尘世的种种痛苦后,终于还是选择了拥抱自然,过简单的生活。同样是忍受痛苦,我倒愿意做一个被缚在山岩上的普罗米修斯,虽然每日有鹫鹰来啄食心脏,但至少还有自己的信仰,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而不像出卖自己灵魂的浮士德,总是任人摆布,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也不愿像希腊神话里每天推石头上山的西齐弗,为了坚持一个不可实现的愿望,而一根筋地让生活显现出疲惫和乏味。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而幸福地生活。而怎样才是快乐而幸福的生活,只能自己摸索和体会。
临近毕业,我面临着不多却艰难的选择,这些选择在人类历史上有人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决断,然而生活留给我决断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就很苦恼。
我还算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本是考了研,一则因为确实喜欢文学,想提升自己;二则害怕过早面对现实,想多做几年学生梦;三则是为了能找一个更好点薪水更高的工作。然而生活总像是黑色幽默,我考了一个不上不下很尴尬的分数。在分数线没出来前很难决断,但我已预见了希望的渺茫,那么就调剂吧,但又不甘心去一个一般的院校。找工作吧,然而工作后怕是文学梦就会离我原来越远了,现在的社会足以能把一个人变成非人。
学校是一个天堂里的囚牢,本是单纯地过着美好生活的学生,却不断地试着走出囚牢,去向通往地狱的路途。我想到古代科举制度下赴京赶考的学子们,他们是怀了怎样激动与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走向那更大的囚牢和看不见的网。多少人败下阵来,从此穷困潦倒萎靡一生,或在烟花柳巷里醉生梦死。但是,真正伟大的人不是成功了,而是在失败后能从痛苦中挺立起坚硬的脊梁,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李白和杜甫就不是进士出身,但真正让人记住的,不是那些考中后身居高位权倾一时的贵人,而恰恰是那些被生活抛弃了,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看着穿梭在校园里的那些学生,那些红男绿女,我的心一阵阵疼痛。多少人要被淹没在俗世之中,又有几个人能坚持着看到海阔天空?有多少学生是在学习外在的浮华,又有几人是在修习高尚的品格?生活不应该分裂,我们在学习谋生技巧的同时,是否还可以磨砺自己的灵魂?大学的教育也是不应该被分裂的。
我想到了千百年前伟人们的选择。李白是一个豪爽倔强的人,他胸襟坦荡,不拘一格,曾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歌唱山歌唱水,歌颂着劳动人民,然而当皇帝让他到宫廷去粉饰太平时,他却摆出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本酒中仙。”的姿态醉卧石上,做着自己的梦。他是一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子,他过的是自己的生活。
杜甫也是一个选择过平凡生活的人,他时刻与劳动人民站在一起,虽然时刻得忍受饥寒劳苦,但我知道他心里是快乐的。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弃官归隐,自食其力,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为我们描绘了桃花源这样一个理想的生活。苏轼也是我很敬佩的一个人,他选择了悬壶济世,但他还是在官场里碰的头破血流,因为他够圆滑,不会阿谀奉承,所以一生也是倍尝生活之苦。
官场和商场总是泯灭人性的。再伟大的人,在那样的场合中都会被摧残而变得渺小。选择的艰难让无数本来有着崇高灵魂的人在一念之差间卑躬屈膝居节附逆。郭沫若本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但他在利欲和权势面前背叛了自己,他后来歌颂型的所谓诗歌让人感到恶心。周作人的文学才华也不错吧,他的散文读起来像一杯淡淡的茶,让人的心不由得悠闲下来,然而他还是做了汉奸。就连写出《论人生》这样富有哲理的英国大作家培根,也勉不了在官场的迷失而献媚讨好。人生真的没那么简单,尤其是要想把人生过得有意义,难矣!
不过有些人虽然选择了看似错误的人生,但却不那么可憎。胡兰成是汪伪政权的高官,张爱玲选择了他,很多人对张爱玲的选择感到可耻。但我却认为她的选择并没有违背什么,她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她选择的是属于自己的爱情,而不是政权,要知道胡兰成也是很有才华的,两心相悦,便成就了那段让人非议的婚姻。
历史的长河走到今天,选择并没有断,也没有变得容易一些,而可供借鉴的经验终归是别人的经验,多少有点虚,所以还得自己摸索。我曾梦想过做一个李白一样的人,但随着慢慢的长大发现了它在这个时代的不现实性。我也已不会像杜甫一样苦吟“车辚辚,马啸啸”而关注民生疾苦,因为这同样不现实。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也在逐渐离我远去。看来只能是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了,但那已是晚年的苏轼,是在经过了生活的残酷摧折后的生命体悟,是他最后的选择,他的心境已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了,而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来只能自己一步步小心走路,慢慢摸索了。
男人树